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重点的,对不起你们不能叫人才。
来源丨英华兰DrBing(ID:HiDrBing)
作者丨bing
随着5月的到来,各种X升X战场硝烟滚滚,爸妈们为了让伢子上个好学校,心力交瘁,欲哭无泪。。。这再一次让我不禁思考起学历鄙视链这东西的意义。
鄙视链历来存在,学历鄙视链又是链中之最。有人会说:教育是崇高伟大的东西,凭什么要分省重点市重点,省一级,省直属,市直属,第一到第N梯队。。。双一流、985、211、一二三本——这样三五九等一级级搞鄙视?
矛头都指向一个根源——职业市场。
每年毕业季,就是求职学历歧视季。
二三本或冷门专业的学生,承受着面试官的奚落,简历被丢进垃圾桶中,尊严一次次被无情碾压!
企业希望招到高学历的优秀人才。但是,“非重点的,你们不能叫自己人才,懂?”
据统计,一份只需要高中学历的岗位,37%的招聘会要求大学学历。一份只需要四年本科的岗位,那27%的招聘则要求硕士生。
又想起当年爸爸说:“你博士快点毕业,回国就可以来我们学校看实验室了!”
尤其是香饽饽企业,应聘者甚多,好嫁的闺女要求多,自然可以随意提要求——爱来来不爱滚,愿打愿挨,懂?
牛企扫地看门都是本科起步,啧啧啧
按照法律规定,当用人单位将民族、 种族、性别、宗教等先天因素,作为招聘限制条件时,才算就业歧视。
但求职中看不见的学校鄙视链,绝对是公开明晃晃的歧视。性别也是,都是泪。。。没办法啊,子宫就长在那里咋办,谁愿意请个太后来公司伺候啊,搞慈善啊?(幸好这个歧视在欧洲已被“男女同修产假”政策减轻了)
校招现场
12年时,大学没有双一流的称谓,985、211论两类吸引了九成国内100强。要知道,全国有近三千所高等学校,所谓的好大学数量也不足一成之半,其他学校的学生被牛企挑选的机会都极其渺茫。
企业的学历歧视链,不但让非重点大学生面临的命运(至少短期内)非常残酷,还蝴蝶效应地,使我国家长从幼升小起就开始忧心忡忡,鸡娃不已,掏钱不止,战事不断,大大地降低了我国有娃阶层的生活质量!实乃万恶之祖也!
小升初
非985简历的命运是——垃圾桶
安徽卫视《学霸是怎样炼成的》节目中,一位前HR直言,会对非985大学生区别对待。离开招聘会后,只带走985大学生的简历!
离开招聘会后,只带走985大学生的简历!
非985大学生的简历就丢到桌子上,最后进入垃圾桶。
HR还表示,其他大企业肯定也是这样操作的。
听完“潜规则”的话,简历帝表示不服。HR举了3个例子来对怼:
HR回答到:
区别就是,比方说刚才我问你英语水平,你说你过四级,如果同样的问985,他们会说雅思、托福分数。
补充信息:2015年北京大学的四六级均分达568,上海交通大学以553居其后。非名校成绩就不尽人意。比如马云母校杭州师范,虽然马云的英语很溜,但杭师六级均分只有333分。
其次计算机水平,你的这个计算机国二刚过,也就是编程入门水平,但是我们技术部新招来的已经非常精通计算机语言了,大部分985同学也这样子。现在我们公司让他做一个APP,他组织三、四个人就可以做出来。
还有你说你学金融投资的,在学校里面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外面接触具体的实践操作。那我告诉你,985的大三大四的时候,已经参加了大型的金融集团的实习,而且最少是六个月,比如说渣打银行、花旗银行、东亚银行等等。
最后,HR反问:所以你觉得你这个条件来和人家比,有优势吗?
赤裸裸的歧视
事实上,企业招聘,对非重点大学学生的偏见相当赤裸裸,明目张胆的学历歧视并非个例。2012年,研究者选取了113家国资委下属企业,发现85家有学历背景歧视的现象,占比四分之三强。
就连教书育人的学校,也不能免俗。112所211高校在引进教学、科研人员时,有106所学校存在学历歧视的现象。最吊诡的是,厦门大学提高了教师录用门槛,导致本校培养的博士不能在本校任教。
2015年,深圳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不看岗位,而是看出身,直接了当为不同学校的学生贴标签,划起薪。普通院校月薪5000,重点院校、211、985、清华北大依次上涨1000。
效率为王,存在即合理
企业之所以进行“学历歧视”,肯定是有原因的。
这种考量在经济学上被称为“统计性歧视”,由于信息的不完全,以及获取信息需要支付高额成本,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佣时,往往将求职者的群体特征推断为个体特征,比方说你是女性,自然会被贴上:生孩子,产假,重心是家庭,对工作不上心等标签。当条件相同一男一女来应聘时,保险起见当然选男。歧视就出现了。
《福布斯》曾做过统计,招一个人的成本比雇一个人还高:看简历的时间成本,核查信息、联络沟通的,宣传物料,都是白花花的钱好不?
