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家(1)
在400余年历史的两汉政治舞台上,活跃着许多窦氏家族成员的身影。厚厚的《两汉史》,清晰地记载着窦氏家族的兴衰荣辱。窦氏家族是衡水大地上崛起最早、身居要津者最多、政治影响最长的显赫家族。在她之后,衡水才相继走出了安平崔氏,景县高氏、封氏,冀州冯氏等在历史上产生过较大影响的四大家族。他们皆有千秋,各领风骚数百年。与众不同的是:窦氏家族以三位脱颖而出的太后而发轫,从而以外戚身份跻身政治舞台,又大都以军功立世,在汉王朝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窦氏家族中涌现的诸多风流人物及其文治武功都已深深地湮没于历史深处,但他们的是非功过留给后人太多的思考及评说。是什么力量造就了这个庞大而显赫的家族?他们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他们与故土又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是什么造成了这个家族的日益衰落?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去探究。就让我们从他们的发祥地观津说起吧。
从观津走出的采桑女成为西汉王朝的第三位皇太后
历史上,黄河曾流经我们脚下的土地。据考,境内的清凉江就曾为古黄河故道,奔流不息的黄河为这片热土孕育灿烂的农耕文明创造了条件。曾几何时,古老的黄河文明就在我们身边,因此,衡水是北方开化较早、较早受到文明熏陶的地区之一。早在先秦时期,衡水境内就出现了饶、昌若、武城、武罗等十余个封国。
观津城是这片沃土上的一颗明珠。她早在春秋时期就形成了,以其“地临河津,故曰观津”。西汉初设县,以后在历史长河中绵延了800余年之久。今天武邑县审坡镇东南2。5公里处三个相连的观津村(前观津、东观津、西观津)就处于当年观津城旧址。如今,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秦砖汉瓦早已不复存在,但从它东边的清凉江和西面的老盐河身上,我们仿佛依稀能觅到当年那个美丽城邑的影子。那个古老的城邑,还与历史上两个著名人物紧紧联系在一起:一位是春秋名将乐毅,他被封于此;一位是西汉王朝第三位皇太后窦漪房,她出生在这里,这里也成为庞大的窦氏外戚家族的发祥地,小小的观津就这样与一个强大的王朝联系在一起。
二千多年前的观津城是个美丽而浪漫的城邑。她傍河而建,气候湿润,民风淳朴,市井繁荣。窦漪房的少女时光就是在这片美丽的土地度过的。她的先祖本世居中山国元氏县,为避秦时战乱,遂迁移此处。窦漪房有一个哥哥叫窦健,字长君;还有一个小弟窦广国,字少君。母亲早亡,父亲窦充靠种几亩田地和捕鱼维持一家生计。窦漪房从小就是一个聪明乖巧、善解人意的女孩。父亲劳作的时候,她带着弟弟在城外的桑林里采摘桑叶,回家养蚕缫丝,补贴家用。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在这位采桑女从桑叶间不停滑落的纤纤玉指中飞逝。渐渐地,窦漪房出落成一位亭亭玉立、风姿绰约的少女。她的美似空谷幽兰,没有一丝脂粉和铅华,却芳气袭人,清丽而华贵,令人神迷。
少女时期的窦漪房命运是不幸的,生活的清苦自不必说,本来从小失去母爱,父亲又在一次捕鱼中溺水而亡,而困苦和不幸磨练了少女窦漪房的意志,使她过早地成熟起来。她渴望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公元前187年,一个改变她命运的机会来临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吕后下令在全国征集宫娥。举止端庄、亭亭玉立的窦漪房以良家女身份经过层层选拔,被吕后相中,留在自己身边。