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冷暴力 别把孩子培养成潜在杀人犯
有时,最善良最纯粹的是孩子,最刻薄最复杂的也是孩子。
朋友昨天给我讲了她女儿小希在学校的遭遇,听了后内心一阵冰冷。
小希是个活泼开朗,聪明懂事的小女孩,她能歌善舞,成绩优秀,是老师眼中的优等生,同学学习的榜样。因为父母工作忙,因此学习和生活上小希也从未让父母操过心。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优秀的孩子突然有一天告诉妈妈说她不想上学了。
妈妈一时慌了神,经过细心开导询问后,才得知女儿在学校遭遇了冷暴力。
小希在班里遭到了同是班干部的另一位同学的排挤,以那位同学为首的小团体孤立了她。
其实这对自信独立的小希来说本也不算大事,只是事情后来发展不可控制。某天班主任交给她俩一个任务,小希因为和那位同学持不同意见,那位同学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打了她一巴掌。
无论是气势还是体力上小希都打不过人家,只能扛下委屈。她不敢告诉老师。因为此事让年幼的小希内心有了阴影,她开始畏惧上学,学习也开始下滑……
朋友在给我说时,一时红了眼圈,在得知女儿遭遇冷暴力那一刻,她又难过又心痛,却又无能无力,因为身边所有人劝她不要找老师,孩子之间的事大人不好介入。
小希的遭遇在我们身边随外可见,同学之间从非肢体的攻击行为,歧视、嘲讽、羞辱、漠视、孤立等行为,由于发生得很隐晦,家长和老师都不知道。最终由冷暴力演变成暴力。
《法制日报》曾调查发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校园冷暴力,会给受害人带来严重的心理伤害,且伤害后果持续时间长,但由于这类暴力行为较为隐形,常常不被发现或被人忽视。不仅如此,冷暴力在长时间发酵后,还常常诱发肢体冲突,变成武暴力。
在我们的记忆中,总有那么一个孩子曾被孤立,被排挤,且其中原因五花八门,也许是长得胖、长得矮;也许是比较内向,不善言辞;也许是家境不大好;也许是成绩比较差,又或者是成绩太好······
对于一个内心强大的特立独行的孩子而言,冷暴力对他的影响不大。
但是更多的孩子,面对被孤立,会变得自卑、自我否定和怀疑。
对某些人来说,相比成人世界,儿童世界反而要残酷的多。
影片《我们的世界》就是这样一部揭示儿童阴暗面,强调校园冷暴力的影片。
在一个也许朋友比妈妈更重要的年纪,十岁的小女孩李善在学校遭到以宝拉为首的女生团体的孤立和排挤。
她总在人群边缘露出尴尬神色,试图融入集体,却又总是被排除在外,成为“被忽略的”那一个。
直到有一天,一个名为韩智雅的转校生,进入了李善的生活。李善带着韩智雅认识邻居,去对方的家里玩,相互分享秘密,他们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这是一部儿童电影,是小孩子之间的故事,也是成年人之间的故事。
“我们都因为埋藏在自己内心的问题,而惩罚别人”。
智雅的父母离婚了,她其实特别渴望母爱,但又很害怕自己的这种渴望被别人看见。
她住在李善家,清晨醒来,无意间看到李善和她的妈妈撒娇,她被刺痛了, 却装作若无其事。 智雅开始有意无意的疏远李善。
暑假过去,这种疏远变得更为变本加厉。韩智雅对李善的疏远一半因为嫉妒她有妈妈疼,一半也因为她不想被班里的“意见领袖”孤立,因此选择“站队”,孤立李善。
韩智雅为了讨好大众开始排挤李善,导致原本善良的李善逐渐扭曲了自己单纯的心,李善开始反击,同学知道了韩智雅关于家庭所说的谎言,韩智雅在黑板上写下李善父亲是酒鬼。
两个曾经的挚友,在教室里撕打,如野兽般的撕扯。在这或许比成人世界更复杂关系更细密的孩子世界里,这两个女孩最终伤害自己也互相伤害。
当我们看到原本该天真无邪的孩子们逐渐走向黑化的时候,我们会震惊。因为我们就像片中的父母一样,和自己的年龄段的人可以很舒畅的交流着,然后对于自己的孩子这一代人却总是再用自己的目光去审视着。
影片告诉我们,并非所有校园暴力都会表现出拳脚相加的残忍表象,真正可怕的校园暴力,恰恰是那些随处可见、紧靠我们生活的冷暴力,那些无声无息、紧紧依偎的温柔,随时随地都会给你最致命的“温柔一刀”。
记得很深的一个场景就是,当妈妈感觉李善遇到什么事的时候,爸爸只是说了一句“孩子除了上学、放学还能有什么事呢?”
