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班主任找你借钱,该怎么办

12-30 生活常识 投稿:想和星星遨游
孩子的班主任找你借钱,该怎么办

老师这个职业,特别是班主任,虽然并不具备很大的实际权力,但仍然具有很大的自由空间,可以让老师在班级这个社会中调动各种有形的、无形的资源。


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 | 刘远举


最近,网上流传这样一件事情。一位家长的孩子在某一流私立民办小学读书,孩子的班主任,平时和家长也没什么接触,突然在微信上找这位家长借几万块钱。

 

最初他以为是班主任的号被盗,打电话核实是本人后,家长犯了难。孩子读私立小学的家庭,几万块钱虽然不是多大的数,总归也不算少了,又不是朋友,肯定不愿意借,但那是孩子的班主任啊,万一不借让老师心里有个疙瘩,对孩子造成影响怎么办。

 

最后他还是借了,理由很显然“不还就不还了吧,就当买个安心”。


几个月过去,钱没有还回来,借钱的班主任却突然消失了,觉得蹊跷的学生家长们聊了一下,才发现原来全班基本上所有的家长都被她借过钱。于是赶快一起去报警,去学校投诉。


▲2014年11月,《晶报》报道当地一所公立小学班主任向家长借钱(与本文所述事情无关)


经过学校和警方的调查,初步发现是该班主任和其家人,由于涉及赌博甚至吸毒等问题,除了向学生家长普遍借钱之外,还跟金融机构大量借款,最终无法还款只好潜逃。目前学校已经将其开除,但挽回经济损失,就无从谈起了。

 

网上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应对办法,大致上都是,先与其他家长通气,发现是普遍现象就向学校投诉。不过,话说回来,这些意见,大约是读完了故事,知道这个班主任向很多老师借了钱。一开始不知道,如何能通气呢?


再说,家长与家长之间,也不见得这么和谐,互通声气。何况,如果老师只找了两三个家长借钱,即便投诉,老师也没有违反明确的条款,学校不作处理,自己的孩子又怎么办呢?

 

这个事情家长怎么都难处理,这是因为老师这个职业缺乏明确、详细的行为规范。

 

老师这个职业,特别是班主任,虽然并不具备很大的实际权力,但仍然具有很大的自由空间,可以让老师在班级这个社会中调动各种有形的、无形的资源。比如怎么安排座位,就是一桩有形的资源。需要调动座位的理由也许是因为眼睛近视,需要坐近一些;也许是因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需要离讲台近一些;或者一些具有特别意义的座位,比如第一排或最后一排。


我在小时候既坐过最后一排,也坐过第一排,但成绩总在年级前列,所以老师对我的态度都很好,但对于成绩并不好的学生,这种有形资源配置的影响却不可低估。


在另外一些情况中,老师的经常表扬,或者经常批评、讽刺,甚至只是一句话,就能让学生在班级中地位大大下降,成为同学眼中的另类。这种班级社会关系中的最极端例子,虽然极少,但并非从不存在。

 

正是凭借这种无形资源,老师具有某种权力,由此产生出向老师送礼,老师向家长布置作业,转移自己工作量等现象。这一点在小学低龄段尤其严重,直到初高中,学生在身体上与心理上逐渐长大,老师才慢慢退到一个与学生人格与地位平等的地位上。


所以,给老师送钱、送物的现象,到了更为关键的高中阶段,反而少了。

 

反过来说,正是基于学生,特别是低幼年级的学生,在身体与心理上都不成熟,所以,老师具有的权力的基础一定是存在的。那么,越是有权力关系,越是有信息不透明的地方,就越应该有详细的职业规范,去制约这种权力。

 

官员不接受下属撑伞,医生检查女患者身体要遵循严格的规范,这些细节化的规范是社会的共识。在上述的关系中,不管是下属还是女患者,都是成年人,有相当的能力抵御另一方。


但是,偏偏在最难以抵抗的一种社会关系,即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中,却缺乏针对这些具体场景的、细则化的行为规范,去限制老师的不恰当行为。即使有某些规范,在涉及师生关系时,也仅有抽象的平等、尊重学生几个字,却没有给出更详细的行为规范。


讽刺的是,现在却有全国或者省市级别制定的小学生行为守则,要求小学生背诵。

 

男老师和女学生,放学后办公室谈话,有规范吗?没有。老师借钱,有规范吗?老师与学生的肢体接触,有规范吗?没有。


那么,当老师做出某些实际上违背职业道德的不稳定行为后,家长即使向校方反映,得到的结果也是不确定的。很可能是校方批评一下了事,老师继续当班主任,当任课老师。显然,有这种可能的时候,家长顾忌更多,什么都不敢做,乖乖就范借钱也就算了,其他的只有一直提心吊胆,晚送早接。

 

相反,假设有禁止老师向学生家长借钱的规定,借钱即开除,老师不敢借,即便借家长也会因老师违禁而高度警惕。老师借钱的证据也可以让家长一定程度上制约老师。换句话说,针对老师没有明确的职业规范的时候,家长就无法依靠职业规范去制约老师,就会出现家长难以应对老师借钱这样的问题,以及一些更严重的问题。

 

针对这种现象,教育当局应该对老师、特别是低幼年级的老师的行为做出更为规范、更加细化的规定。不仅仅是“尊重学生”这样空泛的话语,而应该具体针对日常教学环境、行为的各类行为守则。


如今不时传出性侵幼女的案件,那么,教育部门是否应该出台男老师与女学生谈话的具体行为规范呢,比如有第三人在场、必须在学校、门必须打开等等,否则视为触犯高压线。


这或许不符合很多人的温情想象。他们认为,学生给老师撑伞,是尊师重道的体现,还有很多人回忆起小时候“帮不同老师买过煤、脱过煤坯、修过墙、搭过炕、盖过房子、运过大白菜”。


不过,现在毕竟已经不是“小时候”了,时代不断在变化,人心不断在变迁,我们如今所处的时代,不难听到老师索贿、性侵、转移教学任务给家长、要求学生填写家长职务等等新闻。毋庸讳言,当下的师生关系,家长与老师的关系,都处于一种张力之下。

 

出台更细则化的老师职业行为规范,虽然可能让很多人觉得少了人情味,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更符合现实。以时代背景为基础去评判行为,是客观而理性的现实态度,毕竟,浪漫的想象早已不复存在。

标签: # 老师 # 家长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