你以为曹丕篡位很轻松吗(文/桓大司马)
曹丕篡汉称帝一事,《军师联盟》剧中拍了好几集,好像是一件很难的事一样。大家可能会以为曹丕篡汉是水到渠成,走走程序就完了,其实不是,曹丕篡汉很是费了一番心思,还真有电视剧里这么难。
刘家的威力笼罩了几百年
1
大家可能觉得汉朝跟后世那些大王朝一样,王朝末年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除非碰到后一个王朝是少民王朝的情况,如元之于宋,清之于明,否则大部分人对前朝并没有太多感情。
但汉朝不一样,因为汉朝是第一个统治时间长久的大一统王朝。当汉朝崩溃、灭亡时,很多人没想到汉朝居然也能灭亡,心里一下子无所适从,“人心思汉”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另外,汉章帝开完白虎观会议以后,儒学吸收了谶纬之学中五方神灵之类的神异元素,进一步神学化,形成了君权神授的概念。虽然东汉末年士大夫中不乏想灭汉、想革命的人物,但底层民众和周边少民里面对汉朝迷信的还有很多。
曹丕篡汉时,好像是没什么动静。但汉朝刘氏这块招牌,历魏晋南北朝直到隋唐都很有用。
西晋末年,匈奴人刘渊反晋,就自称刘氏子孙,以西汉建立者汉高祖刘邦、东汉建立者汉光武帝刘秀、蜀汉建立者汉昭烈帝刘备为三祖,以汉文帝、汉武帝、汉宣帝、汉明帝、汉章帝为五宗,并追谥刘禅为汉怀帝,以收汉人之心。
同时,廪君蛮张昌造反,利用两汉之际“刘氏当兴,李氏为辅”的谶言(当时应在刘秀、李通身上),给小吏丘沈改名刘尼,谎称是汉朝后代,立为天子,自己则改名李辰,表示是应谶言来辅佐刘氏,结果张昌之乱号召力极大,席卷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州郡。
后来刘姓又跟道教、佛教拉上关系,按《太上洞渊神咒经》的说法:
至甲午之年,刘氏还住中国,长安开霸,秦川大乐。六夷宾服,悉居山薮,不在中川。
两晋南北朝时期,爆发了不少以“刘举”、“李弘”为名的道教起义。“李弘”在道教教义里面本是老君化身,借他之名合情合理,“刘举”则是汉朝刘姓皇室的影响,是“刘氏再举”之意。
佛教方面,刘氏与弥勒信仰拉上了关系。佛教有一种说法,认为佛陀灭度之后一千年,弥勒会成为新佛,降临人间,在世间建立佛国乐土。于是有不少姓刘的和尚发动起义,自称弥勒下生。
到唐朝,李渊夺取政权,“李弘”和道教就成了唐王朝的专利,“刘氏”之前在佛道二教里面左右逢源,现在就只能自称弥勒佛,直到唐玄宗前后,还有不少刘姓之人如刘诫之、刘定高、刘普会、刘志诚等冒充弥勒佛起事。
隋唐的皇帝也特别防范刘姓的大臣。如隋文帝之于发小刘昉,唐太宗之于名臣刘洎,都是忌而杀之。可见汉朝刘姓的影响力是何等绵长。
曹丕做戏做全套
2
既然汉朝和刘姓的威力如此强大,曹丕要篡夺汉朝的皇位就是一件天崩地裂的大事,哪怕他老子曹操立下了天大的功劳,也还要大费周章。
曹丕实行陈群设计的九品中正制,皇权退让,士族品评人物的权力被国家认可,士族与国家一荣俱荣,于是士族不再反对曹丕篡汉。此外军权都掌握在曹氏、夏侯氏手中,曹丕称帝他们可以升官授爵,更加不会反对。
但这还不够,只用利益捆绑,一旦利益有所变动,盟友就会成为敌人。还要加上一些利益之外的保险,曹丕的办法就是借力于上古以来的神学,通过符合神学规范的操作来篡汉,给篡汉加上一层神学意义,利用神学来让人心服。