从小城观津到京城长安,从普通农家的采桑女到吕后身边的侍女,窦漪房的命运顷刻之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几年后,吕后这个铁腕女人为了笼络外地的诸侯王,决定把身边的五个宫女分封给五个王子。窦漪房听到这个消息,便跑去央求内侍,希望把自己分到赵国去。因为赵国离自己的家乡观津不远,这样她就能很方便地见到自己的亲人了。然而,粗心的内侍却记成她想去代国。这样,一个宦官的偶然疏忽改变了一个小宫女的命运,似乎也在不经意中造就了将来的一代伟大皇太后。面对已不可改变的现实,窦漪房擦干泪水,来到了风沙弥漫,气候寒冷的北地代国,成为代王刘恒的一个妃子。
代王刘恒是刘邦和薄夫人所生之子。因薄夫人很少受到刘邦宠幸,处世谦和谨慎,因此幸免被吕后迫害。母子在偏远的代国安静地生活。窦漪房的到来让年轻的代王兴奋不已,他很喜欢美丽的窦姬,对她宠幸有加,加之窦漪房温柔体贴、通情达理,得到了薄夫人一家的喜爱。几年中,窦漪房为代王先后生了两男一女,长子刘启,次子刘武,女儿刘嫖。在她之前,代王后生的三个儿子先后夭折了,不久代王后也去世了,这样,窦漪房就被代王立为了王后。
窦漪房在代国相夫教子平静地生活时,长安城发生的一场宫廷政变瞬时改变了她和代王的命运:朱虚侯刘章、绛侯周勃和丞相陈平一举诛灭了欲图作乱的吕禄、吕产等外戚。在商议立谁为帝时,因考虑到代王刘恒是目前高祖诸子中最长的一个,且仁义宽厚。其母薄夫人也谦和谨慎,不会出现像吕后外戚乱政的情况,代王成为最佳的帝王人选。这样,刘恒从遥远的代国被拥立为帝,是为汉文帝。翌年正月,窦漪房为刘恒所生长子刘启被立为太子。三月,窦漪房被立为皇后,这一天,薄太后下诏,追尊窦漪房父亲窦充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令清河郡派人填平窦充溺水而亡的大泽,在上面建造陵园,迁200户百姓守卫陵园,并派一名官吏长期驻守在那里,这就是如今已经历了2000多年风雨仍巍峨屹立的“窦氏青山”。
从观津城走出来的农家女,到吕后身边的宫女,从代王妃、代王后到母仪天下的汉文帝皇后,窦漪房的身份和地位一步步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幸运也一个个接踵而来。面对着几乎从天而降的荣华富贵,窦漪房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手扶长乐宫前华丽的汉白玉栏杆,她经常陷入深思:命运之神对自己的垂青,既让她欣喜,又仿佛觉得有千钧重担压在自己肩头,面对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国家,她一次次地下决心要好好辅佐丈夫治理国家,决不做吕后那样乱国干政的事情。
经常性的自励自醒使年轻的窦皇后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她一生身历四朝,先后辅佐了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代帝王。身份由皇后、到皇太后,最后再到太皇太后,在近半个世纪的辅政生涯中,她生活节俭,从不奢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汉文帝推行的治国主张。她支持汉文帝、汉景帝继续采用黄老之术治国,施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国力大大增强,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
西汉名相窦婴的荣辱沉浮
