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真正的国际战争(4)
葡萄牙人与万历朝鲜战争
葡萄牙人第一次进入到大明帝国的视野里,是在1514年,当时以加必丹末(据考证是葡萄牙语“船长”的音译)为首的他们被中国拒绝登陆,但是向中国出售了货物,获得了巨大的利润。1517年,葡萄牙使节托马斯·佩雷斯来到广东外海请求“进贡”,中国文献将他们称之为“佛郎机”。后来他们走了江彬的门路,让一名叫亚三的使者(后来他自供是中国人)来到明武宗身边——武宗甚至和他学习葡萄牙语。
葡萄牙人以澳门为据点并取得居留权,可以追溯到1557年(旧说为1553年,当代史学家梁嘉彬引述外国史料,将时间考订为1557年)。此后的几十年里,澳门发展成了中国商品通向东南亚、日本、美洲甚至全世界的枢纽。17世纪末的欧洲人这样描述澳门:“这里是中华帝国中最为繁盛的港口,葡萄牙人独家经营,每年有5300箱丝织物(运出),(有)每个净重12盎司的金条3200个(运入)……”
但是和人们想象中不同的是,澳门并没有就此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大明在此仍然设官管辖,屯兵防卫,且向葡萄牙人征税。很多人说葡萄牙只交500两银子,其实这500两银子是贿赂,后来败露了才变成了税收的。中方在此,还征收“十之二”的商税和每年两万多两的“水饷”——后者是葡萄牙商人在此开展贸易的前提条件。葡萄牙人在鸦片战争期间采取了相对中立的态度,直到1887年才正式和中国签订条约,“永久性”占领澳门。
而葡萄牙人第一次接触日本是在1542年(一说为1543年),一艘葡萄牙船只漂流到了日本的种子岛,并为日本带来了先进的武器——火绳枪(铁炮)。葡萄牙人在1579年选择长崎作为自己的贸易据点,直到德川幕府在17世纪初宣布锁国,这些人才移居澳门,直接结果是澳门当时多出来了一个日本人街区。
有鉴于葡萄牙人船坚炮利,善于航海,中日双方在寻求奥援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葡萄牙人。
战争前夜,日本方面和葡萄牙的交涉,始于1587年。这一年,葡萄牙属果阿总督DomDuratedeMenezes(日本史料称之为“副王毗曾灵”)给丰臣秀吉写了一封信,天正十九年(1591)闰正月,使节到了日本,递交了这封信和礼品(日本人一如既往地称之为“方物”),以庆贺秀吉统一日本,同时感谢秀吉善待日本的基督徒。
不久后秀吉回信。原文就不全文摘抄了(免得大家说我水字数),主要内容无非就是:
1.我很牛掰,把日本统一了。
2.我要打大明去。(按说这种战略级构想,不应该逮着谁和谁显摆啊……)
3.咱们好好做买卖,不听话搞死你。
看多了你就会发现,秀吉在战争前几年发出去的国书,基本都是这个套路。
信里面,秀吉同志认认真真地和葡萄牙人探讨了一下神学,还把他们批判一番——
“夫吾朝者,神国;神者,心也。……阴阳不测谓之神,故以神为万物根源矣。此神在竺土(印度)唤之为佛法,在震旦(中国)以之为儒道,在日域(日本)谓诸神道……如尔国土,以(天主)教理号专门,而不知仁义之道,此故不敬神佛,不则(否则)不遗种类,可族灭之。”不知道葡萄牙人看到这种论述,究竟是什么个表情……
日葡关系里还绕不开的一点,就是天主教。由于日本统治者的宽容态度,天主教在日本的发展极其迅猛。1586年,丰臣秀吉访问大阪的教堂,还开玩笑说只要天主教准自己纳妾(这……),他也会考虑受洗;并且颁布特许状,允许天主教自由传播,免除教产课税。此事之后,有不少人慕名来参观大阪的教堂。
