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发生及综合防控措施,福寿螺得病

12-30 生活常识 投稿:甜度酒窝
福寿螺发生及综合防控措施,福寿螺得病

福寿螺又称大瓶螺、苹果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一种大型淡水螺。20世纪70年代引入台湾,1981年由巴西籍中国人引入广东。由于盲目引进和饲养,加上缺乏有效的竞争物种和天敌,目前已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迅速扩散蔓延,局部地区泛滥成灾,形成了极难控制的优势种群。近年来,我县部份乡村稻田也受到不同程度入侵危害,并呈扩散蔓延之势,成为一种新的农业有害生物。福寿螺其生长快、体型大、繁殖力强、适应性广,2003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福寿螺还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如果生吃或者食用未煮熟的螺肉,极易引起食源性“广州管圆线虫病”引起嗜红细胞脑膜炎,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一、发生特性

福寿螺适应于农田、池塘、河沟等各类淡水水域中繁殖生长。主要危害水稻、茭白等水生作物以及水域附近的甘薯等旱生植物。其繁殖力极强,1只雌螺经1年两代即可繁殖幼螺30万只以上。每年可发生2-3代,以幼螺或成螺在水生作物基部或水田土表下2~3厘米深处越冬,亦可在田边或灌溉渠、河道中越冬。各代螺重叠发生。福寿螺卵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0℃~35℃,成、幼螺能生存的水温范围为10℃~30℃。在暖冬、长年积水的菰、杂草上经常看到活动的福寿螺。

二、防控措施

采取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助的综合治理策略,因地制宜,将养鸭治螺、人工拾除和化学灭螺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减轻福寿螺危害。

1、农业防治。利用冬春农闲季节组织劳力清除水体淤泥,挖除水草,铲除田间杂草等措施灭螺,破坏福寿螺的越冬场所,降低越冬螺的存活,减少冬后的残螺量。结合水旱轮作和深翻土地直接杀死成螺;在农田灌溉上严格把好进水关,在稻田进水口处设置拦截网,放一张金属丝网进行拦截,避免因串灌而将福寿螺幼螺和成螺带进新稻田,阻止福寿螺在田间相互传播。同时也可收集到大量福寿螺,进而销毁。

2、人工捡螺摘卵。在4-5月份产卵高峰期,发动群众捡螺摘卵,摘除水沟边、田边杂草、稻杆和水利设施上的卵块,并集中深埋、打碎或烧毁,控制福寿螺种群密度;由于福寿螺螺体及卵块颜色容易识别,便于捡摘,而且福寿螺成、幼螺一般在早晨和下午最活跃和较易被发现,所以此时是人工捕捉的最好时机。拾取的成、幼螺,集中打碎捣毁、深埋,或者把大螺敲碎去壳后做饲料喂鸡、鸭等。

3、生物防治。

利用鸭子喜食幼螺的习惯,鼓励农户养鸭食螺,在福寿螺螺卵盛孵期组织农户放养鸭群到农田、水渠、水塘啄食幼螺。

4、化学防治。

福寿螺主要为害水稻时期为秧苗期、移栽至分蘖盛期,要掌握关键防治时期施药。防治范围上,除了防治水稻田福寿螺外,还要注意防治灌溉沟渠上的福寿螺,实行稻田、沟渠统一投放药剂防治。对每平方米有螺达3只以上的田块,应及时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防治。

1、插秧前后3~4天,宜亩用硫酸铜粉0.5公斤+生石灰1.5公斤兑水60公斤进行喷施灭螺,即配即用。

2、在水稻移植后24小时内于雨后或傍晚每亩施用6%密达杀螺颗粒剂0.5—0.7公斤,拌细砂5一10公斤撒施,施药后保持3—4厘米水层5天。

标签: # 福寿螺 # 稻田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