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高考,我们聊聊复读生

12-31 生活常识 投稿:良人未归
今天高考,我们聊聊复读生


没有哪个学生愿意选择复读。每一个选择复读的学生,都在内心把自己掐死了一次。



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 | 与归

 

又是一年高考时。

 

掐指一算,高考于我,竟然已经过去了七八年。然而它又仿佛就在昨天,在我深深地脑海里,时不时还会出现在我的梦里,我的心里,我的文字里。


也有可能,那种说不出的压抑感,将会与我纠缠一辈子吧。

 



细心的你,可能发现我埋了一个梗——“过去了七八年”。是的,没错,我的高考有两次。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高考生里的一种特殊生物——复读生,尤其是河南的复读生吧。


踏着应届生的“尸体”前进

 

高中三年,我和几个好朋友是在校外租房子住,这个在我们那几届学生中很普遍,除了离家近的学生,至少有一半“住校生”是住在校外。

 

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学校太小,学生太多,土地紧张,宿舍是以前的教室改造的,设备不够齐全;二是校舍疏于管理,用学生自己的话说,就是“比较乱”。所以很多人为了更好地休息、学习,选择在学校周围租房子。

 

学校为什么会小到不够用?大概是因为,我们的高中并不止三个年级。

 

我高三时,住我隔壁的,就是一位“高五”的同学。所以,复读生在我们那里,完全是一种常见物种,我们早在高一高二时,就已对高三高四的学长学姐,没有什么强烈的区分概念。

 


我所在的高中,是县城里最好的高中,也是省级示范性高中。高三那年,我们搬进了心仪已久的“备战园”(这个名字是我起的),那里有绿草呀那里有红花,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麻雀,总之,就是环境比较……另外,“备战园”和高一高二的学生是分开的,中间有一道长长的铁栅栏。

 

高三那年,男生最偷闲的事情,就是站在教室窗户外的铁栅栏边侃大山,望着在对面操场打球的学生,将胳膊伸出栅栏外,一边做挣扎求助状,一边呼喊:“冤枉啊,快放我出去!”

 

“备战园”里有两栋大楼,一栋上面写着“实验室”(被我起了个绰号叫“巴士底狱”),其实里面全是高三的班级;另一栋楼是什么名字我记不清了,只记得最上面一层是教师办公室,下面几层就是“特殊生物”的专属地——复读班。

 

在我读高中的那几年,复读班的学生数量差不多和应届生的数量是持平的。

 


所以,当年作为高三应届生,我们往往会有两份成绩单。一份是在全校的分数排名,一份是在应届生里的排名。作为文科重点班,应届生的第一名基本被我们班的一个女生垄断,但印象中,她似乎从来没有考过全校第一名(包含复读生)。甚至,每次月考,全校的排名里,前面一长串都是复读生的名字。

 

那个时候,复读班里流行一句话:踏着应届生的“尸体”前进。


从落榜到复读没有阵痛期

 

2010年,我第一次参加高考。语文作文没写完,文综有两道题在答题卡写反了(比如第14题的答案写在了第15题上,后来涂改到惨不忍睹)。考数学的时候,窗外下很大的雨,我做完了自己会做的题(有几道空着),大概还剩20分钟,然后我就呆呆地看了20分钟的雨。

 

总之,第一年就是这样,在雨水里草草收场。从考场里走出来有没有眼泪不记得了,反正眼泪也是水。不想再多言。

 


很快,结果出来了,离我能够接受的分数差了不少。我没有填报志愿,在结束学习生涯和复读之间徘徊着。不过,现实并没有给我阵痛期,当年7月底,复读生招生工作已经开始了,在家人的婉劝和沉默里,我回学校选择了复读。


2010年夏天,炎热异常。但是政策正在给公办复读班急剧降温,早在2008年7月,河南省教育厅发文强调,“严禁公办普通高中举办复读班”。

 

学校的复读班有些“纸包不住火”了,再用“实验楼”来瞒天过海,似乎已不能够。为此,学校收购了一家倒闭的民办高中,以“分校”的名义,把复读生安置在了本部之外。

 

