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颜值千年古县的前世今生

12-31 生活常识 投稿:想和星星遨游
高颜值千年古县的前世今生

历史的瞬间,时代的烙印

这里是属于井陉人的回忆


一张张照片划过,现在与过去交叠

时光倒流,历历在目

就让我们在这些图文里

领略井陉的前世今生

cctv4“千年古县”之井陉


—— —— —— —— ——

生活在井陉这么久,你知道自己家乡的前世今生吗?

井陉县位于河北省西部边陲,冀晋结合部,太行山东麓,素有“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称,乃冀通衢要冲,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驰名中外的韩信背水之战,著名的百团大战,井陉都是主战场。



(图为井陉县地图)

井陉为古地名,早在战国时已产生。“陉”为古代燕赵之人对山脉中断地方的称谓。《环宇记》中称:“四方高,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陉。故谓之‘井陉’。”2005年,井陉被国家民政部评为首批第一个 “千年古县”,并以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的名义颁发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千年古县”荣誉牌匾。


一、悠久的历史

一座城池的历史就像是一个人。他的前世今生,他所经历的世事变幻,跌宕起伏,毁灭重生,就像一个漫长而隽永的故事。井陉的今生,在地面之上或能寻踪索迹,而若要往更久远的年代追溯到它的前世,则要向土地之下,更深处去追寻。

井陉历史悠久,早在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境内已有古人类生息。



到距今约一万至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境内已出现原始部落聚居生息。

早期主要活动于甘淘、绵河上游向阳台地及洞穴中,以渔猎为生,并已会制造陶器。中晚期迁至两河下游平缓台地上,开始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境内发现了测鱼、胡家滩及大台山仙人洞仰韶文化遗址,距今约四、五千年。


到距今约四千至三千六百年的夏代,井陉属夏族统治未达之处,而当时商族的祖先主要活动于太行山东麓的绵曼河、滹沱河等流域。井陉境内南良都、微水、威州等地发现先商遗址数处,说明井陉绵曼河流域是商族祖先发源地之一。史载商王武丁曾封其叔父于“曼”地,其族称“有曼氏”。据专家考证,“曼”即是因绵曼水而得名,故此井陉应是商代方国“曼”的封地。

西周时,周人统治未达。井陉属游牧民族戎人活动区。春秋时,井陉先为少数民族鲜虞人建立的鲜虞国所属,后晋国灭鲜虞,井陉归华夏族的晋国辖,属晋国上地郡,郡治石邑。

战国时,井陉地初属游牧民族白狄人所建立的中山国。后赵国灭中山,遂在井陉盆地置城,时称“五陉”城(今天护)。自此至秦代六十年间,井陉处于华夏族赵国较安定统治下,其中以今天护、威州、翟家庄为当时境内三大城邑村落。

秦统一全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井陉属钜鹿郡。





西汉时,井陉属恒山郡(后改常山郡),县城仍设在“五陉”城。井陉方言已逐渐形成。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已普遍使用铁器。


东汉建武十三年,废真定国,井陉属冀州常山国。

魏晋时期,井陉属常山郡。之后,历北齐、北周短暂统治,井陉一直属常山郡。

隋代,井陉属恒州。开皇十六年,在井陉置井州,辖房山(今平山)、蒲吾(今鹿泉西北黄壁庄水库区域)、鹿泉及苇泽(今娘子关)四县。大业三年,废井州,蒲吾、苇泽二县归井陉。大业十三年置井陉郡。当时,无论为州、为郡、为县,治城均在天护。隋代,境内已出现瓷窑,居民多使用瓷器。


唐代,境内有天护、天长两大城镇,天护为县治。天长村在唐后期设为镇。唐初武德间恢复井州,后房山、蒲吾、鹿泉及灵寿皆属井州辖。贞观元年废蒲吾、苇泽二县入井陉。贞观十七年废井州,井陉为县,属恒州。当时天下分为十道,井陉属河北道。唐时,井陉瓷器生产已形成规模,晚唐还为宫廷烧制白瓷器。



