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厌恶的企业文化,是怎么炼成的
文丨Sean Ye,来源:瞎说职场(ID:HRInsight)
有家很有名的互联网公司,面试的操作非常魔性。
好几位小伙伴都讲述过类似的故事:前面的专业面试过得毫无压力,直线领导也很欣赏。偏偏在最后一轮HR面试里卡了壳。对方给出的理由是文化/价值观不匹配。所以,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呢?
为什么需要企业文化
大家可能会发现企业越大,越喜欢讨论文化。讨论企业文化,有时候是为了给创始人装逼,但更多时间,企业文化是其价值的。
我们举个例子:武大郎开烧饼店,他自己买原料,自己做烧饼,自己去卖,所有的标准和要求都在他自己心里,他就是企业文化。店面大了业务多了,武大郎一个人忙不过来,就需要别人帮他去采购原料;帮他去做烧饼;可能还要开放新产品:切糕。
没关系,大郎是话唠,每进一个新员工就拼命洗脑:
客户是上帝,尤其西门大官人,贵客;
进我家得蒙眼,不许偷看老板娘。
累是累一点,但是还是能掌控团队的。再然后,开连锁店了,有店长,有采购部,有市场营销,有HR部门,有渠道部(讨论到底上美团外卖还是百度外卖),有产品部门(要不要做武大郎咖啡)……
武大郎就愁了,大郎烧饼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少则上千多能上万,怎么把大郎的思想传达给大家呢?
这时候,企业文化粉墨登场。大郎需要把他的思想和价值观中最核心的精华提炼出来,作为企业文化,公布给所有员工。他也通过企业文化的宣传,才能掌控整个企业的价值观。
所以,当大家谈企业文化时,需要意识到这是一种别人的价值观,是来自企业的约束,当你说cool的时候,是因为你赞同这种价值观,愿意接受这种价值观的约束;当你说low的时候,是因为三观不合,你反对这样的约束。
文化(Culture)这一因素,相对于薪酬福利来说,不显眼,更容易被忽略。但入职后,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工作体验。
作为员工,在加入企业之前,必须旁敲侧击了解公司的文化,同时思考,自己和这种文化是不是搭配。有些企业搞狼性文化、末位淘汰,我是很看不惯。但也许有人喜欢,觉得太牛逼了,不拼不加班枉少年……也可以理解。
什么是企业文化
什么是企业文化?如果去百度“企业文化”的定义,我们会找到800多万的答案,但通常会非常复杂,不易理解。比如:
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文化形象。
但在美国有一位人力资源大师,Bernard Rosauer。他长这样:他把繁琐的定义简单化,给出了一个相对简单具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的形成来源于三方面原料:员工、客户和工作方式
我们还是请大郎和他的大郎烧饼科技有限公司来客串一下。大郎曾经曰过:我们用人,坚决不能用比我高的。这就是第一种原料:员工,企业如何看待员工,如何让员工产生归属感。
大郎又曰了:如果金莲进店后没座位,那客人就得让座,我们可以给客人补偿免费烧饼券。如果客人不同意换,就请我们家武二把他拖出店去。这就是第二种原料:客户,企业如何对待客户,客户是否愿意向朋友推荐这家企业。
大郎接着曰:我们做烧饼要实诚,每个烧饼至少要铺50个芝麻,人工铺太累了不合适,我们用AI来铺芝麻。这就是第三种原料:工作方式,企业如何看待工作,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总结一下,通常来说,企业文化就包括这三方面:如何对待员工、客户和工作方式,在一些欧美国家,如何回报股东、社会和当地社区也会算在文化的一部分。
作为职场人,绝大部分小伙伴关注的是:企业如何对待员工。