公元前157年,汉景帝刘启继位后,窦漪房被尊为皇太后。这标志着窦漪房进入一生中的权力巅峰时期。那时,西汉的政坛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周勃、陈平等许多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宿将大都辞世,客观上少了一道制约外戚掌权执政的政治屏障;二十多年前吕氏外戚干政引起的血腥屠杀已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辅佐丈夫二十二年取得的显著成就,政治清平、国力增强,极大地提高了窦漪房的威望,这些为窦氏外戚家族登上政治舞台创造了外部条件。面对前来攀龙附凤的家族成员,窦漪房觉得窦家人也是自己儿孙治国的坚强羽翼,于是安排了其中一些贤者进入机构。
在这些外戚中,最出类拔萃的当属窦婴。窦婴,字王孙,观津人,是窦漪房堂兄之子。他之所以能从小小的观津来到京城,从草莽步入庙堂,一步步封侯拜相,权倾一时,除了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外,显然是得益于她的姑母当朝皇太后。然而,与皇亲国戚中的那些庸碌之辈不同的是,他自视甚高,似乎不太买这位权势熏天的老姑母的账。“皎皎者易折”,由于他性格刚烈,敢于直言的个性,使他的仕途充满曲折。一天,汉景帝设宴招待来朝的弟弟梁孝王刘武,他深知母亲疼爱弟弟,因自己的薄皇后无子,窦太后产生了欲立刘武为帝的想法。为讨母亲欢心,酒后景帝说自己千秋后将传位于梁王。这使窦太后和梁王很高兴。不料在一旁的窦婴却说,“天下是高祖的天下,天子传位于太子是祖之约法,您怎能随便更改呢。”因此,恼羞成怒的窦太后,一气之下削了他的官职,除去了他的窦氏门籍,断绝了和他的关系,让他此后不要随宗族入宫朝见。
遭受打击后的窦婴,闭门读书,减少了与外界往来,他深知,只要窦太后不倒,他就有重新出山的希望。几年后,突然爆发的“七国之乱”,为他迎来了东山再起的机会。窦太后不得不亲自劝他出山,任命他为大将军,和周亚夫一起带兵平定叛乱。在战争中,窦婴充分显示了自己的军事指挥才能,他能谋善断,知人善任,还不吝钱财,把赏赐给他的黄金放在走廊下,让士兵随意拿取。士卒们都乐意为他冲锋陷阵。叛乱很快平息,窦婴因功先后被封为魏其侯、太子傅、丞相,“权倾朝野、显贵一时”,窦氏家族也迎来历史上第一次鼎盛时期。值得肯定的是,窦婴一生推崇儒学,他顶着窦太后的压力,推荐并扶植了一批儒士。当时尚未崭露头角的儒学大儒、他的老乡董仲舒就与他保持着密切的往来。
公元前141年,景帝之子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皇太后窦漪房被尊为太皇太后。汉武帝刘彻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他急欲革故鼎新,有所作为。当时的形势急需加强集权,而执行了几十年的黄老之术显然不能满足这个要求。在窦婴等人的影响下,他从自己喜欢的儒家学说中深深地意识到里面蕴含的强大的能量,登基甫始,他就提拔重用了赵绾、王臧等一批儒士,并要筹建明堂。汉武帝的做法与窦漪房的思想相左,一则她轻视儒学,再则她内心深处害怕执行了几十年的黄老之术被排斥,儒学被立为正统,会引起全国的思想混乱,而年幼的孙儿未必能控制得住那种局面,这是她不愿看到的。此外,赵绾等人重儒轻道,让她觉得根本没有把她这个太皇太后放在眼里,使她很气愤,这促使她果断地做出一生最大的一次干政行为,罢免了支持汉武帝推崇儒学的丞相窦婴和太尉田蚡的官,处死了为汉武帝兴儒的急先锋赵绾和王臧。祖母的霹雳手段让年轻的汉武帝尝到了政治的残酷和血腥气味。他慢慢学会了忍耐和韬光养晦。
6年后,70多岁的太皇太后窦漪房已是病入膏肓,奄奄一息。几十年来,她送走了丈夫汉文帝,送走了儿子汉景帝,拥立了孙子汉武帝。现在她累了,也感到了孤独,丈夫在向她召唤,许多次她在梦中回到了那个桑林和河水围绕的观津。如今,千疮百孔的西汉王朝在她手里日渐强大起来,孙儿虽然年幼,却雄才大略、乾纲独断,论能力和韬略似乎远远胜过他的祖辈,看来必是一个有所建树的好皇帝。她可以安心离去了……