宋代,井陉人口近万人,县治仍在天护。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迁县治于天威军(即唐时天长镇,明清时城关),属河北西路真定府辖。境内瓷器生产集中于县城天威军及冯家沟等地,较有特色的为施酱、黑釉并带款的“天威军官瓶”。

(图为井陉出土的天威军官瓶)

(图为河北省文保单位柿庄宋金墓壁画《捣练图》)

金初天会七年,井陉升为州,称“威州”,辖一县(井陉)。州治设在今威州,县治仍在天长镇。金代为井陉窑鼎盛时期,烧制品种多达数十种。佛教昌盛,境内寺庙多达数十座。




元代初年,威州划归邢洺路辖。后又以洺水(今威县)来属,井陉为广平路威州管辖。

明洪武初年,重新构筑井陉城垣。永乐帝迁都北京后,井陉属京师真定府。当时井陉地广人稀,境内有居民23145人。洪武二十一年、二十二年和永乐二年、三年、十四年,五次由山西、安徽等地移民至井陉,但仍以土著居民为多。明代,井陉共出有进士6人,举人37人,秀才(包括贡生)多人。明代,境内有城关、横涧、贾庄、威州、微水五大集镇。瓷器生产仅有梅庄、冯家沟两地烧制黑釉瓷碗、盔、罐、坛、缸等,作为真定府产,“明时充贡出井陉”。


清代井陉属直隶真定府,雍正时改称正定府。采煤、制瓷、商贸为县内主要经济支柱。制瓷主要在南横口及冯家沟两地。清末,南横口已能烧制白瓷、青花及窑变产品,曾贡献朝廷。康熙末年,井陉人口由清初2万余人增至3.2万余人。到光绪时人口已达19万。当时境内设36庄,辖260余个村。清代,井陉文化教育发展,除县学外,相继设有陉山书院、东壁书院及皆山书院等。清代,共出文武进士3人,举人43人,秀才多人。




二、古老的驿道

驿道,亦称驿路,是我国古时的交通大道。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的记载,使井陉古道名闻遐迩。


境内驿道历经沧桑,岁月久远。据文物专家考古发现,早自五、六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先人已开始出现在这条通道上。夏商时期这里形成人畜通道,到春秋时期则已成为繁忙的交通线。


纵贯全境的井陉古驿道的开通可追溯到公元前十世纪的西周时期。据先秦典籍《穆天子传》记载:“癸未,雨雪,天子猎于陉山之西阿,于是得绝陉之坠,北循滹沱之阳”。西周穆王姬满于十七年(约公元前945年),由造父驾八骏巡游天下,于陉山狩猎并在石鼓寺留下了“猎台”摩崖石刻胜迹,足以佐证在西周穆王西巡时便发现并开通了井陉道路。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治驰道”。在原六国车马道的基础上,先后开辟了从京都咸阳通往全国各地的道路即驰道。在驿道开设驿站或驿铺,负责驿路维修,供应骡马,为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换马和途中歇宿。井陉驿道是当时关中通往燕赵、中山以及辽东的邮驿干道。


据《井陉县志料》记载:“井陉古时驿路,东由获鹿县城西行十里,入本县境。历头泉、下安、上安、东天门、微水、长岗、横口、北张村、郝西河、东窑岭、河东,越治城,经南关、朱家疃、板桥、长生口、小龙窝、核桃园,至山西省平定县境内,出固关,长约百里,俗称大道。…… 所谓‘燕晋通衢’也。”


井陉古驿道以一条“燕晋通衢”主干古驿道纵贯全境,在天长镇以东分成南、北两条剪形官道。


南线驿道:由井陉西口固关向东经今核桃园、大小龙窝、长生口、板桥、南关到天长镇,经河东、东窑岭、三家店、郝西河、北张村、横口、长岗、微水、东天门、上安、下安亮子岭、郄庄、土门入获鹿境。



北线驿道:自井陉西口固关入井陉境内历核桃园等各铺站,涉绵水至天长镇,北经石桥头、凤凰岭、天护城,转东北,经赵村铺、青石岭、固底至威州,转东南,经五里寺、五柳村、平望铺,入获鹿界,过西杨庄、胡申铺,经白鹿泉,出井陉东口土门关即出太行山,抵获鹿,达真定。