我很荣幸,是该“分校”的第一届学生,当时有四个文科复读班和八个理科复读班。我们复读生有了自己的专属校区,再也不用看见应届生们青涩的脸庞而黯然神伤。

 


事实上,那些年,在我的感知中,高中从来都是分为四个年级的,高一、高二、高三、复读。而这在河南的确很多、很普遍,也是习以为常的现象。

 

所以,那时候看到有人建议将高中改为两年制,理由是高三那年都是在复习的时候,我就会挤出苦涩的微笑,因为我们的高中,一半都是四年以上的。两年的,那是不敢动念头的奢侈品。

被明码标价的我们

 

当年,学校会花重金“回购”高分落榜生。这些学生或由于志愿填报出了bug,或由于在考试中遭遇了意外,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平常考试中是绝对的高分认证。这在学校看来,是一种投资,更是争清华、夺北大的重要棋子。

 

印象中,县城排名第二的学校,有一年,就以十万元的价格回购了一名考入浙大的学生,学校的目的很明确,“买你回来就是冲击清华北大的”。要知道,我们这座县城,已经好多年没有出现过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了。

 

是的,复读生是有市场价的,而且这个价格有正有负。我复读的那年,大致应该是超过一本线的,奖励3000元;超过二本线未达到一本线的2000元;超过三本线未达到二本线的,奖励1000元。县城里排名第二的学校,复读生奖金更高。

 


奖金是在教室发放的,直接现金。班主任叫一个名字,就上去一个领取。

 

三本线以下的学生,则要根据分数,实行阶梯收费。换句话说,羊毛还是出在复读生身上。从低分学生那里收来的钱,要用来奖励高分的学生,至于中间商是赚了差价还是赔了,没有人去计算,也就不得而知。


庞大的复读军团

 

2010年,我和95万河南考生一起参加高考,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和我一起坐在考场里的,有三分之一是复读生,人数之众和比例之高,都是全国之最。

 

当时的媒体这样描述河南: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河南多年保持全国考生规模第一,然而由于河南省内高校数量少,省外高校在河南投放的招生指标有限,河南高考录取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其中最为广大考生和家长看中的本科录取率不足30%,一本的录取率只有5%左右。近年来,河南每年复读生都在30万人上下。

 

2010年,北京考生总计约8万人,大约是河南复读生的四分之一;吉林高考考生总计约16.8万人,大约相当于河南复读生的一半;辽宁省考生大约总计25.5万人,比河南复读生还要少好几万人。

 


我复读的那一年,也就是2011年,河南实行了新课标。新闻讲述,当时的招生办判断,“学习内容和考试内容都会有较大变化,复读生报考的难度将会增加不少。报考人数将会减少。”

 

然而现实中,好像并没有多少改变,作为其中一个小小个体,我依然选择了复读。

 

大学开学后,室友们逐渐熟络起来,大家一起聊到高考,杯子碰到一起,都是相似的遭遇。我的宿舍是六人制的,一个来自遥远的新疆,一个来自遥远的海南,其余的四个都是河南人,这当中,有三个都是复读生。

 

今年,我看到的新闻是,河南高考全省报名人数暴增为98.8万,增幅高达14%。而全国高考人数2018年较2017年总数增加35万,这也就是说,单河南考生增加人数,就占到全国三分之一还多。

 

与之相对应的是,目前,河南仅有一所“一流高校建设”大学——郑州大学,和一所“一流学科建设”大学——河南大学。

 



那么,复读生热会不会春风吹又生呢?


后记

 

多年以后,还是会被人不断地问到,复读是一种什么感觉?

 

我总是故作深沉地说,没有经历过高四的人生,是不完整的。高中三年,或许你学到最多的是知识,但是高四,那是一次心灵的淬炼。

 

没有哪个学生愿意选择复读。每一个选择复读的学生,都在内心把自己掐死了一次。

 

当然,我能形容的仅仅是那种通过复读又得以重返大学的考生,至于复读后依然不得志的考生,我就无法感同身受了。



标签: # 河南 # 都是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