窦漪房的去世,标志着汉武帝时代的来临,也是以窦婴为代表的庞大的窦氏外戚家族衰落的前兆。况且,在汉武帝看来,窦氏家族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对皇权构成了威胁。很快,他巧妙地将自己的舅舅田蚡取代窦婴升为丞相,利用新贵势力压制窦氏家族。而刚直的窦婴似乎毫不在乎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也不怕仕途的风险,他依然特立独行,不媚俗,不向新贵低头,断然拒绝田蚡换他城南良田的要求。最终,因为灌夫直言上书一事,被田蚡和姐姐王皇后陷害致死。
窦猗房和窦婴的相继死去,标志着绵延了近半个世纪的窦氏家族第一次鼎盛时期的结束。而在随之开启的汉武帝时代,窦氏家族虽然沉寂了,但又有两位衡水人登上历史舞台,一位是得益于窦婴推荐的董仲舒,汉武帝听了他的“天人三策”,做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决定,使儒家学说成为正统;一位是钩弋夫人,她为汉武帝生了皇子弗陵,就是日后的汉昭帝。可以说,在西汉王朝最为强盛的一百多年里,已深深融入了窦氏家族抑或是衡水人的智慧和血脉。
在窦漪房和窦婴死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显赫的窦氏家族仿佛一场热闹的宴会,曲终人散,惭趋沉寂。然而,当历史的车轮滚滚行进到东汉,窦氏家族再次奇迹般地兴盛起来。
窦氏家族的这次崛起,与一个叫窦融的人有关。窦融祖居扶风平陵,是窦漪房弟弟窦广国的七世孙。他幼时父母双亡,养成了豪爽侠义的性格,王莽时期在强弩将军手下做一名下级军官,由军功封建武男。昆阳大战时,他是刘秀的手下败将。因带兵投靠汉更始帝政权的大司马赵萌,被赵萌举荐任巨鹿太守。窦融看到河北群雄并起,自己初去很难立足,而自己的先祖们大都在河西建功立业,那里士民殷富,山河险固,能攻能守,是在乱世成就一番霸业的宝地。于是他辞去了巨鹿太守一职,到河西做了张掖属国都尉。他在那里安抚百姓,广交豪杰,河西五郡都归附了他,推举他为河西五郡大将军。
刘秀称帝后,窦融顺时应势,归附刘秀,被任命为凉州牧,继续管辖河西五郡。随后,他辅佐刘秀平定西北,统一陇、蜀,以军功封安丰侯。弟窦友封显新侯。刘秀对他格外器重的原因,一是因他的军功卓著;二是他与刘秀的亲缘关系。刘秀曾在给他的诏书中说:“汉景帝是窦太后所生,我的先祖定王刘发又是汉景帝之子。你率河西五郡归附我,又辅我平定陇、蜀,这是窦太后的神灵保佑我汉室江山呀!”又在一次诏书中说:“你和我就好像一个人的左右手,你数次辞谢我给你的封赏,难道你不晓人情吗?好好管理你的属地,不要再提辞谢的事!”
由于刘秀对窦融的信任,他的官职不断升迁,先后任冀州牧、大司空、卫尉,位列三公。他的兄弟子侄也都飞黄腾达,其子窦穆娶了内黄公主为妻,任城门校尉;窦穆的儿子窦勋娶沘阳公主为妻;窦融的侄子窦固娶涅阳公主为妻,以黄门侍郎袭其父爵为显亲侯,后迁任中郎将,奉车都尉。窦融的堂侄窦林为护羌校尉,镇守边关。当时,窦氏家族一公、两侯、三公主、四人俸禄各二千石,供驱使的奴婢数以千计,在洛阳城里,他们祖孙三代的豪华府第相连,京中士族无人能比。
刘秀的儿子刘庄即位后,采取了严历的抑制豪强士族、功臣勋旧及外戚集团的政策。首先是窦融的侄子护羌校尉窦林获罪被诛,窦融因之受到汉明帝的严历斥责,并被免了卫尉一职,回家养病。而此时他的儿子窦穆仍不知检点,为了满足贪欲,假造阴太后旨意,勾结执法官史,占据他人的封地,汉明帝大怒,窦氏全族受到株连。这一年窦融病死了,窦穆和儿子窦勋死在狱中。窦氏家族遭到沉重打击。