两条支路:一是西支路。即由天长镇沿绵河西进,经校场、蔡庄、乏驴岭、南峪、地都达娘子关;二是北支路。即威州镇西北行、经孙庄冶里、南北防口、洛阳,再向北出县界数公里抵达平山。


三、重大历史事件

秦始皇腐尸过井陉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病逝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巨鹿东南)。少子胡亥、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等随从将秦始皇尸体安放在輼輬车中,秘而不宣。时值七月盛夏,巡游车马入井陉古道,为了蒙蔽下属及过往各地百姓,赵高等人以鲍鱼之臭乱腐尸之臭。后经太原、雁门抵九原回咸阳。


韩信背水战陈馀 据太史公《史记·淮阴侯列传》载,汉高祖三年 (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张耳奉命统兵数万,东下井陉攻赵。赵王歇与丞相成安君陈馀在井陉口聚兵二十万,堵截汉军。韩信背靠绵蔓河扎营。陈馀见汉军背水布阵,令赵军全军出击。汉军背水作战,个个英勇拼杀。韩信令二千骑兵绕道攻取赵营,拔掉赵旗,树起汉旗。赵军忽见营寨遍插汉军红旗,以为阵地已被汉军攻破,顿时大乱。汉军两面夹击,在泜水之畔斩陈馀,活捉赵王歇和李左車,赵军全军覆没。


刘光才井陉敌法寇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帝逃至陕西。八国联军占领保定、定州,并进攻正定、获鹿等城,企图进犯山西。九月底,大同镇统制刘光才奉旨急返山西,加强防务。

十月起,刘光才率部在井陉东天门一带,与法寇激战数月,使其不能前进。后法寇向清施加压力,刘光才受命无奈撤出井陉,于光绪二十七年三月二日退往固关、槐树铺等处。五日,又歼灭前来进犯的法德联军1800多人,取得清代抗击八国联军第一大胜仗。


百团大战万古传 在百团大战第一阶段(1940年8月20日至9月10日),聂荣臻指挥晋察冀军区参战部队负责破袭正太路石家庄至平定段,袭击重点为娘子关至井陉煤矿及其两侧地区。战役开始前,聂荣臻进驻井陉辛庄乡小里岩村,后转移到洪河漕村。晋察冀军区参战部队组成3个纵队:左路纵队由熊伯涛指挥,负责破袭微水至获鹿(今鹿泉)的地段;纵队由杨成武指挥,负责破袭娘子关至微水段及其两侧,以井陉煤矿为破袭重点;右路纵队由郭天民指挥,负责破袭娘子关至平定、阳泉一带的地段。在破袭战中,击毙、俘获日伪军900余人,拔掉据点10余处,正太铁路全线瘫痪。

在“百团大战”中,“聂帅救孤”的插曲向国内外展示和树立了人恢宏人道主义的典范形象,成为战争史上的千古佳话。



四、秀美的山川

井陉素有“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称,扼冀晋通衢之要冲,是兵家必争、商家必重的战略经济要地。重要的地理位置、奇特秀美的山川、丰厚的历史文化形成了这块土地上众多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是河北省的旅游资源大县。



中国最险的悬空寺---苍岩山福庆寺(李辉摄)



世界最早的古驿道---秦皇古驿道(王会萍 摄)



华北最大的红叶区---仙台山(王敏行 摄)



中国传统村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于家石头村(王保龙 摄)


中国传统村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小龙窝村



中国传统村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大梁江村(封玉梅 摄)


中国传统村落--地都村


中国传统村落--吕家村


中国传统村落--梁家村



中国传统村落--宋古城村(石超峰 摄)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天长镇


河北生态保持最好的原始次森林---锦山(巨伟 摄)


水上乐园---甘陶湖(李辉 摄)



北方小泰山---挂云山(赵润生 摄)