举个例子,之前分享过NBA金州勇士招募杜兰特时的方法,体现的球队文化是:对员工价值的肯定。 而我的老东家美世,作为一家敬畏法律敬畏人才的公司,提供高保障的福利,是对员工未来的负责。
工作方式,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有些老板认为:不能接受996加班的员工吃不了苦。这就意味着加班就是企业的重要工作方式。
这是我最反感的「狼性文化」:
只要能出成果,可以不择手段。只要连续三个月销售排名最后三位,不管什么原因,不管能力如何,统统降级;业绩好的不管管理能力如何,一律高升。
对待客户的方式:正面的比如Zappos,这家在线卖鞋的公司对客户承诺,只要不是100%满意就可以全额退款。
更别说有些互联网公司的杀熟行为:越是老客户,拿到的价格越高。
员工、工作、客户,三种原料而已,貌似不难。
但操作起来,很容易失去平衡。即使是优秀的有辉煌成就的企业,可能也仅仅掌做好其中一项或者两项。有趣的是BAT的黑点,恰恰一一对应:B不善待客户,XX一下,你可能就完了;A是对员工过于上纲上线,月饼的事情直接辞退并不合理(我曾经也怼过:劝退员工,你问过劳动合同法了吗? );而T曾经最大的黑点是抄袭,也就是对待工作的方式。
在我看来,这三者缺一不可。
光对员工好,不顾客户,就可能出美联航为了员工拖客户下飞机的恶行;光对客户好,就变成血汗工厂,嗯,我就不举例了;对待工作的态度也非常重要,有些企业,对客户也很周到,对员工也很体贴,但是工作的方式落伍了,被时代淘汰了,结果员工不得不黯然离去,比如诺基亚手机,当年诺基亚的员工福利那是甩国内手机友商三条长安街的。
我眼中很酷的企业文化
我认为最酷的企业文化是听得进公司内外不同的声音。
员工:听得进员工的声音,就代表着员工希望获得的薪资、福利、保障以及职业发展,是有盼头的。
员工希望得到的工作弹性,私生活不受干扰的态度,公司是认可的。在这一点上成熟外企相对而言做得更好一些,外企有员工满意度调研,调研成绩与中国管理层的奖金挂钩,所以高管会愿意在提升员工满意度上花力气。
星巴克因为调研发现:员工对补充医疗保险兴趣不大——很正常,星巴克的伙伴都很年轻——所以在了解需求后推出了针对员工父母的重疾保险。
这就是尊重的一种体现。
客户:不拿客户当回事的企业多半活不下去。
但很有一些企业,口口声声说重视客户,但是却花大把的钱在水军上,花在雇人排队上,这其实也是一种不重视客户的表现。某度在魏泽西的事件上,一方面找个了基层员工打电话给魏泽西父母表示慰问;另一方面却雇佣公关公司大波水军,意图转移视线。
公关公司怎么用,媒体监控怎么做?应该是聆听用户/客户的声音,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问题:发现魏泽西的帖子,第一时间应该安排高管探视道歉赔偿,担负起魏泽西的医药费,同时整改自己的医疗广告,或许还有翻盘的机会,而不是等到死人了再想用水军来推卸责任。
对于工作,我说过:
科技是未来最核心的趋势;科技行业是未来最有「钱途」的行业。
这一点,咨询公司工作的同仁应该会有感触。
咨询顾问已经不如10年前那么光鲜,而咨询顾问做的工作也越来越低端,从最初的企业军师,变成如今的企业勤务兵,整个行业都面临危机。
不落地做服务是死路一条;落地做服务,业绩也会很挣扎。有的咨询公司开始走科技数字化转型,很辛苦,但是看得到未来的前景。但也有企业坚持原样,甚至把公司内的技术团队裁掉,专注于做业务,短期内可能会有收获,但未来呢?缺乏技术的支持,业务只会越来越艰难。
对看清趋势的员工来说,他们肯定也会意识到这种公司不能久留:未来能存活下来的企业,不是做服务的,也不是做咨询的,只有科技公司才有生存机会。
这也是这篇文章里,为啥非要给武大郎的公司冠上“大郎烧饼科技有限公司”的原因。找工作,有时候真的和找对象很类似,价值观一致很重要。祝愿所有的小伙伴们都能找到契合自己性格的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