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困顿 生生不息——记危楼中顽强生活的阿勒颇居民
新华社叙利亚阿勒颇7月30日电 记者手记:艰难困顿 生生不息——记危楼中顽强生活的阿勒颇居民
新华社记者郑一晗 车宏亮
战后的阿勒颇,大量楼宇坍塌,瓦砾堆积。这座叙利亚曾经的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如今满目疮痍,如“鬼城”一般。
2012年夏,阿勒颇战事爆发。历经4年多炮火,2016年12月该市全面解放。那些曾经逃离家园的居民开始纷纷返回家园,试图开始新的生活,即使原来的“家”已变成了废墟中的危楼。
穆罕默德·迪卜就住在这样的家中。迪卜家那原本三层的楼房在战火中遭遇袭击,二、三层被炸塌,只有一楼的部分房间勉强可以容身。这位65岁的老人,进出家门都需面对头顶那塌陷的楼梯,那些碎裂的石板随时都有掉落的可能。
“我的妻儿在空袭中被炸死了,我也受了伤。”迪卜哽咽着,身后的玻璃相框蒙了厚厚一层灰,里面是一家三口的合影。玻璃表面有一道手掌擦拭的痕迹,似是老人抚摸过妻儿的脸庞。
走进迪卜家中,很难找到落脚之处。客厅里杂物散乱,家具东倒西歪,落满了碎石和灰土。卧室的景象也无二致,提供休息的小床位于房间一角,中间需要穿过堆叠的杂物。
离家4年后,迪卜今年3月返回家中。回家后,迪卜领着孙辈一起生活,靠开小卖部维持生计。虽然家中境况恶劣,但老人说:“我要留下来,这里承载着我全部生命和奋斗成果。除了家,我还能去哪儿?”
迪卜的邻居阿基德的家也十分相似。阿基德所住的单元楼在战火中被炸弹击中,炸出一个大坑,幸存部分摇摇欲坠,成了危房。原本分住两层的一大家子人,如今不得不挤在一层共同生活。
记者沿着楼梯小心翼翼地来到二层,只见楼上钢筋水泥堆积,散落满地,仅剩半个卫生间,还暴露在外。阿基德告诉记者,住在三楼的一家人都被炸死了,而自己和家人在反武装占领阿勒颇前逃走,因此躲过一劫。
“我每天睡前都要祈祷,求真主保佑房子别塌。”阿基德的大儿子穆罕默德指着开裂的墙壁和陷落的地板无奈地说。
虽然家中经济状况十分紧张,但阿基德还是执意给记者们端上咖啡和糕点。由于室内没有电,主人在昏暗的光线里与客人唠着家常。
生活在危楼中的阿勒颇人,除了面对极大的安全隐患,还要经受缺水断电的考验。经历4年的战火,整个阿勒颇的水电网络均被摧毁。
阿基德说,他所在的街区仅有一口水井,勉强可供附近居民使用。而更多的地方,人们则靠国际红十字会放置在街边的水箱供水生活。城市供电一时难以恢复,很多居民家中一直停电。
尽管如此,破碎的城市里还是涌动着顽强的生机。街边随处可见在废墟中重新开张的店铺,人们秩序井然地排队购买新出炉的大饼,成筐的西红柿从货车上卸下当街售卖。经历战火的孩子们,用绳子拉着坐在木板上的小伙伴,正在嬉戏打闹,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颜。
在一座被炸掉一半的清真寺,人们怀着和从前一样的虔诚信仰穿过断壁残垣汇聚寺内祷告。他们相信,战争摧不垮生之希望,危楼中也能活出生之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