五、 淳朴的民风

井陉地处山区,古时山多水少,土地瘠薄,人们辛勤劳作,节衣缩食,勉以度日,邻里互助、患难相扶,同舟共济,养育了淳朴墩厚、纯洁善良的民俗民风。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文明水平的提高,民俗民风亦在不断传承演变,推陈出新,镶嵌着社会发展的印痕,映衬出时代进步的脉络。

简洁朴素的衣着服饰  古时井陉民贫,生活清苦,衣着简陋。衣质多为粗布麻衣,且鹑衣百结,千补万衲。衣服样式多为偏襟褂、宽腰大裆裤、双脸厚底鞋。衣饰只求“夏可敝体,冬可保暖”足矣!


惟对儿童服饰精工细作,缀以各种饰件,绣上吉祥图案,如男童头戴虎头帽,脚穿虎头鞋或猫头鞋;女童戴蝴蝶戏牡丹帽,穿鲤鱼参莲花鞋等。帽饰中,男式为毡壳帽、瓜壳帽、卷卷帽、“三块瓦”、“一轮火”等,女式为老婆帽、羊肚儿手巾、兰布头巾等。


精工细作的粗粮主食 古时井陉日常主食以粗粮为主,粗粮细作的主食堪与细粮食品相媲美。主要品种有:咸(闲)食、煎饼、饼折、黏糕、团子、豆包、菜饼子、窝窝、豆渣饼子、甜饼子、锅贴饼子、苦垒(挠挠)、糜(音mei梅)、闷粥、馓面粥、抿絮、河捞、拨鱼、豆面(山药面)包皮儿面条、两合面饺子(扁食)、杂合面疙瘩饼儿、水磨面煮饼子、疙瘩捞饭汤、杂面汤等。度荒食品则有糠面窝窝、甜面子(红枣面、柿子面)、甜糠等。度荒还常吃树叶、野菜等。


井陉特色饮食全家福(王保龙 摄)


割髭岭手工粉条(程玉明 摄)

井陉煎饼

缸炉烧饼(王会萍 摄)

以畜代步的行旅习俗  井陉境内道路之艰险自古闻名,除古驿路可供车行外,余皆人行及驮运路,“道无三尺宽,路无半里平”,羊肠小道翻山越岭,胜似蜀道之难。人们出行,近途徒步,肩扛担挑;远行以牲畜代步,货物以牲畜驮运。古时,“脚行”在井陉为一兴盛行业。(4-5-1照片:骑驴出行)河流之上,雨季,在主要路口有船只摆渡,秋末至夏初,河上搭便桥以利行旅。搭桥多为按户摊工,不计报酬。通行大路跨溪涧沟壑,多建固定型石券拱桥。水深无桥亦无船之处,沿河村庄有“背河”之习俗,善水者将旅客泅水送至对岸,不计任何报酬,是为邑内之义行。河水较浅之路口,常有人摆石块露出水面,供人涉水,谓之“摆略石”。



形式多样的游戏娱乐 民间游戏娱乐以休闲消遣为主要目的,兼有健身益智功能。游戏娱乐内容自然传承沿袭,老幼妇孺皆宜,有些项目至今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有些已消弭演变,被新的项目取而代之。主要娱乐节目有:打秋千、放方儿、老虎吃羊、跑山、憋茅子、抓(音chua)子儿、抓拐、打坨、跳家、弹杏核、弹球、赶蛋儿、打皮牛(亦称打木牛)、吹洋牌、打方宝等。另外,民间游戏竞技类还有翻线绳套姣姣、踢毽子、跳绳、跳皮筋、踢包包、跳方城、打阎王、老鹰抓小鸡、捉迷藏、抵角、骑白马打仗,推罗圈滚铁环、捣瓦儿、扔老窝儿、打奔扎木、猜谜等。