十余年后,到了汉明帝晚期,由于匈奴屡次犯边,而朝中擅长与匈奴做战的就是在西北因军功起家的窦氏子弟,于是重新起用窦融的侄子显新侯窦固,任命他为奉车都尉,与其他将领一起兵分四路反击匈奴。四路大军中唯有窦固大获全胜,他率军在天山打败了匈奴首领呼衍王,杀敌千余,追击呼衍王至蒲类海,占据了伊吾城。第二年,窦固又率师出击西域各部落,羌胡降服。于是重新设置已废止了80余年的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各部。第三年,汉明帝的儿子汉章帝即位,窦固因军功累升至大鸿胪、光禄勋、卫尉等要职,汉章帝对他很是器重,每有军国大事总是咨询他。
窦固的升迁只是窦氏家族再次崛起的前奏,或者说为窦家的再次兴盛铺平了道路。而窦融的一对曾孙女的入宫,长孙女被封为皇后,则是窦氏家族全面复兴的开始。
从观津走出的采桑女成为西汉王朝的第三位皇太后
历史上,黄河曾流经我们脚下的土地。据考,境内的清凉江就曾为古黄河故道,奔流不息的黄河为这片热土孕育灿烂的农耕文明创造了条件。曾几何时,古老的黄河文明就在我们身边,因此,衡水是北方开化较早、较早受到文明熏陶的地区之一。早在先秦时期,衡水境内就出现了饶、昌若、武城、武罗等十余个封国。
观津城是这片沃土上的一颗明珠。她早在春秋时期就形成了,以其“地临河津,故曰观津”。西汉初设县,以后在历史长河中绵延了800余年之久。今天武邑县审坡镇东南2。5公里处三个相连的观津村(前观津、东观津、西观津)就处于当年观津城旧址。如今,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秦砖汉瓦早已不复存在,但从它东边的清凉江和西面的老盐河身上,我们仿佛依稀能觅到当年那个美丽城邑的影子。那个古老的城邑,还与历史上两个著名人物紧紧联系在一起:一位是春秋名将乐毅,他被封于此;一位是西汉王朝第三位皇太后窦漪房,她出生在这里,这里也成为庞大的窦氏外戚家族的发祥地,小小的观津就这样与一个强大的王朝联系在一起。
二千多年前的观津城是个美丽而浪漫的城邑。她傍河而建,气候湿润,民风淳朴,市井繁荣。窦漪房的少女时光就是在这片美丽的土地度过的。她的先祖本世居中山国元氏县,为避秦时战乱,遂迁移此处。窦漪房有一个哥哥叫窦健,字长君;还有一个小弟窦广国,字少君。母亲早亡,父亲窦充靠种几亩田地和捕鱼维持一家生计。窦漪房从小就是一个聪明乖巧、善解人意的女孩。父亲劳作的时候,她带着弟弟在城外的桑林里采摘桑叶,回家养蚕缫丝,补贴家用。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在这位采桑女从桑叶间不停滑落的纤纤玉指中飞逝。渐渐地,窦漪房出落成一位亭亭玉立、风姿绰约的少女。她的美似空谷幽兰,没有一丝脂粉和铅华,却芳气袭人,清丽而华贵,令人神迷。
少女时期的窦漪房命运是不幸的,生活的清苦自不必说,本来从小失去母爱,父亲又在一次捕鱼中溺水而亡,而困苦和不幸磨练了少女窦漪房的意志,使她过早地成熟起来。她渴望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公元前187年,一个改变她命运的机会来临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吕后下令在全国征集宫娥。举止端庄、亭亭玉立的窦漪房以良家女身份经过层层选拔,被吕后相中,留在自己身边。从小城观津到京城长安,从普通农家的采桑女到吕后身边的侍女,窦漪房的命运顷刻之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几年后,吕后这个铁腕女人为了笼络外地的诸侯王,决定把身边的五个宫女分封给五个王子。窦漪房听到这个消息,便跑去央求内侍,希望把自己分到赵国去。因为赵国离自己的家乡观津不远,这样她就能很方便地见到自己的亲人了。然而,粗心的内侍却记成她想去代国。这样,一个宦官的偶然疏忽改变了一个小宫女的命运,似乎也在不经意中造就了将来的一代伟大皇太后。面对已不可改变的现实,窦漪房擦干泪水,来到了风沙弥漫,气候寒冷的北地代国,成为代王刘恒的一个妃子。
