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村(028)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
介绍
虚名
南社村,离东莞市区18公里,交通十分方便,莞龙路和东部快速干线均可到达,相邻广九铁路东莞火车站和茶山轻轨车站,邻近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村总面积6.9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3600人。
南社古建筑群是一个以血缘为纽带形成的有着农耕和侨乡双重文化特点的村落。据南社《谢氏族谱》记载,谢氏于南宋末年定居南社,历元、明、清几百年发展,建成以谢姓为主的村庄。古村依山傍水而建,形成长型水塘居中,呈合掌形布局。该村明清时期有10多人中进士、举人,42名秀才。现保存明清祠堂30座、庙宇3座、古民居250多间、古井40多口、水塘7口、古墓36座,以及村周边上百年的古树1000多棵。
南社古建筑群景观独特,建筑类型十分丰富。村中住宅都沿两侧山势错落建造,类型多样,既有东莞地区典型的住宅类型,又有中西合璧式的洋楼。整个古建筑群由布局、巷道、传统建筑的形制、结构、体量、用料、工艺、色调以及装饰等明清时期广府吴越的建筑风格。仍然保留了大量石雕、砖雕、木雕、灰塑及陶塑建筑构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古建筑群仍有祭祖、点灯、求神、喊惊、送丧、迎送新娘、春节期间有舞狮、打麒麟、清明扫墓、中秋打竹篙、游会等习俗。
幽美的村落
几百年来,南社村一直静得出奇,好像是一位娴雅的女子,有人对她说了几句好听的话,她才报以浅浅的微笑。
敦厚的文化底蕴
(原名:东莞南社明清古民居)
村内以中间长形水塘为中心,两边利用自然山势错落布列,巷道布局合理。村庄四周绿树成荫,地理独特,村庄呈合掌对居,明清期间初显繁荣,南社现存明清古建筑众多,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可多得的完整的古村落,村内尚保留宗祠、家庙25家、古民居120多间。
图二:南社明清古村落现存祠堂达22间,古民居达200多间。据说在南宋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谢希良之子谢尚仁因战乱南迁,几经周折于宋恭帝德祐乙亥元年(1275)定居南社,历明、清近几百年的发展形成的村落。
图三:古民居布局以金字间和明字间为主,祠堂除有三进布局外,各家祠、家庙是以二进四合院落形式,广府建筑风格为主,同时也受潮汕、吴越及西方建筑文化影响。是难得的珠江三角洲明清古村落的典型实例。
图四:由民居、祠堂、书院、店铺、家庙、古榕、楼阁、村墙、古井、巷道、牌楼等构成具有浓郁珠江三角洲特色的农业聚落文化景观,保留大量石雕、砖雕、木雕、灰塑及陶塑建筑构件,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图五:东莞茶山镇的南社村是一个以血源为纽带形成的有着农耕和侨乡双重文化特点的村落。南社历史上人才辈出,明清两代,谢氏家族共出了8位进士,他们所建的住宅中均建有专门的书房。
图六:沿水塘南北岸建造宗祠十几座,目前沿水塘的建筑基本保存完好。为了便利村民生活,水塘上建造了三座石板桥,村巷中均匀地分布了10几口古井。村内还建有书院、关帝庙、土地庙、望月楼、家庙,以还有贞节牌坊三座。
图七:南社民居大都为明字间和金字间布局,以光绪六年(1880)武进士谢汝鏐家宅为典型代表。建筑为三间两进院落布局,与祠堂相比,显得朴素实用,但仍有灰塑、木雕、石雕等艺术构件装饰。
图八:南社村景观独特,建筑类型十分丰富。村内东南向西北以一连串水塘构成村落中心,南北两边是高起山冈,南为樟冈岭,北为马头山,村中住宅都沿两侧山势错落建造。
图九:
图十二:百岁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1592-1598)。当时南社村的谢彦眷夫妻都同时超过一百岁,东莞县令李文奎上报朝庭,朝庭准于建祠,公祠命名为“百岁坊”,所以百岁坊的正面像牌坊一样建筑。百岁坊坊祠结合,布局奇巧,1993年被列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图十三:古榕树。
图十五:陶塑工艺精美、人物雕塑形象栩栩如生。
图十七:谢氏大宗祠:三开间三进院落布局,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二进檩条之间用卷草花纹雕刻的叉手与托脚连结,首进屋脊陶塑和二、三进屋脊灰塑及封檐板木板木雕工艺精美。
图十九:现存始建时用的香炉和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肇建碑刻。
图二十一:古井。
图二十二:百岁翁祠:三开间三进院落布局,硬山屋顶,始建于明朝,现存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百岁翁祠记》碑刻,记载为纪念百岁老人谢彦庆而将其居所改为祠。现存神台基座及碑座红石雕刻具有明代风格。
图二十四:关帝庙。
图二十五:关帝庙内部。
图二十六:古围墙:始建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围墙以夯土或红石做墙基,青砖砌筑樵楼,全长302.5丈,共有樵楼21座,现围墙残留数段,樵楼尚存一二。
南社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了解明清时期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的课堂,是研究广府建筑文化的典型实例,是珠江三角洲乃至岭南地区古村落中的奇葩。
南社村
池塘两边
古巷
雕饰
古民居的楼门檐,屋檐,门框,门脸,墙檐等处,都有精美的石雕,木雕,砖雕等雕饰物装扮,很是古雅拙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