因为我们潜意识中自己的班上那一类独行侠式的人物,只看自己的书,听自己喜欢听的音乐,不合群,不讨好,但你也不会说想要欺负她,甚至还有想要认识她的冲动。当一个人不太在乎周遭的时候,气场便能涂抹一种保护色。 
我们忽略了时代在发展,孩子的世界比成人的世界还要残酷,因为成人慢慢有了抵抗这个世界的力量,可孩子没有。
孩子的世界是一个简化了的社会,大人懂得伪装,可是孩子对彼此的伤害却是那么地直接。因此当这其中出现欺凌、恶意、暴力行径时,这种恶意尤为明显,伤害也成倍增长。
当孩子被孤立时,大多家庭的不予理解、放任自流,让孩子的心千疮百孔。其实孩子很想呼喊的,但他们做不到。而家长常常疏忽了除却成绩之外的事情 。
影片里的“校园暴力”、“被孤立”等现象在现实中比比皆是。
故事只写了一个班级的一个个例,而这样的班级,有万万千,孤立,排挤,霸凌一直都存在。电影是一门艺术,更需要传达一种现实的意义。
总有些孩子,没有属于那个年龄段该有的纯真、热情、阳光,内心被自卑、阴郁填满,这是时代的悲哀,值得家长、老师、社会反思。
同样讲述冷爆力的影片还有《优雅的谎言》,主人公千智原本是个开朗的孩子,在遭遇同学冷爆力后患上了抑郁症,最终选择了自杀。
千智虽然从小失去父亲,生长在只有妈妈和姐姐的单亲家庭,但她是个乖巧懂事、活泼开朗的孩子。
为生计而忙碌的妈妈和个性叛逆,不善表达爱意的姐姐,却不曾发觉千智微笑背后隐藏着深渊似的落寞。
悲剧就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了。一向活泼开朗的千智居然自杀了!
人是一棵脆弱的苇草,最坚强的东西也最脆弱。
千智在自杀的当天早晨,曾向母亲提出要买一台MP3,被母亲拒绝后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姐姐万智怎么也想不明白阳光开朗的妹妹怎么会突然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于是开始追查妹妹的死因。
原来妹妹千智在班级里曾被同学们孤立!而唯一还能称得上是朋友的花莲率领着全班同学嘲弄千智,总是胁迫千智做一些她本不愿意做的事。一面在背后散布着千智小学时就被同学孤立的谣言,一面又在事后,对深受谣言之苦的千智道歉。
就连生日聚会,也会故意在写给千智的邀请卡上推迟一小时。为博得同学关注,而恶意将因意外去世的千智爸爸说成是自杀。
家人的忽视,同学的嘲弄,遭受这一切的千智越来越沉默,浅笑的酒窝被眼里浓重的阴霾所替代。
这深深的抑郁压着弱小的千智。不愿为妈妈和姐姐增添烦恼的她,自己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找寻抑郁的缘由。她也曾向陌生人倾诉内心的苦闷。然而,一切并不曾有所改变。
每一天对她来说都是一种煎熬。在写作课上,老师让千智读自己写的文章,千智说:“潜在的杀人犯用语言诋毁别人,表面上似乎是赞扬,关键词却是诋毁。无形的流言蜚语成为杀人利器,你是不是一个潜在的杀人犯呢?”
孤独落寞的千智选择织围巾来排解她的抑郁。却不料围巾织的越长,她的忧郁越重。终于不堪内心负重的她选择用这条围巾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如同电影中的台词“在千智的年纪,朋友就是一半的世界。”没有朋友的千智,失去了一半的世界,郁郁寡欢的她,也选择将另一半世界关闭。
故事到最后,真的很让人伤心,任何形式的暴力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暴力除了对“受伤者”造成伤害外,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
影片在谴责校园暴力的同时,更希望彼此谅解。毕竟憎恨解决不了问题,如何让生者更好地活着,避免灾难再次发生,也许是人们更应该做的事。
作为食物链顶端的存在,人无疑是强大的,拥有操控和改变世界的能力,即便是在天灾人祸不可抗力的因素下,仍旧能坚挺的与之抗争。
那么这种坚强的存在是万能的吗?人之所以强大是有思想的存在,同样往往能够击垮人心的,比天灾更可怕的就是来自他人的恶意。
适当的沉默是种睿智,但对于校园冷暴力,你的隐忍,你的沉默,只会成为对方无休止侮辱欺凌你的武器。18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家埃德蒙·柏克说过:“邪恶盛行的唯一条件,是善良者的沉默。”
美是最好的教育,而美并非源于知识的摄入,它源于人性品格,孩子可以不成才,但应该成人。我们流于社会和汲收社会的温度是循环的,即便不是立杆见影,但它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和结果的呈现。
所以我们要给孩子更多的重视与关注,不要让他们在本该无忧无虑的年纪承受过多的孤独与痛苦。
愿每一个孩子都身心健康,宽容善良,有爱心懂得爱并尊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