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考志愿时,什么方法最实用
我是从事招生考试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分析高考志愿,最忌直接使用原始分数对照往年录取数据,最常用的方法是线差、排位法,但要分析的学校、专业数量较多时,用这两种方法工作量会非常大。
我为你介绍两种简单、实用的分析志愿学校的方法。
一、同位分法同位分法是根据考生分数的排位,换算成以往年度相同排位的成绩以分析志愿的方法。
如2017年高考,某理科考生510分。
我们先看到2017年一分一档表,510分名次为15968名(实际应为15805-16132名之间,我取中间值)。
再看2016年一分一档表,我们发现15968名对应的分数为539分。
因此,我们可以说2017年510分与2016年的539分等效(排位相同),两者为同位分。
那么,我们在分析2016年数据时,可以直接用考生的同位分539分对照各院校、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不再需要将学校、专业的录取分数转换成名次),即可知道考生的成绩在2016年度能被哪些学校、专业录取。而且考生的同位分比当年的录取线高出越多,说明考生的排名超出录取线越多。
如上图,我们以539分的同位分与各专业录取线作对比,很容易知道考生的成绩在2016年能被哪些专业录取。
利用同位分法对比的结果,与应用排位法是完全相同的,但却便捷了很多。利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计算出考生其他年度的同位分进行志愿分析。
二、等线差分法我们在使用线差法时,麻烦之处在于要先求出每个学校、专业录取的线差值(每个专业都要计算一次,工作量大),然后再与考生的线差作比较。其实我们只要换一下思维,将过程简单化。
依然以前面2017年理科510分的考生为例,他的线差为37分。
当我们使用线差法对照2016年录取数据时,先要将2016年各学校、专业的录取分减去分数线(做减法),以求出线差值,再与考生的线差值作对比。
等线差分法:我们用逆向思维,不再为往年的录取分做减法,而是为考生的线差做加法(考生的线差值+要分析年度的分数线),然后将这个和值与该年度的录取线作比较,效果是完全一样的。这个原理就是等线差分法。
如上图,要对比A、B、C三个专业的录取线差,我们既可以做3次减法求出3个专业的线差值43、18、8,然后与考生的线差37作对比;也可以只做一次加法求出考生2016年等线差分(37+502=539),然后将539直接与545、520、510作比较。显然,只须做一次加法的的等线差分法更方便、快捷。
如2017年某考生成绩超一本线37分,我们要从线差的维度分析其志愿学校最近三年的录取数据,怎么计算等线差分呢?
假设2016年一本线为 502分,则考生该年的等线差分为502+37=539分;其它年份计算方法相同。
计算出当年的等线差分后,我们打开相应年度的报考指南查看录取数据时,只须直接以等线差分与各学校、专业的录取分作对比,便可以知道考生当年能被哪些学校、专业录取。
三、两种方法综合应用明白上面的方法,我们只要根据历年的一分一档表,就很容易找出考生近年的同位分,而根据历年的分数线,也很容易就能计算出考生的等线差分。下面是根据一位考生的成绩换算最近三年的同位分、等线差分。
至此,我们不再需要逐一对照一分一档表查找报考指南中录取分数的排位,也不需多次计算线差,而直接以考生的同位分、等线差分与报考指南中的分数作对比,一明便能看出哪些专业在当年高于考生的排位和线差,哪些专业低于考生排位与线差。下图是报考指南中的录取分,你知道应该怎样对比了吧。
同位分法与排位法、等线差分法与线差法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作用也完全相同。本文中介绍的两种方法,是否让填报志愿的操作过程是更简单、容易了呢?如果觉得实用,给点个赞呗!
我是从事招生考试的教育工作者,专业从事高考、中考管理工作,基于职业原因长期研究高考志愿,欢迎考生、家长朋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