先秦以来,孟子“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等思想影响极大,皇权没有取得天然的合法性。后来董仲舒的儒学也强调,皇帝之上还有一个天,如果皇帝做得太过分,就会上天降罪,皇位不保。
汉武帝当政几十年,杀人无算,民穷财尽,汉朝合法性严重动摇。汉昭帝、汉宣帝时不断有儒生认为汉朝气数已终,建议汉朝皇帝禅让,汉哀帝时又有方士甘忠可、夏贺良劝皇帝禅让。
汉哀帝还真搞了一回禅让,不过是禅让给自己,自己改称“陈圣刘皇帝”。因为刘姓是尧帝之后,陈姓是舜帝之后,这么一搞,仿佛帝位从尧系转移到了舜系手上,是“法尧禅舜”,从上古圣王那里获得了政治合法性。可见上古神学是连帝王都尊崇的。
曹丕也依样学样,自称曹姓是舜帝之后(其实是周室诸侯曹叔振铎之后),刘姓禅让给曹姓,也是“法尧禅舜”。
汉哀帝禅让和王莽代汉,都没有搞仪式,曹丕在繁阳筑坛,大操大办,搞了一个壮大的禅让仪式。
为了与上古神学贴合,曹丕还做戏做全套,娶了汉献帝的两个女儿,效仿舜娶尧帝两女娥皇、女英。曹丕之妹嫁给了汉献帝,汉献帝这两个女儿虽然不是他妹妹所生,但辈分上相当于他外甥女,为了向神学靠拢,曹丕也不顾辈分的娶了。
此外,曹丕还离开了经营多年的大本营邺城,把都城迁回洛阳,也是为了与东汉建都洛阳一致,体现自己是汉王朝的后继者。
经过如此多的利益交换和神学操作,曹丕才坐上皇帝之位,其过程经历了种种周折,绝不是轻轻巧巧、一蹴而就。
天崩地裂的结局
3
统治中原四百多年的汉朝居然会灭亡,这在当时人的心目中是不可想象的。魏晋禅让,对人心造成了极大的震撼,带来的观念的急剧改变。
汉王朝从董仲舒开始,到白虎观会议以后,基本确立了君权神授的概念。汉王朝提倡谶纬之学,官方垄断了神学的解释权,西汉还可以提的禅让到东汉不许再提,君位的合法性可以说十分强大。
但到曹丕篡汉,虽然还是依照神学范式办足了手续,但君权神授的观念实际上被大大的动摇,皇位的神圣性被打破了,从天佑汉朝变成了有力者得之,政治秩序也随之不稳,四十年后就出现了司马氏代魏,以及之后一系列的改朝换代。
与此同步的,就是传统道德中“忠”的破产。
自从皇帝和宦官发动党锢之祸,大肆迫害士大夫以后,士大夫对汉室就已经不那么忠诚,但真正到了汉朝灭亡的关口,很多士大夫心里的震撼还是很大,像魏国的高官华歆、陈群在禅让仪式上都心有悲戚。
汉朝就这么完了,那种从宇宙秩序、上古神学里生成的,具有极强说服力的“忠”的品德,也随着汉朝一去不复返了。到司马氏篡位时,诛锄魏国忠臣,更是连“忠”都不敢提,只好用“孝”来维持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
朝廷大臣也因此把家族荣衰放在了国家兴亡的前面,汉朝的纯臣逐渐演变为魏晋南北朝的士族,任他几姓几家当皇帝,自己家族能够荣华富贵就好。所以在权臣夺国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人会来阻拦,间接的促进了魏晋南北朝频繁的改朝换代。
总而言之,到曹丕篡汉的时候,四百多年的秦汉大一统帝国,其体制已经因为诸多原因而面临瓦解,曹丕和司马炎的两次篡权加快了瓦解的速度,中国历史最终从高度稳定的秦汉帝国进入了政权更替频繁的魏晋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