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肩伤头号杀手——肩撞击(注射针下的欺骗)

12-30 生活常识 投稿:北梦木兮
重新认识肩伤头号杀手——肩撞击(注射针下的欺骗)

昨天遇到一位抬胳膊(肩外展)的时候肩关节前部就很痛的患者,他在医院打了很多次的注射(利多卡因、皮质激素),但效果往往都是打了的当时很轻松,第二天该痛的还是痛。最后医院以“未达到手术指征”为理由,放弃了治疗。


诊治的思路


这位患者的问题是典型的肩峰下撞击综合症,简称肩撞击。肩撞击基本上承包了肩关节90%以上的问题,所以堪称肩伤的头号杀手。


因为不管是打利多卡因这种局麻药,还是皮质激素,都只是在为“炎症”这个表象背后的元凶打掩护。而这个背后的元凶就是肱二头肌肌腱、肩关节囊上部,肩峰下囊以及冈上肌肌腱这几个结构在“肩峰下”这个空间里面受到的反复挤压。如果这个挤压没有被解除,就算注射一辈子的利多卡因和皮质激素,痛的地方还是会痛。


以前师父跟我说处理这种问题要把肱骨头往后下方“挪回去”,听了师父的话,笔者后面遇到这种肩撞击患者的时候,当我把他肱骨推回去之后,本来抬胳膊很痛的肩膀,再抬的时候竟然马上就不痛了。我想其中的原理主要是我把患者在肩外展过程中会过度向上移动的肱骨头给拉回来之后,不让它对肩峰下的组织产生挤压,他就不痛了。


这虽然是一种好方法,但是它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肩撞击,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肩撞击患者的肱骨头都会有异常的向上移动。这其中还存在一个重要的病因就是肩胛骨活动的异常。


因为导致肩胛骨活动异常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像胸小肌的紧张、肋腔的旋转、以及肩部肌肉张力的异常,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再去继续往下分析,这样没完没了的推演毫无意义(点到为止),因为这种盲目的推演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寻找根源问题”,真正意义的“寻找根源问题”应该是看到患者目前问题给我们开示的一条治疗的“捷径”。


就像在这个肩胛骨活动的异常之前,可能筋膜仗着自己那“重塑结构”的能力,曾努力的让这些存在异常张力的肌肉能够尽量回到自己理想的位置,不为关节的对准产生额外的张力干扰。但是这只是筋膜自身努力想要改变的事,至于到底能不能真正改变,除了这些筋膜自身的异常排列所产生的限制之外,还有骨关节位置为其上的“铐锁”。


我们没有必要去把骨关节位置和软组织张力定义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因为这应该是问题发生之前纠结的,而不是问题发现之后。当问题发生之后骨关节和软组织早就没有了“谁前谁后”的因果关系,谁也不是打开山门的唯一“护法神”,而是一起“携手”来弄乱我们身体的结构。


因为不管是肩胛骨顶着肱骨向上方,还是拉住肱骨向下方,都会直接影响肩峰下空间的大小,所以我们要把肩胛骨从紧缩的后背当中“释放出来”,让肩胛骨回到不“搅乱”后背肌肉筋膜的位置,可以很大程度上让肩峰下的空间变大,进而避免肩撞击。


当笔者把这位患者的肱骨头给向后下方挪回去之后,发现他抬胳膊(肩外展)还是痛,细查后发现肩胛骨相对于另一侧的肩胛骨是沿着同侧手臂下坠的方向(斜下方)“转出来”的。因为它不是单一方向的旋转,不好用解剖术语来表达,所以笔者给大家做一个视频的演示,如下:


在治疗操作的时候,肩胛骨的转动需要借着患者肩胛骨与肱骨一起联合运动(肩外展)的过程中,去把肩胛骨贴回去。其实在这个挪动的过程当中相关的肌肉筋膜就已经被转开了,所以没有必要再去特意的松解某些肌肉。当笔者把这位患者的肩胛骨给推回到其上下左右都不会把肌肉筋膜给“卡住”或者“顶住”的位置时,他的抬胳膊会痛的症状消失了。


“身手”的内涵


记得笔者小时候在老家看到有位前辈,他每天早上都会两手平托着,然后围着一颗树转圈,而且每天要转两千多圈。前辈跟我说这就叫“练身手”,听到这句话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最早前辈们所说的“身手”就是指躯干和手臂之间力与气的传递,我们现在经常说的“身手好”,其实就是指躯干和手臂之间力与气轻巧顺畅的传递。


笔者在临床当中发现很多肩撞击的患者整个肩膀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僵硬,他们在每次使用手臂的时候肩膀都是绷的紧紧的,时间长了之后肱骨头就被拉偏了、肩胛骨也被拧歪了,这就叫“力滞于手,而断于肩”。下面给大家介绍一种笔者在实践当中总结出来的一种简单的自我松肩方法,视频演示如下:动作要领:手臂慢慢抬起来到眼睛正前方(使得力量只需要能把手臂抬起来就够了,不要使多余的力量)。然后肩膀完全放松,吸气的时候能够明显感觉到肩胛骨沉甸甸的坠在地面上,呼气的时候让肩膀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己往下掉,不要人为的去控制它掉的方向。

标签: # 肩胛骨 # 肱骨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