代王刘恒是刘邦和薄夫人所生之子。因薄夫人很少受到刘邦宠幸,处世谦和谨慎,因此幸免被吕后迫害。母子在偏远的代国安静地生活。窦漪房的到来让年轻的代王兴奋不已,他很喜欢美丽的窦姬,对她宠幸有加,加之窦漪房温柔体贴、通情达理,得到了薄夫人一家的喜爱。几年中,窦漪房为代王先后生了两男一女,长子刘启,次子刘武,女儿刘嫖。在她之前,代王后生的三个儿子先后夭折了,不久代王后也去世了,这样,窦漪房就被代王立为了王后。
窦漪房在代国相夫教子平静地生活时,长安城发生的一场宫廷政变瞬时改变了她和代王的命运:朱虚侯刘章、绛侯周勃和丞相陈平一举诛灭了欲图作乱的吕禄、吕产等外戚。在商议立谁为帝时,因考虑到代王刘恒是目前高祖诸子中最长的一个,且仁义宽厚。其母薄夫人也谦和谨慎,不会出现像吕后外戚乱政的情况,代王成为最佳的帝王人选。这样,刘恒从遥远的代国被拥立为帝,是为汉文帝。翌年正月,窦漪房为刘恒所生长子刘启被立为太子。三月,窦漪房被立为皇后,这一天,薄太后下诏,追尊窦漪房父亲窦充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令清河郡派人填平窦充溺水而亡的大泽,在上面建造陵园,迁200户百姓守卫陵园,并派一名官吏长期驻守在那里,这就是如今已经历了2000多年风雨仍巍峨屹立的“窦氏青山”。
从观津城走出来的农家女,到吕后身边的宫女,从代王妃、代王后到母仪天下的汉文帝皇后,窦漪房的身份和地位一步步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幸运也一个个接踵而来。面对着几乎从天而降的荣华富贵,窦漪房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手扶长乐宫前华丽的汉白玉栏杆,她经常陷入深思:命运之神对自己的垂青,既让她欣喜,又仿佛觉得有千钧重担压在自己肩头,面对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国家,她一次次地下决心要好好辅佐丈夫治理国家,决不做吕后那样乱国干政的事情。
经常性的自励自醒使年轻的窦皇后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她一生身历四朝,先后辅佐了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代帝王。身份由皇后、到皇太后,最后再到太皇太后,在近半个世纪的辅政生涯中,她生活节俭,从不奢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汉文帝推行的治国主张。她支持汉文帝、汉景帝继续采用黄老之术治国,施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国力大大增强,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
西汉名相窦婴的荣辱沉浮
公元前157年,汉景帝刘启继位后,窦漪房被尊为皇太后。这标志着窦漪房进入一生中的权力巅峰时期。那时,西汉的政坛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周勃、陈平等许多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宿将大都辞世,客观上少了一道制约外戚掌权执政的政治屏障;二十多年前吕氏外戚干政引起的血腥屠杀已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辅佐丈夫二十二年取得的显著成就,政治清平、国力增强,极大地提高了窦漪房的威望,这些为窦氏外戚家族登上政治舞台创造了外部条件。面对前来攀龙附凤的家族成员,窦漪房觉得窦家人也是自己儿孙治国的坚强羽翼,于是安排了其中一些贤者进入机构。