娱购双赢的庙会集贸井陉集市为民间约定的货物贸易场所,邻近集市各守约定的日期开集设市。庙会乃酬神娱神之举,乡民以娱神之举达自娱之效,各种社火、戏曲、杂耍、江湖绝艺纷纷登场亮相,不少有一技之长的乡民亲身参与其间,载歌载舞尽情表演。古代井陉民间崇拜信仰广泛,佛教、道教及民间诸神备受尊崇,以神佛诞辰、成道日为期的庙会日接连不断,民间素有“走正月,闹二月,三月四月泼赶庙”之说。庙会人流聚集,自然的购物趋势,形成了庙会与集贸相结合的形式,一直延续至今,仍受民间欢迎。


(图为赵庄岭庙会)


直率形象的方言俗语 井陉方言属北方方言的晋深语系,但既有别于西邻的山西各县,又不同于东部河北的诸县,是方言中的孤岛现像,俗语中的飞地效应。在井陉方言发音中,前鼻音尾韵母不明显,舌尖音多读团音,并且保留部分古代入声读音及古语读法,如“夜来”、“可可儿的”等。有些井陉方言有声无字可表述。井陉方言的闪光点是以方言语音编织出的顺口溜、板子话、俗语、谚语、歇后语等。

如:庄子头打井--石打石(实打实);固底的拉花--一片功;正月十五接闺女--看火;梁洼的卖砂盆--一套一套的;锅帽没顶儿--难蒸(南正);宅筐不锁沿儿--支沙口儿;垒堾不垫溃--淤呀(于家);借钱儿不还--白花;肚皮上放冰凌--凉肚(良都);肚皮上抹金粉--黄肚(皇都);小火烧水壶--煨水(微水);房顶出檐--遮雨(测鱼)等。

雅俗共赏的地名商号 井陉地名,从古至今以典雅之号命之,俗称“三川九岭十八峪,七十二个对子村”。但这只是其高度概括,按地形可分类如下:高阔者称山,陡峻者称峰;奇险者称寨,平缓者称垴;短小者称岭,长大者称梁;斜倾者称坡,窄险者称栈;较高者称崖(音岚),较低者称岸;趋锐者称尖,趋平者称顶;在内者称掌,在外者称口;深邃者称洞,浅敞者称龛;较长者称沟,较短者称洼;宽阔地称川,窄狭地称峪;平坦处称坪,隆起处称窑。具体地名,往往加上吉祥物的名称以命名,如龙凤山、凤凰山、麒麟洞、虎头山、虎头垴、七狮沟等。


井陉古之商号店铺命名,既受行业习惯之影响,又注重吉利祥和,宣传展示自我,务取醒目易识。以天长镇城关店铺商号名为例,如启华书局、瑞丰银楼、福星堂药铺、久裕丰绸缎庄、敦厚祥粮行、谭记京货铺等。

灿烂的文化

国家级非遗——井陉拉花

井陉拉花是的艺术瑰宝,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源于民间节日、庙会、庆典、拜神时的街头广场花会,形成和流传于井陉境内,是一种全国少有的优秀民间艺术。据传,起源于宋元,盛行于明清。

井陉拉花有多种流派沿传,但主要以东南正、庄旺、南固底拉花为代表。井陉拉花虽属秧歌范畴,但又有其显著的自身艺术特色。她以“拧肩”、“扭臂”、“翻腕”、“吸腿”、“撇脚”等动作为主要舞蹈语汇,形成刚柔相济、粗犷含蓄的独特艺术风格。

井陉拉花的音乐古朴典雅、节奏鲜明、刚而不野、柔而不糜、华而不浮、悲而不泣,既有河北吹歌的韵味,又有民歌、民间曲牌和戏曲曲牌的音调,还不乏浓厚的寺庙音乐和宫廷音乐的色彩。






国家级非遗-南张井老虎火

南张井老虎火是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距今已有320多年的历史。“火”是井陉县南张井村村民对“烟火”的俗称,“老虎火”就是用制作成老虎状的道具放烟火。南张井作火技艺,相传为先祖于康熙初年在山西充哑三载偷师而得,世代相传的“偷老杆”习俗,就是为了纪念这位烟火宗师。清朝后期至解放前,该村烟火一直是县城元宵花会的压轴戏,被视为“官火”。


(南张井老虎火王保龙摄)

