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谈条件,不如划底线

12-31 生活常识 投稿:bones骨
跟孩子谈条件,不如划底线


上次去吃火锅,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子拿着一辆玩具车跑来跑去,服务人员端着锅碗瓢盆穿行,他还是横冲直撞。


一旁的妈妈看见了,赶紧去制止:“别跑了,这样很危险!”小孩子不管,继续跑。

妈妈一边追他一边说:“你给我站住!回来!”小孩子一看妈妈追他更来劲了,置若罔闻。


妈妈着急了,也担心孩子安全,说:“再不回来,下午的电影不带你去了!”

孩子一听,“不行!你不带我去我一会儿就不去上课!”


“那你赶紧回来不乱跑!”

“那你要带我去看电影!我才去上课。”


妈妈点点头,孩子终于安静下来了,开始乖乖吃饭。

 

这个场景熟不熟悉?诸如此类的还有:


“你把作业做完了,干什么都行!”

“你先把这个吃了,我就带你去玩碰碰车!”

“不把你的玩具收拾好,今天就没有睡前故事了。”

 

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越来越会讲条件。


谈条件的孩子,会怎么长大


很多父母,在孩子顽皮的时候,不自觉的就会跟孩子谈条件:你停止或者完成眼前的事情,你就可以获得某样奖品或者是去做某件事情的资格。说好听点是奖励,说直白点,就是交易。

 

为什么这些方法会被如此频繁地运用到与孩子的相处中?

 

因为面对随时可以把你气炸的孩子,与耐心的教导相比,这种方法简单粗暴、立刻生效。但图省事,往往意味着后患无穷:孩子也就越来越懂“交易之道”,越来越“狡猾”。


站在父母的角度说,适当的用一些奖惩方法去引导孩子,无可厚非,但我们可能需要知道的是,用多了“交易”不仅有可能失灵,还有更严重的后果:

01

模糊孩子的是非观

就拿开头火锅店的孩子来说,孩子真正不适合在火锅店里跑去跑来的原因在于:




但如果母亲让孩子安静下来是用孩子喜欢的“看电影”予以强化,却并不做进一步的解释,孩子并不知道他的行为不妥地方在哪里,下一次还会做同样的事情。


更重要的,孩子缺乏站在其他人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没能够利用这种机会树立起自己的同理心。反而是,因为他的行为,他拥有了跟母亲叫板的权利,下一次,他还有可能变本加厉。


更别说,还有一些家长,就算是孩子按照要求做到了某样事情,家长却常常失信于孩子,比如孩子考试达到了预期,家长却不实现当初的奖励,长此以往,在孩子心中渐渐失去了威信。


重要的,“被欺骗”多了,孩子对整个世界都会产生不信任感。


02

让孩子迅速明白交换的好处

孩子是非常聪明的,在一个家庭之中,他们能够通过一次次试探,迅速明白每个人的底线在哪里。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老人抱怨,孩子倒地撒泼,要糖要玩具,老人迫于公共场合“丢人现眼”的感觉,满足了孩子。孩子通过这种方式成功地“交换”到了他需要的东西。


但或许我们不难发现,同样是这个孩子,他跟着爸爸的时候,却从不撒泼,显得很通情达理。亦或是他离开家庭环境,进入学校之后,能够循规蹈矩,做老师同学眼中遵守纪律的学生。


因为,孩子通过他的试探,明白了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他会根据这种预估去采取自己的行为,这就是孩子的“狡猾”之处。看脸看脾气决定行为。


有时候,我们不能责怪孩子蛮不讲理,或许是我们家庭内部有人喜欢跟他进行“交换”,而他,也早早地学会了这套规则,运用自如。



03

破坏孩子的内部动机

通常意义上而言,内部动机指个体对所从事的活动本身有兴趣而产生的动机,无需外力作用的推动。内部动机较强的人,在一件事情上会具有更强的主动性,获得更多的愉悦感。


曾经看过一个纪录片,影片中父母为了促进大宝跟二宝的关系,让已经上初中的大宝跟妹妹玩耍,推出了“每次陪妹妹玩十分钟就奖励十分钟ipad时间”的制度。


一开始,大宝积极地陪妹妹,十分钟,二十分钟,一点点换取玩ipad的时间,然而,时间长了,她开始从心底里觉得陪妹妹只是为了获得电子产品时间而不得已做的事情。


当她对电子产品的时间渴求越来越多,而陪妹妹这项任务就让她越来越反感。


其实爸爸妈妈没有明白一点:陪妹妹是不需要奖励的,本身就是一种享受,然而,这项制度硬生生把她自发的想陪妹妹的动机压下去了。


这一点在学习上也体现的很明显,当交换或者奖励被滥用的时候,学习主体会丧失掉学习的享受感。

谈条件,不如划底线



如今的孩子,不再是依靠哄骗就可以应付过去的,对孩子,也不应该有欺骗。如果图一时的省事,只想立刻实现孩子听话的效果而用条件糊弄过去,根本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当孩子跟你的意见产生冲突,或者是孩子的行为已经妨碍到其他人的时候,与其跟他谈条件,不如早早地让他有更明确的是非观念和底线:



曾经有一位妈妈咨询我,孩子总是每天忙于挑战她制定的各种规则,乐此不疲,她十分苦恼。


我问她是不是经常定规则,经常被打破?她说,是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她的孩子十分聪明,能找到规则的漏洞。家庭的规则太多,还经常变化,这对孩子意味着:规则也并不是绝对的力量,遵不遵守都无所谓,甚至激起他的挑战欲,去打破规则。


所以面对谈条件的孩子,规则立起来了,就要坚决执行,边立边破的规则,收效甚微甚至弊大于利。家长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制定规则,而且要少而清晰,具有可操作性。


我一个朋友给孩子定的大规则就是:一不能影响自身的安全,二不能妨碍别人的利益。在这两条大规则之下,放手让孩子去探索这个世界。这种简单清晰的规则,也许能让孩子受益一生。


正如有人说,“因为我是你的父母而我爱你的‘爱’,并不难得。但因为我爱你这个人而我爱你的‘爱’,极其难得。小孩总是考验你的爱。”




 

如果我们想培养出具有同理心、懂得尊重他人的孩子,那么毫无疑问,我们从内心要对这个世界的万物有尊重的心,并懂得其他人的善意,值得深深的感恩。


很多做父母的,在公共场合对服务员百般挑剔,觉得自己花钱买了服务,对服务行业的员工提出各种要求;亦或是随便浪费食物,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这些,孩子都会一点一滴地学下来。


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得争取自己跨前一步,这也是一种先行先试。


孩子有着最原始的本能的敏锐和敏感,你对他付出什么,他就会回报你什么。条件,不论是奖励活惩罚,只能解一时之急,而理解、耐心、爱和信赖,才能给孩子灵魂上的养分。

茗荷

二级心理咨询师、专栏撰稿人,一个脑洞大开、对生命热爱和好奇的存在。我唯一的使命是让你记起你有多完美。

标签: # 孩子 # 你的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