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器的優雅。
文字丨『誰最中國』
当我们远离了钟鸣鼎食的繁盛,
当我们逐渐消解在日常的庸冗,
当我们的生活渐渐依赖外卖,
当我们的餐桌不再讲究饮食之礼,
食器似乎也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食器渐渐成为食物之包裹,
渐渐失去了它原本的优雅。
其实,在东方语境里,
食器原本甚至高于食物本身。
美最初源于象形,源于意象。
食物里涵盖的美学,
不仅在于食物之味,
也在于食器之形。
先人造字,器有四口,
它虽沉默,却也有语言。
一个翩然而立的瓷盘,
一个敦实沉默的石锅,
它们在餐桌之上,
都该是体面优雅的。
清代美食家袁枚就曾感叹:
古语有云:“美食不如美器”,斯语是也。
器为食之所用,器亦为食物增彩。
好的食器,是有气质,有风骨,有空间想象力的,
在餐桌上一眼望去,便觉爽心悦目,人食欲顿生。
好的食器,如同美人的衣裳,与食物搭配得好,便是国色天香。
《随园食单》里,袁枚也曾将食器与食物的搭配罗列出来,
“煎炒宜盘,汤羹宜碗,参错其间,方觉生色”。
不同菜肴需得搭配不同的食器,
这或许才是对食器作为器的基本尊重,
也是对于精致生活的一种美好追求。
中国是一个饮食大国,
历来最讲究饮食的精致。
孔子便曾经讲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而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从茹毛饮血到满汉全席,
我们不仅拥有了丰富精致的菜肴,
更有了数之不尽的、与之相配的精美食器。
在东方的意境里,食器各有各的优雅。
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说过,
“器物因被使用而美,美则惹人喜爱,人因喜爱而更频繁使用,彼此温暖、彼此相爱,一起共度每一天。”
食器与美食便该是这样浑然与共的状态。
食物有色、香、味、泽众多诱人之处,
食器便是一个完美的辅助,
它会让美食变得熠熠生辉。
在历史的餐桌上,
青铜食器总如一个个的骑士,
姿态卓绝,昂然而立,
捍卫着主人的尊严,
见证一场场的欢歌宴饮,
也见证一个个纷纭复杂的时代变更。
唐宋以后,瓷制食器极大地丰盛起来,
瓷以其莹润亮泽,成为了餐桌上的新贵。
从贵族到平民,对于食器,也各有各的讲究。
竹器清新,木器温润,陶器古朴,常多见于百姓之家;金银器物华丽而精美,玉器雕琢雅致,常见于豪奢之宴。
食器虽有不同,却各自优雅着,
它们一端连接着具象的食物之美,
一端连接着抽象的味觉意境之美。
所以,品食物,还需品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