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会成为新首富吗以及小米到底赚不赚钱
雷军到底能不能成为新首富,小米到底赚不赚钱?随着小米向港交所正式递交招股说明书,这些悬念终于揭开面纱。
在小米上市之前,市场一直流传雷军将要成为新首富,主要原因在于,雷军在小米科技的持股高达70%多,如果小米估值达到1000亿美元,雷军的身家将超过400多亿美元的马化腾,成为中国新首富。不过,这个算法的主要错误在于雷军的持股比例,雷军持股高达70%多的小米科技,只是小米集团的一家子公司,雷军对小米集团的真正持股比例在此次招股书中首次披露,为31.41%,如果按照1000亿美元的市值计算,距离马化腾还有一定的距离,但300亿美元左右的身家,也仅次于马化腾、马云、许家印、王健林等人,足以在中国富豪榜上跻身前五。如果将来小米的市值能够突破1500亿美元,雷军就有望问鼎新首富。
对于这些超级富豪而言,首富只是一个头衔,身家也只是一串数字,真正值得关注的是,这家公众关注度极高的明星公司到底赚不赚钱?或者说到底如何赚钱?
按照小米的招股书,2017年小米亏损高达439亿元。
看上去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据,不过,这并不代表小米真正的盈利能力,更多是由于会计处理方式带来的巨额亏损。包括小米在内的很多新兴公司都面临类似的问题,这些公司在上市之前通过发行可转换优先股的方式进行融资,这些优先股约定将来可以以一定的价格转换成普通股,通常而言,这个价格会大大低于公司上市之后的发行价。按照国际上的会计处理方式,中间的差额要记为亏损,所以,很多境外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前都会出现巨额亏损的现象,某种程度上而言,公司因此导致的亏损越大,意味着之前的投资人越成功。不过这种处理方式只是一个会计手段,并不代表公司的实际运营状况,以小米来看,并不意味着去年在经营层面出现了400多亿元的巨额亏损。小米招股书显示,扣除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等因素之后,2016年和2017年的利润为18.9亿元和53.6亿元。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小米是一家盈利能力强劲的公司。公司去年实现销售收入高达1146亿元,即使不考虑会计因素,按照去年53.6亿元的利润计算,利润率也只有4.7%。这也对应了雷军近日所公开宣称的,小米向用户承诺,每年整体硬件业务的综合净利润率不超过5%,如超过,小米将把超过5%的部分用合理的方式返还给小米用户。
如果按照传统的商业思路来理解,这就意味着小米必须保持销售收入的高速增长,才能在较低的利润率下获得合理的利润回报,通俗而言也就是“走量”。2016年,小米一度出现过销量滑坡,依靠印度市场的人口红利,2017年才重新扭转局势,手机销量全球排名仅次于苹果、三星和华为,成为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厂商。但这并不意味着小米就此踏上了一片坦途,在当前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想要获得持续增长的难度太大,即使苹果这样的龙头也都出现了增长颓势,对于小米而言难度不言而喻。如果小米再度出现前几年的下滑势头,在公司秉持的低利润策略下,对于盈利的压力可想而知。小米在招股书也公开表示,我们无法保证我们日后能赚取利润。
不过,雷军一直试图告诉外界和投资者,不要将小米看作一家硬件公司。在此次招股书中,雷军再次强调了小米的商业模式,“小米不是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尽管硬件是我们重要的用户入口,但我们并不期望它成为我们利润的主要来源。我们把设计精良、性能品质出众的产品紧贴硬件成本定价,通过自有或直供的高效线上线下新零售渠道直接交付到用户手中,然后持续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互联网服务。这就是我们独创的铁人三项商业模式: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
对于投资者而言,将小米视为一家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意味着估值水平的巨大差异,小米最终上市之后,投资者对小米的定位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小米的市值,以及雷军的身家。从小米的招股书来看,目前收入来源主要是智能手机、IOT(物联网)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这三大板块,其中,智能手机业务占总收入的比例为70%,IOT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营收占比20%,互联网服务的营收占比不到10%。至少从目前来看,手机制造商依然是小米最显眼的标签,想要说服投资者将小米视为一家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小米还需要提供更有力的数据。
在此次上市的公开信中,雷军表示,“优秀的公司赚的是利润,卓越的公司赢的是人心。”小米仅仅用8年时间就成为全球手机市场的前四,而且即将在港交所完成近年来的全球最大IPO,无疑已经证明了自己的优秀,但从优秀到卓越,小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