国家级非遗-桃林坪花脸社火

大约在13世纪,井陉县小作镇桃林坪村南楸树梁进行了一场激战,多员名将浴血奋战,击败敌寇。后来,当地百姓为纪念当时的战斗场面,按老人的传说,精心组织,刻苦排练,组建了花脸社火,大约产生于15世纪。

(桃林坪花脸社火 王保龙摄)

国家级非遗-井陉晋剧

井陉晋剧将传统的晋剧融入河北梆子腔、武戏,杂技、魔术等元素,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井陉素有“戏窝子”之称。境内剧种繁多,剧目丰富。县内主要剧种有晋剧(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丝弦、豫剧、京剧、秧歌等。但因井陉与山西山水相连,习俗相仿,民间联姻交友,来往甚密,故井陉人有偏爱晋剧的嗜好。俚语“井陉人儿路上走,山西梆子不离口”,就是对井陉人民喜爱晋剧的描绘。

(晋剧团新编历史剧《井陉口》剧照)

灿若繁星的花会节目

古老的井陉大地,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尤以花会节目灿若繁星。有独具井陉特色的拉花、皇杠、竹马、旱船、渔家乐、骑驴、高跷、狮子舞、牛斗虎、龟驮碑、二鬼摔跤、抬阁、转阁、背阁、钉缸、卖菜、扯耧、小放牛、霸王鞭、丑秧歌、码牌、小唱、编匠会、老虎会、老龙王保驾、拉瞎子、抬花轿、洞宾醉酒、大头舞、耍叉、红脸社火、白脸社火、吹歌、鼓乐等数十种。灯会有舞龙灯、斗火龙、跑灯、黄河阵等。焰火与花火类有点火竿、放焰火、跑火马、划火船、打铁火、打冰花、浇凌山等。





红色文化

井陉自古为历代战争之要塞。在抗击敌寇侵略和解放战争中,许多仁人志士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保家卫国,做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为纪念他们的英雄事迹,建立了百团大战纪念馆、挂云山烈士纪念碑(亭)、百团大战纪念碑林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红色文化阵地。

1940年秋,在井陉东北部的挂云山上,平、井、获游击大队三中队为牵制日军,掩护大部队转移,英勇抗敌,最后,弹尽粮绝,吕秀兰等六人跳崖殉国。他们的悲壮义举比“狼牙山五壮士”还早一年多。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挂云山 王会萍 摄)

(井陉县革命烈士陵园)

(井陉县革命历史纪念馆 王保龙 摄)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洪河槽百团大战纪念馆)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孙庄育才学校)



民间工艺

井陉旧时民间艺术人辈出,砖雕、木雕、石雕、旋艺、泥塑、面塑、剪纸、刺绣等各种行当高手如云,技艺各有千秋。






(图为井陉面塑)

杰出人物

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井陉历史悠久,英雄辈出。

田叔 汉,井陉人,因追随赵王于难,被荐于高祖,封为汉中守,忠诚果敢,办事精明,景帝任田叔为鲁恭王刘余相。

田仁 田叔之子,少时为卫青将军舍人,后被武帝选中任丞相大史,上书武帝诛杀三河太守,武帝为田仁不畏强权,授田仁为丞相司直,掌佐丞相举劾不法,秩比二千石。后因违命放太子出逃而被杀。

武仙 金末威州井陉人,世居北孤台村。1213年,元军入侵中原,武仙率乡人聚井陉西南诸山,置寨自保,归附者众。宣宗赐授代理威州剌史。后武仙率军赴守真定,升迁同知正定府事。失守后复夺之,又封武仙为恒山公,进阶银青荣禄大夫。1228年,金哀宗召武仙,仙自率军士奔河南投金哀宗,率军与元军大战多次。1232年任武仙为河南省参知政事兼枢密副使,率军数十万驰骋于河北、河南大地,终未能挽救金国灭亡之命运,后因战败返回井陉途中被元军抓获并斩之。