在这些外戚中,最出类拔萃的当属窦婴。窦婴,字王孙,观津人,是窦漪房堂兄之子。他之所以能从小小的观津来到京城,从草莽步入庙堂,一步步封侯拜相,权倾一时,除了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外,显然是得益于她的姑母当朝皇太后。然而,与皇亲国戚中的那些庸碌之辈不同的是,他自视甚高,似乎不太买这位权势熏天的老姑母的账。“皎皎者易折”,由于他性格刚烈,敢于直言的个性,使他的仕途充满曲折。一天,汉景帝设宴招待来朝的弟弟梁孝王刘武,他深知母亲疼爱弟弟,因自己的薄皇后无子,窦太后产生了欲立刘武为帝的想法。为讨母亲欢心,酒后景帝说自己千秋后将传位于梁王。这使窦太后和梁王很高兴。不料在一旁的窦婴却说,“天下是高祖的天下,天子传位于太子是祖之约法,您怎能随便更改呢。”因此,恼羞成怒的窦太后,一气之下削了他的官职,除去了他的窦氏门籍,断绝了和他的关系,让他此后不要随宗族入宫朝见。
遭受打击后的窦婴,闭门读书,减少了与外界往来,他深知,只要窦太后不倒,他就有重新出山的希望。几年后,突然爆发的“七国之乱”,为他迎来了东山再起的机会。窦太后不得不亲自劝他出山,任命他为大将军,和周亚夫一起带兵平定叛乱。在战争中,窦婴充分显示了自己的军事指挥才能,他能谋善断,知人善任,还不吝钱财,把赏赐给他的黄金放在走廊下,让士兵随意拿取。士卒们都乐意为他冲锋陷阵。叛乱很快平息,窦婴因功先后被封为魏其侯、太子傅、丞相,“权倾朝野、显贵一时”,窦氏家族也迎来历史上第一次鼎盛时期。值得肯定的是,窦婴一生推崇儒学,他顶着窦太后的压力,推荐并扶植了一批儒士。当时尚未崭露头角的儒学大儒、他的老乡董仲舒就与他保持着密切的往来。
公元前141年,景帝之子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皇太后窦漪房被尊为太皇太后。汉武帝刘彻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他急欲革故鼎新,有所作为。当时的形势急需加强集权,而执行了几十年的黄老之术显然不能满足这个要求。在窦婴等人的影响下,他从自己喜欢的儒家学说中深深地意识到里面蕴含的强大的能量,登基甫始,他就提拔重用了赵绾、王臧等一批儒士,并要筹建明堂。汉武帝的做法与窦漪房的思想相左,一则她轻视儒学,再则她内心深处害怕执行了几十年的黄老之术被排斥,儒学被立为正统,会引起全国的思想混乱,而年幼的孙儿未必能控制得住那种局面,这是她不愿看到的。此外,赵绾等人重儒轻道,让她觉得根本没有把她这个太皇太后放在眼里,使她很气愤,这促使她果断地做出一生最大的一次干政行为,罢免了支持汉武帝推崇儒学的丞相窦婴和太尉田蚡的官,处死了为汉武帝兴儒的急先锋赵绾和王臧。祖母的霹雳手段让年轻的汉武帝尝到了政治的残酷和血腥气味。他慢慢学会了忍耐和韬光养晦。
6年后,70多岁的太皇太后窦漪房已是病入膏肓,奄奄一息。几十年来,她送走了丈夫汉文帝,送走了儿子汉景帝,拥立了孙子汉武帝。现在她累了,也感到了孤独,丈夫在向她召唤,许多次她在梦中回到了那个桑林和河水围绕的观津。如今,千疮百孔的西汉王朝在她手里日渐强大起来,孙儿虽然年幼,却雄才大略、乾纲独断,论能力和韬略似乎远远胜过他的祖辈,看来必是一个有所建树的好皇帝。她可以安心离去了……
窦漪房的去世,标志着汉武帝时代的来临,也是以窦婴为代表的庞大的窦氏外戚家族衰落的前兆。况且,在汉武帝看来,窦氏家族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对皇权构成了威胁。很快,他巧妙地将自己的舅舅田蚡取代窦婴升为丞相,利用新贵势力压制窦氏家族。而刚直的窦婴似乎毫不在乎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也不怕仕途的风险,他依然特立独行,不媚俗,不向新贵低头,断然拒绝田蚡换他城南良田的要求。最终,因为灌夫直言上书一事,被田蚡和姐姐王皇后陷害致死。
