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不是一种病,而是一门生意

12-31 生活常识 投稿:恰似旧人归
孤独不是一种病,而是一门生意

你的孤单成就了他的生意。你的沉默带来了商家的笑脸。

■文|市井财经专栏作家 叶克飞


近年来有两部日本漫画以吃打动人心,一部是《深夜食堂》,一部是《孤独的美食家》。它们都与都市的孤独感有关,区别在于《深夜食堂》以人与人之间的故事来体现爱与温暖,《孤独的美食家》则以“一人食”的情节演绎疏离感。


前些年有个段子,叫做“孤独的十个等级”,其中就有“一个人吃火锅”、“一个人去KTV”等。可这种孤独在当下十分常见,甚至是许多年轻人的普遍状态。许多人甚至享受这种孤独,这是因为在喧嚣的当下,独处反而是一件相当不易的事情。


日本由于长期受到严重老龄化问题的困扰,文化上人际关系疏离,所以日本人比我们更早理解这种“一人文化”,《孤独的美食家》就是例子。另外,早在多年前,日本就出现了迷你KTV的前身——一种只有两三平方米、仅供一人使用的KTV包房。


同样来自日本的《旅行青蛙》,其实也是孤独经济的注脚。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游戏,主角是一只在日本四处冒险的青蛙,玩家无法控制青蛙何时出行。这款游戏并没有官方中文版,但在前段时间,它一直占据苹果App Store中国内地免费模拟游戏排行榜首位。据游戏开发商的数据,自去年11月推出以来,三个月间这款游戏的全球下载量超过1000万次,其中中国内地玩家占下载量的95%。等待青蛙的过程本身就是孤独的,它恰恰说明,人们正在主动或被动地享受这种孤独。


这当然与经济形态有关。经济发展推动了人口流动,在异乡打拼是许多年轻人的生活常态。尤其是北上广深这样的大都市,长三角和珠三角这样的发达经济圈,“空巢青年”的数量极其庞大,他们习惯一个人住、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娱乐、一个人旅行……他们就是“空巢青年”。


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发达国家早已先于中国走上了这条路。数据显示,全球人均收入最高的北欧地区,包括瑞典、挪威、芬兰和丹麦等国家,近45%的住户都为独居者。美国数字与之相近,日本如今也有约30%的住户独自居住。


他们可以在吃饭、购物和娱乐中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便利,但不愿与人过多交流,不但不需要伴儿,连跟服务员说话都可以免掉,更不需要喋喋不休的推销和无聊的搭讪。


这部分人所需要的就是孤独经济。


一,想做孤独生意,先得颠覆传统思维


孤独经济集中于两方面,一个是吃,另一个则是消遣。这很容易理解,人不能不吃饭,而除了吃饭之外,大量碎片化时间需要拿来消遣。调查数据显示,看电视电影、玩游戏、去酒吧、运动健身、听音乐、在KTV唱歌、看网红直播等都是排解孤独的主要方式。


这个群体的数字大到吓人,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空巢青年”的人数已超5800万,并且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甚至有机构预测,到2021年,这个人群的数量将上升到9200万。


更重要的是,这个群体才是中国消费力最强的群体。他们普遍拥有高学历,拥有平均薪资以上的工作,又往往居住在经济和资讯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加上相对的经济自主权和相对独立的个性,属于那种有钱花且花起来不眨眼,但习惯于独自花钱的群体。


有调查数据显示,近六成职场人会为孤独消费,三成职场人每年花费5万元排解孤独。在为孤独买单的人群里,称自己每月大概花费1000-3000元的占比最多,达到41.57%;花费3000-5000元的以34.17%的占比位居第二;花费在500-1000元的占到13.17%;花费在500元以下的占10.65%;为孤独花费超过5000元的占0.45%。


但在以往,商家对这一群体不够友好。比如一个人吃饭,往往会成为难题。即使要了一个小单间,情况也往往尴尬,比如有个服务员全程站在你身边行注目礼。


面对这个群体,商家的过往服务策略往往并不适用。比如网上有个段子——


“一个人去吃海底捞是什么体验?”

“服务员会放一个玩偶在你对面,让它陪你吃。”


可是,像海底捞这种以服务著称的饮食商家,又或者在服务精神上佳的珠三角等区域,越是热情到位的服务,可能就越会吓跑那些孤独经济的消费群体。换言之,孤独经济的群体,需要的是恰到好处的服务,与别不同的用户体验。



最值得借鉴的还是日本,比如著名的一兰拉面。食客消费时,面对的是墙,与旁边客人也隔着一道墙。它显然比我们熟悉的回转寿司(即使在当下,回转寿司依然是中国年轻人选择“一人食”时的常见选择)更为适应孤独经济,你不需要见到旁边的人,不需要担心因为碰到身边的人而道歉,也不用担心被旁边的人影响。


