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价值百万的职场法则,都在这里!
最近,“京东未来十年内裁员8万员工”刷爆了朋友圈。消息来自刘强东在西班牙的一次发言,后来虽然辟了谣,但还是引发了一阵焦虑。
经常有人问我,如何才能牛逼起来,不被替代。为了弄清答案,我采访了那些年薪百万的职场精英和业界大咖们,听到了8个职场黄金法则,现在就讲给你听。
01
你的公司,并不是非你不可
很多人是哪个行业热门,就往哪里钻。
但华为、阿里、腾讯也有员工被辞退,传统的制造业也有人年薪百万。你是否牛逼永远跟行业无关,但一定跟你的不可替代性有关。
如果有一天你觉得自己开始牛了,不要忘了问问自己:这份工作离开了你,是会更好还是更差地运转;
你离开了这份工作,还能不能找到更好的下家。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永远保持危机感。
最牛的人,不是永远能够判断出哪个行业热门,而是自己修炼成神。
02
你以为的稳定,正在慢慢毁掉你
有的人为了躲避压力,一门心思求稳定。十年前,事业单位大家都拼命往里挤,但现在体制改革,许多热门单位被撤掉,人员被裁减。
你以为一成不变的稳定,变成了人生的最大危机。就像前不久,某收费站撤销后,36岁的大姐哭诉自己什么也不会。
与此对应的是,阿里巴巴以年薪40万的高新聘用了第一批60岁以上的资深产品体验师。
83岁的清华学霸奶奶是十几个群的广场舞KOL(意见领袖);62岁的曾大爷有一手漂亮的PS和PPT绝活儿……
一味追求稳定的年轻人,最后都会死于安逸。这个世界最大的稳定,是不断提升自己。
03
聪明的人都离开了,留下的就成了富翁
很多人在入职时,最关心的是工资,最关心的是自己什么时候年薪百万。
其实,比关注工资更重要的,是关注平台,关注你跟着谁,能学到什么。
平台越大,资源集合越密集。
许多人宁愿工资低,也要进入Google、Facebook和微软。因为在这里你能得到更优质的人脉,形成更好的习惯,从而提升你的能力。
而最愚蠢的行为就是为了追求所谓的高工资,不停地跳槽。
2015年,某高校就业研究机构调查显示,毕业生工作三年以内,跳槽次数越多,收入越低。
20多岁是一个人精力最旺盛的时候,不要浪费在频繁的更迭工作上,一次次地去学习那些最基础的东西。
结果到了30多岁,跟同龄人比不了能力,跟年轻人比不了精力,那才是最悲惨的遭遇。
你要成为牛逼的人,就要在牛逼的平台跟牛逼的人学习。然后,就像马云说的,当初聪明的人都离开了阿里,剩下的人都成了富翁。
04
你能做小事,才能做大事
职场新人,都是从最简单的事情开始,把小事做好才能赢在起跑线上。
我刚做营销时,经理考察新人的方法就是协调活动用车。不要小看这项工作,它需要协调其他同事和驾驶员,搞清物资存放地、活动地点、距离远近和装载顺序。
稍有差池,就会乱得一塌糊涂。所以,我都是提前做好规划,有时还会在头一天晚上去踩点。
后来,我做了部门经理后,发现这件事比其他工作更有意思,需要协调好方方面面,与组织活动、团队管理有很多相似之处。
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就大事业。”
05
下班后的时间,决定了你的层次
青年作家李尚龙曾说,下班后的时间,决定了你的一生。
在新东方教学时,李尚龙两小时的课要备20个小时。当他沾沾自喜,自以为很用功的时候,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前辈告诉他,我备40个小时。
其实,这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平凡人。
那些比你更优秀的人,不过是用了你睡觉、打游戏的空闲时间,依旧在努力而已。
工作是八小时制的,竞争却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而你把时间花在哪里,岁月给你的回报就在哪里。
06
你要拼尽全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毛泽东曾教导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
前不久,在《朗读者》的舞台上,董卿和姚明有一场精彩的对话。董卿说,每一个运动员心里都会有一种荣誉感。
姚明反问:赢了是荣誉感,那输了是什么?
这个反问很突然,连经验丰富的董卿都明显有点措手不及。
好在,只是沉默了一两秒钟。董卿搬出了姚明曾经说过的话,她说,你不是很喜欢特奥会运动员誓言中的一句话吗?让我去获胜,如果不能获胜,让我勇敢地去尝试。
完美地化解了这个问题。
我相信那句回答,是她在牢记姚明成千上百的名言后摘选出来的。哪怕她学识惊人,那怕她身经百战,但依旧会为每一次节目做充足的准备。
这才是她成为央视一姐的原因。
作者:依伊,有书原创作者。来源:有书(ID:yoush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