窦猗房和窦婴的相继死去,标志着绵延了近半个世纪的窦氏家族第一次鼎盛时期的结束。而在随之开启的汉武帝时代,窦氏家族虽然沉寂了,但又有两位衡水人登上历史舞台,一位是得益于窦婴推荐的董仲舒,汉武帝听了他的“天人三策”,做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决定,使儒家学说成为正统;一位是钩弋夫人,她为汉武帝生了皇子弗陵,就是日后的汉昭帝。可以说,在西汉王朝最为强盛的一百多年里,已深深融入了窦氏家族抑或是衡水人的智慧和血脉。
在窦漪房和窦婴死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显赫的窦氏家族仿佛一场热闹的宴会,曲终人散,惭趋沉寂。然而,当历史的车轮滚滚行进到东汉,窦氏家族再次奇迹般地兴盛起来。
窦氏家族的这次崛起,与一个叫窦融的人有关。窦融祖居扶风平陵,是窦漪房弟弟窦广国的七世孙。他幼时父母双亡,养成了豪爽侠义的性格,王莽时期在强弩将军手下做一名下级军官,由军功封建武男。昆阳大战时,他是刘秀的手下败将。因带兵投靠汉更始帝政权的大司马赵萌,被赵萌举荐任巨鹿太守。窦融看到河北群雄并起,自己初去很难立足,而自己的先祖们大都在河西建功立业,那里士民殷富,山河险固,能攻能守,是在乱世成就一番霸业的宝地。于是他辞去了巨鹿太守一职,到河西做了张掖属国都尉。他在那里安抚百姓,广交豪杰,河西五郡都归附了他,推举他为河西五郡大将军。
刘秀称帝后,窦融顺时应势,归附刘秀,被任命为凉州牧,继续管辖河西五郡。随后,他辅佐刘秀平定西北,统一陇、蜀,以军功封安丰侯。弟窦友封显新侯。刘秀对他格外器重的原因,一是因他的军功卓著;二是他与刘秀的亲缘关系。刘秀曾在给他的诏书中说:“汉景帝是窦太后所生,我的先祖定王刘发又是汉景帝之子。你率河西五郡归附我,又辅我平定陇、蜀,这是窦太后的神灵保佑我汉室江山呀!”又在一次诏书中说:“你和我就好像一个人的左右手,你数次辞谢我给你的封赏,难道你不晓人情吗?好好管理你的属地,不要再提辞谢的事!”
由于刘秀对窦融的信任,他的官职不断升迁,先后任冀州牧、大司空、卫尉,位列三公。他的兄弟子侄也都飞黄腾达,其子窦穆娶了内黄公主为妻,任城门校尉;窦穆的儿子窦勋娶沘阳公主为妻;窦融的侄子窦固娶涅阳公主为妻,以黄门侍郎袭其父爵为显亲侯,后迁任中郎将,奉车都尉。窦融的堂侄窦林为护羌校尉,镇守边关。当时,窦氏家族一公、两侯、三公主、四人俸禄各二千石,供驱使的奴婢数以千计,在洛阳城里,他们祖孙三代的豪华府第相连,京中士族无人能比。
刘秀的儿子刘庄即位后,采取了严历的抑制豪强士族、功臣勋旧及外戚集团的政策。首先是窦融的侄子护羌校尉窦林获罪被诛,窦融因之受到汉明帝的严历斥责,并被免了卫尉一职,回家养病。而此时他的儿子窦穆仍不知检点,为了满足贪欲,假造阴太后旨意,勾结执法官史,占据他人的封地,汉明帝大怒,窦氏全族受到株连。这一年窦融病死了,窦穆和儿子窦勋死在狱中。窦氏家族遭到沉重打击。
十余年后,到了汉明帝晚期,由于匈奴屡次犯边,而朝中擅长与匈奴做战的就是在西北因军功起家的窦氏子弟,于是重新起用窦融的侄子显新侯窦固,任命他为奉车都尉,与其他将领一起兵分四路反击匈奴。四路大军中唯有窦固大获全胜,他率军在天山打败了匈奴首领呼衍王,杀敌千余,追击呼衍王至蒲类海,占据了伊吾城。第二年,窦固又率师出击西域各部落,羌胡降服。于是重新设置已废止了80余年的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各部。第三年,汉明帝的儿子汉章帝即位,窦固因军功累升至大鸿胪、光禄勋、卫尉等要职,汉章帝对他很是器重,每有军国大事总是咨询他。
窦固的升迁只是窦氏家族再次崛起的前奏,或者说为窦家的再次兴盛铺平了道路。而窦融的一对曾孙女的入宫,长孙女被封为皇后,则是窦氏家族全面复兴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