将一大堆食材一股脑扔进锅里的重口味火锅虽然极受欢迎,但在追求饮食精致和食材原味的食家眼中,一向是饮食粗鄙化的象征。另外,许多地方的“无公筷火锅”模式,也让文明人敬而远之。但当年轻人吃火锅的强烈欲望与孤独经济碰撞时,起码在文明角度上进步了,因为“一人食”不需要公筷——以小火锅和“一人一锅”为主打的呷哺呷哺,2017年销售业绩远超众多上市餐企,股价更是上涨近3倍。成都老牌火锅企业百年老妈推出主打“一人锅”的品牌“壹小馆”,口碑也不错。北京主营1-2人小火锅的品牌淘汰郎,获得千万级别的融资。


但请注意,就像海底捞的服务不适合孤独经济一样,孤独经济下的火锅市场与传统思维同样有着巨大差异。传统火锅标榜的“热闹”,恰恰是“一人食”最反对的。


迷你KTV同样是对传统思维的颠覆。以往,K歌是一种集体狂欢,但迷你KTV满足了许多人独自唱歌、宣泄情绪而且不愿被别人听到的需求。


与之类似的还有共享健身房。在传统健身房里,人与人的界限不是那么分明,过于靠近的设施,过多的人际交流,使得它往往成为影视剧里的邂逅地。当然,还少不了那些向你推销办卡的销售们,推荐课程的私教们。也有许多人不喜欢这样,甚至将之称为“鱼龙混杂之地”。共享健身房空间狭小,但使用者可以在里面享用跑步机、单车机、杠铃、哑铃和屏幕,一道带密码的玻璃门就可将自己不想要的交流摒弃于外。虽然大多数共享健身房仍可容纳四五人同时使用,但起码减少了人际交流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相比动不动就要开年卡,然后又时常半途而废的传统健身房,共享健身房的按需付费使用模式,解决了这种长期顾虑。


二,孤独经济的主战场在家里


以上所说的消费场景都在家庭以外,但孤独经济的主战场其实在家里。


以“一人食”为例,因为“懒”已成潮流,所以外卖成为风口,众多平台竞争激烈。2017年全国外卖订单量比去年增长高达141%,注册用户数增长达98%。而在以往,独居者叫个外卖都成难题。比如凑不满起送费,凑够了又吃不完。


“一人食”火锅就针对了这种情况,方便且卫生,而且可以满足一个人的需求。如某品牌的一人火锅套餐,采取闪送模式,消费者从点单到收货只需30分钟。在锅具方面,选99元套餐就送锅,可以节省物流和清洗成本,并让锅起到会员卡的作用,当消费者复购时,就不再送锅,而是赠送一份50元以下的单品。


原本听起来就低档的“外卖”二字,因为孤独经济消费者们的高消费能力,以及对生活品质的高要求,渐渐改变了固有形象。现在的外卖,总有精美包装和细致的用户体验。



还有许多新行业和领域也以家庭为场景,如直播和智能音箱。


直播所代表的的是虚拟社交在孤独经济里的重要地位。人们愿意为主播付费,这本身就是一个虚拟社交的消费过程。2017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一度达到3.25亿,占网民总体的45.8%,这一数字甚至高于外卖用户。


网游同样如此,也成为各平台的重要收入来源。如腾讯2017年第三季度总收入为人民币652.1亿元,网络游戏收入增长48%至人民币268.44亿元,占比41.2%。网易第三季度净营收为人民币125亿元,其中网络游戏净营收为人民币81.117亿元,手游营收占据了网易网络游戏净营收的68.3%。


以智能陪聊为卖点的智能音箱则是一种线下实体的虚拟社交,最常用的广告宣传语就是“孤独解药”。目前谷歌、亚马逊、小米、阿里巴巴、京东、科大讯飞、喜马拉雅等科技或内容大厂都杀入了这个领域,产品定价从300元到1000多元不等,


当然也有一些比较传统的行业,也是孤独经济的受益者,如宠物行业。


房地产行业同样如此,许多开发商选择为年轻人推出单身公寓,并提出社区概念,在社区内提供酒吧、食堂和书吧等。由小小的单身公寓延伸,又影响了家具行业,迷你家具成为一种固有形态,如迷你沙发、迷你书架、迷你餐桌等。


结语


人类自古以来就有恐惧孤独的心理,所以选择群居,但这本质上是一种生存恐惧,即因为人类的弱小,必须选择群居以应对生活的种种艰难。但在人类科技飞跃的今天,社会大分工越来越细致,人类完全可以在社会文明的支持下独自生活。


这种“独自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资本关注的消费商机,也因此催生出一个个全新的商业模式。也正因为这种生活的高度碎片化,所以每个碎片都有成为蓝海的潜能,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想得到。

本文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


--全文完--



标签: # 孤独 # 一人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