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会祛湿记住6个穴位,每天灸一灸,健脾,祛湿,固阳气!

12-30 生活常识 投稿:浮生若梦
你不会祛湿记住6个穴位,每天灸一灸,健脾,祛湿,固阳气!


很多人一有点小毛病,就输液,殊不知那些药物多数寒凉;喜欢开空调,喝冰镇啤酒吃烧烤,一杯冰镇啤酒下肚,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透着凉快劲儿,却使寒湿入体;喜食生冷食物,也会伤害脾胃,长久下来就会使脾的运化功能降低,造成湿浊内困,湿久化热,各种炎症接踵而来;还有人头发不干就出门或者休息,也会使湿邪入体。

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脾肾湿寒、湿邪入侵,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各种疾病。那么湿气都有哪些危害呢?


湿气的危害有这些,看看你中了几条:


1、小腿肿胀;

2、前胸后背起痘痘,还有脑门也是;

3、排便粘稠且多便;

4、面部油亮;

5、头发爱出油;

6、小肚子大;

7、耳内湿;

8、阴部潮湿;

9、睡觉留口水等等。



那么中医学里,湿气都有哪些进入身体的“通道”呢?


1、肩颈部的“大椎穴”

从“大椎穴”进入的“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肩颈酸痛,肩周炎,颈椎病,头晕头痛,失眠多梦。


2、前胸的'膻中穴'

从'膻中穴'进入的'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乳腺肿痛,乳腺管道阻塞,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等症状”。


3、肚脐部位的“神阙穴”

从“神阙穴”进入的“湿气”容易存积在我们盆腔,特别是女性,当盆腔内的“寒湿气”重时,就容易引起我们妇科各种疾病,比如:妇科炎症,月经不调,经血不畅,痛经,血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不育症等”。

4、腰部的“命门穴”

从“命门穴”进入的“湿气”容易引起我们腰酸背痛,腰膝酸软,各种肾虚,性功能下降等症状。



5、脚底的“涌泉穴”

从“涌泉穴”进入的“湿气”容易往上流动,容易引起膝关节酸痛,风湿关节炎等症状。


艾灸祛湿,就点这几个穴位:

1、关元穴

这个穴道的位置在我们的肚脐下面大约三寸的位置,是一种具有很好养生以及强健身体功效的穴位。

长期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调理气血,并且对于补肾固精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2、中脘穴

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在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缓解胃部和肠道所出现的各种疾病以及症状,例如腹泻、腹痛、食欲不振、恶心、烧心、嗳气、目眩、耳鸣等等。

3、丰隆穴

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此穴主治头痛、眩晕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尤其对于祛痰祛湿疗效显著。


4、承山穴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就是承山穴的位置。

5、解溪穴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该穴位主要功能是分流胃经经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进行艾灸之后还能够有效的解决下半身水肿的问题。


6、足三里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该穴位主要功能是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灸疗时间:

每天一次,每个穴位艾灸30分钟。艾灸一周后休息一天。


艾灸是中医祛湿的方法之一,然而忙碌的现代人很难保持疗程的按时进行,往往半途而废、前功尽弃。那么有没有什么更加便捷的方法来祛除湿气呢?



这4条习惯要养成,有效阻断湿气滋生


1、清淡饮食

肠胃功能好坏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油腻、过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炎症反应。


2、避免熬夜

熬夜伤阴,容易引起阴虚、气虚,不仅伤害脾胃,五脏都很受伤。要想养生,必须睡好“子午觉”,即晚上睡觉不能晚于11点,中午再睡半个小时。


3、少吃凉

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激凌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给外邪创造入侵机会。因此不易过量食用,烹调时最好加入葱、姜来减弱蔬菜的寒凉性质。


4、避免久坐

久坐会使人的脑供血不足,导致脑供氧和营养物质减少,加重乏力、失眠、记忆力下降等,还会引发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头疼、头晕。


标签: # 湿气 # 艾灸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