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许家印到王健林,多么痛的领悟!
许家印取代王健林,成为中国地产新首富!
这个可以给网民感官带来无限刺激的新闻,对两位当事人其实毫无意义。王健林不会因此焦虑,许家印也不会因此兴奋。
钱包鼓瘪会让一般人的多巴胺分泌失调,小富们会因财富波动影响到个人心情,但对像许家印、王健林这样的超级富豪来说,排名调整不过是一串数字变化罢了。这个,如果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无法体味。
但另一方面,在这些排名及数字变化的背后,又隐藏着某些规律,折射出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譬如,当我们看到马云、马化腾两位互联网大咖超越传统富豪成为排行榜上的冠亚军,就已经知道中国处在什么时代。当我们对比《财富》500强榜单上的中美企业,就知道两国经济在结构上的相似和差异之处。
同样,当我们对比许家印和王健林的财富排名变化,也能透视到两人在个人特质和企业经营上的某些相似与差异之处。
许家印:聪明的猎食者
大概在去年这个时候,有一天我正看动物世界,电视上播放着一匹斑马被肉食动物围猎撕咬的镜头,突然收到一条恒大许家印在二级市场大举买入万科股票的消息。
第二天上午开会,我给同事们分享了这个镜头,所有人立刻认为,这实在是为万科量身定做的绝佳隐喻!
当时的万科,就像那匹被围猎的斑马,王石的绝望写在脸上。而许家印,绝对是那场猎杀中冲在前面、跑得最快、咬的最狠的猎食者之一。
然而,事情的最后发展,即出乎人们预料,又在人们预料之中。
大半年后,到今年3月,恒大突然发布声明,将其持有的万科股份表决权委托与深圳地铁。6月,恒大又发布公告,将持有的共15.53亿股万科A股出售与深圳地铁,总对价约为292亿元,前后共亏损约70.7亿元。
深圳地铁则在许家印的神助攻下,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持有万科A股29.38%的股份,成为这场猎杀的最后赢家!
是什么让许家印吐出了到嘴的肥肉?难道真如他说的那样“把投票权委托给深圳地铁集团,是希望形成更多一致的意见,不至于影响管理层工作和万科的发展”吗?
毛!
信了你就傻了!
那是因为恒大的大本营和核心资产都在深圳,他根本得罪不起深圳。同时,证监会也已在2月底发布通告,对恒大人寿“依法给予限制股票投资一年、两名责任人分别行业禁入五年和三年的行政处罚;对该公司采取下调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至20%;责令撤换另两名相关责任人;责令就有关问题进行整改。”
这种情况下,许家印就是再笨,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更何况许家印一点不笨,他比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都聪明!所以他不仅成了超级富豪,而且能“闻雷声而知雨将临”,及时止损,全身而退,登上了地产富豪榜首位置。
这大概就是一年来发生在许家印身上的故事,它向我们完整诠释了什么叫市场达尔文主义。
非洲草原上的追逐与猎杀依循着自然界最原始的法则,处在食物链顶端的猎食者具有享受猎物的终极权力,当王者上场时,其它次等级的猎食者都得回避。
这个定律,不仅适用于完全自由竞争的非常草原,同样也适用于非完全自由竞争的中国资本市场。
说完许家印的旧事,再看来王健林的新闻。
王健林遇到了什么危机?
如果说许家印已经全身而退并成功登顶,王健林现在恐怕只能说正处在危机之中。
万达这些年在海外超过2500亿的收购,主要集中在地产、酒店、影视、娱乐设施和奢侈品等领域,而且收购这些资产的钱,大部分都是透过向国内金融机构负债的方式获得。
我在上篇文中说过,这就相当于把资产变相转移到海外的同时,把风险却留在了国内,而且这种行为还会影响到国内投资对经济的拉动,造成外汇储备的缩水,可谓三罪加身。
这样以来,就算万达不存在资产负债问题,也不存在现金流和国内A股市场上市问题(当然这些问题都有存在的可能),也已经结构性地将自己放到了国家政策导向的对立面。这可比许家印去年瞅机会跑进场猎杀万科要严重许多倍!
看看商务部发言人高峰对于“万达集团在海外投资是否出现了风险或者其他问题”提问的回应吧。
高峰表示:“支持国内企业按照市场的原则和国际通行的规则,开展真实、合规的对外投资,特别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合作、产业转型升级的对外投资。对于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的对外投资,建议有关企业审慎决策”。
怎么样?如果你是王健林,看完这些有什么感觉?是不是瞬间明白了为什么有关部门要特地针对万达的六个海外收购项目发文?是不是佩服死我在上篇文章(《王健林们的麻烦才刚刚开始——宏观框架下的微观分析》)中从宏观到行业再到微观抽丝剥茧的层层剖析?
其实,王健林如果能像许家印一样嗅觉灵敏,应该从上半年金融领域的一系列整顿动作就能“闻到惊雷”。我了解到很多具有敏锐触角的大型企业在当时就已经在进行资产结构调整,包括出售资产、降低负债,并缩减在海外的大规模投资等等。7月中旬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不过是对上半年金融领域调研、摸底的系统总结。
我真的很奇怪一项具有极高政策敏感性、且以“亲近”自况的万达,这次为什么会如此后知后觉?
不过,反应过来的王健林行动还算迅速,他立刻开始调整资产结构,并且向国家表忠,表示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决定把主要资产放到国内”。
只是,既然要把“主要资产”放在国内,为什么还要不停的卖掉国内的资产项目?而且在卖掉酒店和文旅城项目后,还全面降低了作为万达商业核心资产的万达广场的注册资金?
这些动作,表面上的说法是要“轻资产化”运营,在这个表面的说法下面,到底还有没有其它原因,让你在了解之后,忍不住也会用一个“毛”字来驳回?
我最近还看到一个来自新加坡的消息说,万达已经退出竞买马来西亚大马城项目,投标的九家公司,包括七家中国公司和两家日本公司,七家中国公司全部为国企,而此前曾与马来西亚谈过该项目的万达集团不在其中。
而就在今年5月14日,王健林还曾表示,“今年万达要落地两个超过百亿美元级别的项目,一个是马来西亚的大马城,还有一个项目在印尼。”现在看来,这两个项目,可能都无法落地。
要知道,大马中国城项目可是“一带一路”上的项目,而且万达在此投资又不是购买酒店、影院和字画、游艇等奢侈品。为什么其它七家国企都可以投标,王健林却要退出呢?是万达要把“主要资产”放在国内?还是说有其它原因?
不明白的话,就回头再看看许家印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