同年5月,耶稣会日本管区长科埃里在大阪谒见了秀吉(著名的《弗洛伊斯日本史》的作者弗洛伊斯担任翻译),秀吉表示要建造两千艘大船渡海征伐明国,希望耶稣会能够帮助改装船只,联系水手,并且许诺只要耶稣会帮他征服大明,他就“命令(中国)所有人都皈依(天主教)”。同时他还希望耶稣会能直接卖给他两艘葡萄牙战船。1587年,秀吉在平户港实地考察了葡萄牙战船的性能。
但是1587年五月,秀吉下达《伴天连(传教士)追放令》,没收耶稣会领地并驱逐传教士。关于秀吉为什么这样做,说法不一。有人说是秀吉发现天主教对九州大名的影响力过大,有人说是秀吉作为保守主义者更倾向佛教,还有说法是切支丹大名(皈依天主教的大名)有马晴信拒绝献上领地里的美女引起秀吉不悦……
虽然秀吉没有把事情做绝(传教士并未真的全部被驱逐),但是这么一搞,买大船的事肯定是吹了。
由于日葡贸易的利润,使得葡萄牙商人们依旧在某种程度上支持着秀吉——“日本人把许多朝鲜人当做俘虏运回来,又廉价卖了出去……在长崎附近的日本人买回来朝鲜人,又转手卖给葡萄牙人。”另外许仪后的报告中还提到了葡萄牙人向秀吉献上了中国地图,但是并没有其他证据可以作为旁证。
战争中的这一幕,充分地体现出了日本发动这场战争的侵略本质。战争中朝鲜人口损失六分之一(近百万人),除了战争死亡之外,被掠走恐怕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也促进了日本与中朝之间的交流——比如著名的儒学者姜沆被掠到日本之后,就把朱子学(理学)传到了日本。再比如日本内阁文库里有大量的朝鲜书籍,除了日据时期的掠夺(《李朝实录》有一套就被掠去日本,毁于关东大地震)之外,有一部分就是本次战争中所掠夺的。
大明想到找葡萄牙人帮忙,是1591年的事。当时两广总督刘继文(搅黄“借兵暹罗”的萧彦还没上任)上疏条陈备倭事宜,其中提到了澳门的葡萄牙人:
“澳夷内集,恐虞不测。合于澳门外,建抽盘厂于香山、大埔、雍陌地方。汛至,以同知驻扎新安,通判驻扎雍陌,汛毕方回。仍将倭奴入犯情节晓谕澳夷,令其擒斩关白入献,重加赏赉,尤销患安邦之一策也。”——《明实录》万历十九年(1591)十一月二十日
刘继文一面提到要防备葡萄牙人,一面提出了一个“驱虎吞狼”之计。反正葡萄牙人也在“内集”,正好让他们仰仗着船坚炮利,直接打去日本,把秀吉杀了……
葡萄牙人和明朝合作打仗,并不是没有先例的。比如明人林希元就说,“其(葡萄牙人)初来也,畏群盗剽掠,累己为我驱逐,故群盗畏惮不敢肆。强盗林剪,横行海上,官府不敢治,彼则为吾除之。二十年海寇,一旦而尽。”替明朝剿灭了海盗林剪(事在1547年)。1564年,驻守潮州的广东水兵因闹饷发动兵变并驾船围攻广州(史称“柘林兵变”),总兵俞大猷(对,就是抗倭那个)以免抽税一年为代价借用了葡萄牙兵船攻打叛军。
但是这一次,万历皇帝批示“着如议行”之后,就也没有下文了。
不过想想就明白,人家葡萄牙人是来做买卖的,无利不起早。在中日两边都有巨大的贸易利益的情况下,葡萄牙人不可能一边倒地支持某一方,介入自己两个大客户之间的战争。也正因为如此,中日双方引葡萄牙为外援的计划都失败了。
(题图为《大航海时代online》中,欧洲人用来横渡太平洋的马尼拉大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