在美国,50人规模的公司,从一大票求职者中招一个人需要40165美元。简历越多,这个数字越高。中国虽然没有直接的数据,但可以想象这个成也不低。
大学毕业季,公司收到的简历成千上万。真把这么多简历挨个看遍,每位求职者都一一回复,这家公司恐怕要倒闭。
为了节约成本,招聘者必须再次人为缩小简历池。所谓的学历歧视就此诞生——通过限制学校出身,减少待筛选的简历数量,不以有限的成本搏无限的简历。
简直和条件好的闺女相亲一样:先把对方学历家世外貌的要求都说清楚,免得有些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臭屌丝,不知斤两地上门提亲。
对企业来说,招人不是选夫君,而大学生刚毕业,工作能力差异不会太大,需要保证的,是一个值得培养的好胚子。
就读于好大学还意味着曾经是高考这场选拔的优胜者。拥有某一大学学位的人,可以看作是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成长潜力——好胚子!
所以,学历筛选,可以带来更有保障的一批。企业不用一一过目,满足了节约招聘时间和精力成本的考量。
在这个意义上,企业将学历视作能力,有一定道理。211大学的学生拿到的薪水比普通院校的要高出近三成。这就是招聘者对于学历认可的直接体现。
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时,越是有名的学校获得的好评更多。北大的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超过99%。稍逊一等的华中科技大学用人单位的满意率就成了93%。
国外同理。Facebook有半数以上的员工来自全美前十的学校。其他大公司虽然没有这么极端,但排名前二百大学的学生是员工的主要组成部分。忘了是乔布斯还是库克曾经感叹:以他的资历,现在想进苹果肯定门都没有。
所以名校的存在,恰好为企业,机构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标准——名高校,其实就是精英输送机器的出口。到那儿逮人——又快又好!去别的野鸡地方逮人?——又麻烦劳什子又多!
这样做肯定会漏掉许多优秀的人才,例如说被埋没的高天赋啊什么的。
但是别忘了,我们现在是在人才供过于求时代。
1999年时,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有10%。扩招后到2016年时,达到了42.7%,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预计到2019年时,这一数字将达到一半以上。岗位的增加远远跟不上高校毕业人数的膨胀速度。
就是说——精英输送器这儿都太多了要不完,你还要我去野地里逮人?EXO ME你脑子还好使不?
而社会人才的供过于求,也蝴蝶效应地往下延递到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等一个个次级环节——于是,就出现了每年中小学招生季痛苦的一幕募人间悲喜剧。
八仙过海
塞娃进好学校,那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有房有择校费,有的有TZ关系,有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鸡娃鸡进优质民办。。。
抛开现象看本质——父母投名校其本质是什么呢?就是——使用自己有的资源:房产财富-社会关系-自己的教育学知识和精力投入,对娃的未来构筑一种竞争壁垒。
既然本质是一种壁垒,当然依靠的是长时间的大量的资源投入,所以年年月月周而复始择校季的痛苦,就不奇怪了。
当娃刚好还不是读书料的时候,这个筑壁垒的过程,那简直就是非常痛苦了——你弄他进名校,他承包了该校考试的垫底工作——简直是你帮他建,他帮你拆。
一些真正牛逼的家长看出了这条路不好走,于是选择了另辟蹊径——以终为始,直奔主题——直接教娃自己100%sure的谋生技能。
前阵看了部关于炒币族的纪录片,有个荷兰炒币亿万富翁,三个娃都退了学,一家在泰国海滨过世外桃源的生活,跟着爸爸homeschool,学习重点就是——炒币。
简直把我笑摊了——这是培养超级小赌徒啊!
笑归笑,既然不提倡职业歧视,就不能笑培养赌徒啊。。。
完全离开体制教育另辟蹊径,这条路风险很高,恐怕差不多这个神级别的老爸,才敢有这个自信了。
主路很拥挤,处处是竞争,有竞争就有失败,而且失败者还是大多数。。。
那胜算不大的,可以怎么办呢?
不要悲观不要失望!要记住一个真理:网络时代,是人类社会最好的时代,是才华一定能够变现的时代。
怎么理解呢?我Bing认识的一个小年轻,二本毕业不到一年就已经四处兼职过两年,为人做事非常靠谱,设计网站上有大量作品,后来在设计网站上被腾讯某个要人看到了,挺身力荐。虽然他毕业不久,但都当作社会人才招了进去,很快年薪就20W,50W一级级升了上去。
学校不好,证是一样人人可考的啊,作品一样谁都可以做了挂上网的啊,专利一样谁都可以出的啊!真的人才,在这个时代是不会被埋没的。最典型的就是程序员求职——在递交简历时,附上自己的GitHub作品链接,一看上面粉丝数就知道有多牛了——直接用实力说话。
所以,爸妈自己没能力给娃提供壁垒,那就更要尽早帮娃找到努力风向,然后平日多努力,在娃热爱擅长的领域中深耕,留下足印。准备好自己的作品集和在业界的成绩。
至于有资源的家庭,砸壁垒那绝对是不会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