武金 南正村人,进士,历任山东济南府长清县知县,河南汝宁府新蔡县知县,礼部精缮司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吏部稽勋司署员外郎主事,吏部考功司署员外郎主事,吏部参考功司署郎中主事,吏部考功司署郎中,吏部文选司郎中,翰林院提督四夷馆太常寺少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等职。

霍鹏 (1554-1610),城内人,获赐进士出身,历任山西潞城县、长子县、江苏句容县知县,南京大理寺评事,南京刑部湖广清吏司主事,南京刑部广东清吏司郎中,河南汝宁府知府,河南卫辉知府,陕西提刑按察使司副使,河南布政使司政使,大同巡抚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通议大夫。


梁绿野 (1733-1779),金柱村人。1778年井陉知县周尚亲侵扣谷价,激起民愤,公推选生出面上告。梁等人到正定府控告,被赶出大堂,又到主持重修隆兴寺的钦差大臣、工部侍郎刘浩寓所喊冤,被挡在门外。于是赶赴保定,向直隶总督周元理申诉。周不经查实,即将知府呈文上奏朝廷,除梁绿野外,告状之人皆被下狱。梁绿野遂潜入北京,冒死叩宫门喊冤,他毫无惧色,历数知县累累罪行。皇上阅其供词,派人查讯,件件属实。乾隆降旨,周尚亲处以绞刑,正定知府、清河道台、直隶臬司俱革职,直隶总督在隆兴寺效力赎罪,刘浩被革职,贪官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梁绿野等人却被定罪分别斩决。

焦实斋 (1899-1987),南固底村人。1924年加入,后历任省党部委员、天津局长、河北省襄校委员、天津市党部执行委员兼训练部长,出席“三大”时,坚决抵制蒋介石独裁统治,愤然脱离。后从事教育工作,任河北大学教务长,北平民国大学教务长,北平河北高级中学校长等职。抗战爆发后,毅然投笔从戎。39年赴英国牛津大学留学。41年任中国驻印军加尔各答办事处主任。抗战胜利后,任北平师范大学教授兼总务长。1948年冬,被任命为“华北总部”副秘书长,代行秘书长之职,北平和平解放时,为促成傅作义的和平义举,顺利移交北平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解放后,历任政务院参事、法规编篡委副主任、民革常委宣传部长、《团结报》社长、全国政协常委等职,享受正省级待遇。


赵玉祥 (1902-1956),东元村人。1925年加入,次年回乡,传播革命思想,开办平民夜校,组织农民协会,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1927年,井陉县成立,任县委书记。抢先成立“井陉县党部”,利用合法招牌,发动群众,与敌斗争。1929年初,任石家庄中心市委委员,1930年被敌抓捕,服刑4年。1937年8月,接上了党的关系,后又任井陉县委书记。1940年调离井陉,历任晋察冀边区产业工会主任、冀晋四分区公安局长、晋察冀军区敌工部科长等职。1949年调任中国煤矿工会全国第一副主任。


贾良田 (1904-1936),冶里村人。1927年加入,1932年任井陉县委书记,积极开展革命工作,1935年任直西特委组织部长兼井陉县委书记,后因叛徒出卖被捕,1936年被敌人杀害。


贾良图 (1909-1932),良田之胞弟。1926年,考入省立保定第二师范学校,1927年加入,被选为学生会委员,二师地下党支部书记。1930年担任保属特委秘书长兼宣传部长,成为二师党和学生的领袖,领导了二师多次的学潮和斗争,九一八事件后,在贾良图的领导下,二师党团组织迅速发展壮大,党的外围组织和进步团体如雨后春笋,并出版了大量革命书刊。1932年6月,反动电令查封二师,通缉贾良图等人,河北省委指示,成立护校,与敌斗争,贾任总指挥。反动当局调动军队包围了二师,贾良图组织学生与敌隔墙对峙。7月6日,敌发起武装进攻,捣毁围墙,冲入学校,用机枪步枪向学生扫射,良图率学生英勇反击,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3岁。


