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管资金 100%保本”,你敢信

12-30 生活常识 投稿:仙醉红颜泪
“存管资金 100%保本”,你敢信
“100%本息担保”、“20%年息”、“银行存管资金”……看到这些理财产品的广告,你会不会心动得马上就想行动?别急,承诺“稳赚不赔”,承诺高息,你可能已经遇到了虚假违法广告。

来自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的监测显示,今年以来,此类互联网金融网站数量有所增加,2018年5月含有虚假宣传信息的互联网金融网站有3377个,比4月上升8.5%,比3月上升24%。

关于理财平台广告中到底有哪些“坑”?近期,媒体在多地进行了调查。

1、承诺高息,“稳赚不赔”诱你“上钩”

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招商等有投资回报预期的商品或者服务广告,不得对未来效果、收益或者与其相关的情况作出保证性承诺。

据调查发现,为了打消投资者的疑虑,“稳赚不赔”成为不少理财平台的常见“话术”,这也是监管部门在类金融企业虚假广告查处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之一。此外,也有不少是以这种高额的年化收益率来诱导投资者“上钩”。

例如,近日北京市工商局公布,北京某投资公司在网站端、手机端、宣传彩页等途径的宣传用语中使用了“稳赚不赔、100%本金收益保障”、“全网首推即投即计息20%年息”、“让您的财富每年增值20%”等。

2、“包装术”花样百出,目的是虚假增信

除承诺高息外,部分理财平台还通过各种“包装术”让自己看起来更可信,让投资者更愿意“掏钱”。

一是使用公信力“背书”。例如,在发布的部分图片中使用了国家机关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名义和形象。

二是虚构“软实力”增加信用。例如,在网站发布“我们的合作伙伴:XX银行(行标及文字)”的宣传内容。经执法人员核实,并不存在合作伙伴关系。

三是谎称获得“国家资质”。例如,利用宣传单页,对外宣传其获得“上海市发改委”“上海市金融办”“上海市委”等几个部门的审批,但事实上无需也并未取得相关审批,最终被罚款。

3、多部门需联手共治,投资者要提高防风险意识

近年来,加大了对金融投资领域虚假违法广告的整治力度。例如,2016年印发《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互联网金融领域广告宣传行为;2018年原国家工商总局发出关于开展互联网广告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将金融投资类的违法广告作为监管重点。

随着监管不断升级,不少理财平台的虚假宣传行为加速暴露。不过,专家建议,需警惕严管之下的“变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透露,部分打着互联网金融幌子的理财平台,开始大规模开设装修精良的线下门店,营造“大而不倒”的公司形象,骗取投资者信任。而根据《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网贷中介机构不能采取线下发展客户的方式。

此外,业内人士认为,广告只是一种表现形式,更重要的还是要从源头端做好准入资质把控,形成金融、工商、公安等多部门联防共治的格局。

杨东表示,需加大对线上线下所谓“理财”、“财富管理”等企业的准入审核和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涉嫌非法集资、集资诈骗、庞氏骗局,以及无牌照从事金融业务、超范围经营、虚假广告宣传等行为,同时要对消费者充分揭示风险。

此外,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已经面向投资者上线了理财安全助手APP,可以用于个人理财查验、风险速递、平台资质核查等。

标签: # 互联网 # 金融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