密悟法师 (1904-1966),城内人,俗名霍履庸。1921年华北大旱,生活无着的霍被北京佛教协会孤儿院收养,送北京读书学法,1932年,在拉萨哲蚌寺拜师学经,经十余年潜心学习,对西藏佛教的研究达到了极高的境界,1944年考中“格昂”(即超级格西),自此,密悟法师在西藏佛教界受到特殊的尊重,被认为是来历不明的佛爷转世人物。1950年密悟法师受刘伯承重托,组成5人劝和团入藏,为和平解放西藏做了大量的工作。西藏和平解放后,法师翻译藏传佛教主要经典,为汉藏佛教之交流做出贡献。1956年任自治区筹委会委员,自治区成立后,任自治区宗教委员,西藏佛教协会副会长。


法舫法师 (1904-1951),俗姓王,井陉人。是我国近代杰出高僧之一,精通中、英、梵、巴四种语文及大小乘佛学,先后任教于武昌佛学院、柏林教理院、汉藏教理院,三度主编《海潮音杂志》,并主持世界佛学苑图书馆,襄佐太虚大师设立世界佛学苑研究部,成果斐然。1940年,教育部礼请法舫以传教师身份到印度、锡兰弘扬大乘佛法,受印度国际大学和锡兰大学礼聘为教授,成为驰名中外的一代佛教学者。


霍济光 (1906-1998),少拜名师,刻苦学书,书画技艺大成,喜游历,遍观名胜古迹,广访前人佳作,爱读书,养成气韵源泉之思想。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书画展。1964年,定居美国芝加哥,出版《霍济光临池》、《霍济光行草书》、《霍济光书画集》。1977年创立中国文化学院,任院长。霍济光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反对台独。


杜豁然 (1908-1985),杨庄人。大学毕业后,从事农作物的试验研究工作。1951年任平原农学院农学系主任兼教授,1953年,任哈尔滨农学院教授。1954年任中科院遗传栽培室研究员,1956年任中科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历时三年,做出了“陕北水土流失区土地综合利用典型规划”,在陕西、山西、甘肃等地推广了他多年辛苦研究成功的“区田”水土保持耕作法,取得了显著效果,直到现在,仍广为应用。

傅积意 (1918-1984),北石门村人。1940年5月加入,历任村青救会主任、党支部书记,二区副书记,一区区委书记,井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县委副书记、书记。1960年5月调任河北省水利副厅长,1983年9月离休。他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与敌斗争。任县委书记后,带领人民改天换地,治山治水。在艰苦的条件下,开凿了绵右渠,改变了井陉靠天吃饭的历史,在井陉人的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


张信元 (1922-1996),南寺村人。1939年冬参加八路军,历任班长、排长、武工队队长、独立营营长、团参谋长、团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参加并指挥了无数次战斗,参加重大战役十多次,转战大半个中国。他作战神勇,意志坚定,机智多谋,曾多次立功受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任135团团长,在一线指挥了上甘岭战役,以顽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与敌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953年6月,率15军英模代表团,出席了朝鲜建国7周年庆典,并出席了朝鲜第二届英模代表大会,受到金日成接见,被授予两枚朝鲜独立自由勋章和一枚三级国旗勋章。回国后,受到陈毅元帅和郭沫若的接见,荣获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级勋章各一枚。


吕文科 (1930-1997),南芦庄村人。国家一级演员。1952年入北京建筑工程部文工团,1954年到大连歌舞团。1959年建国十周年献礼演唱时,演唱了《克拉玛依之歌》,很快在全国传唱,以后又演唱了《走上高高的兴安岭》、《羊倌之歌》、《将军重回白洋淀》等歌曲,均受到群众的喜爱。1963年春,加入海军文工团后曾为多部电影配唱录音,荣立三等功,被誉为“人民歌唱家”。


美丽幸福的新井陉

(美丽的井陉 郝墨荣 摄)

请把手机横过来观看:

(美丽的井陉 王保龙摄)

—— —— —— —— ——

天公赋于这片土地以奇山胜水,光阴赋予井陉以古韵悠长。多少代井陉先民凭借这得天独厚的物质资源创造和传留了这一千年古县独特历史文化,永久地散发着璀灿的光芒......

标签: # 井陉 # 井陉县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