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滔

12-29 生活常识 投稿:你与清晨阳光
许滔
  【摘要】目的:探索健脾柔肝类中药配伍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采用健脾气柔肝汤(羚羊角、钩藤、川芎、丹参、白芍、生甘草、天麻、白术、茯苓等)治疗高血压102例。结果:显效率77.5%,总有效率96.1%。提示:健脾柔肝汤对高血压病有健脾柔肝,化痰祛的作用。   我院2000年6月~2004年6月收治高血压病的10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102例,病人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64例,女38例;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40岁;病程最长的30年,最短的1年。以1999年WHO/ISH指导原则为诊断标准,以Ⅰ、Ⅱ级高血压为观察对象,其中Ⅰ级高血压患者37例,Ⅱ级高血压患者65例。   治疗方法  用自拟健脾预柔肝汤治疗。药物组成:羚羊角粉(分冲)0.6g,钩藤(后下)、白芍、茯苓各15g,川芎6g,丹参、白术各12g,生甘草5g,天麻10g。心慌、气短加用党参15g,黄芪30g;肢冷畏寒加用桂枝20g,升麻12g;潮热盗汗加用麦冬15g,元参20g;失眠多梦加用酸枣仁25g,合欢皮20g;腰膝酸软加用川断、牛膝各18g。水煎服,早晚各1次,30d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应定期测血压,避免情绪刺激,暴饮暴食。   疗效标准  参照执行1993年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显效:舒张压下降 1.3kPa,并达到正常范围;或下降 2.7kPa,但未降至正常。有效:舒张压<1.3kPa,但已达正常范围;或下降1.3~2.5kPa,但未降至正常,或收缩压下降 4kPa。无效:血压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   治疗结果  102例中,显效79例,占77.5%;有效19例,占18.6%;无效4例,占3.9%;总有效率96.1%。   典型病例  赵某,男,65岁,患高血压近10年,曾服降压药物,血压波动在17.3~25.9kPa/11.3~14.6kPa左右。自觉头痛头晕,胸闷,心烦,不寐,手足有麻胀感,不思饮食,脘腹胀满,乏力。刻诊:面色蒌黄,形体肥胖,舌淡胖、苔黄腻,脉弦滑。血压22.6/14kPa;血脂3.48mmol/L;心电图报告左心室肥厚,X片示心界向左扩大。西医诊断为高血压病Ⅱ级。中医辨为脾虚肝乘,痰湿壅滞,治当健脾柔肝,化痰祛湿。即用上述自拟方,加用焦三仙各20g,每日1剂,连服2人疗程,血压下降至正常,维持在17.3kPa/11.3kPa,上述症状消失获得满意疗效。   体会  高血压病在中医中属于 眩晕 、 头痛 、 中风 范畴。《素问 至真要大论》: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眩晕不止,首当责之于肝。肝病日久,脾胃虚弱,中焦壅滞。因此,治疗高血压还当健脾,通调中焦气机。据笔者临床观察,高血压病人多是嗜食肥甘、形体丰盛,从流行病学研究,超重或肥胖是高血压独立的危险因素。而肥胖中医认为以脾气虚为本,痰湿偏盛为标,因而脾虚、脾湿也是高血压病人的常见体质基础。故笔者非常重视脾虚这一矛盾,以健脾柔肝,化痰祛湿为主辨证治疗,常常收到满意的效果。选用自拟方,健脾柔肝汤,方中羚羊角粉、钩藤以镇肝熄风潜阳;白芍、甘草酸甘化阴,养血柔肝;白术、茯苓健脾化痰祛浊;丹参、川芎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天麻平肝熄风,通络化痰降浊,为治风之圣药。在现代药理学研究中发现天麻中所含天麻甙及天麻甙元有轻度降压作用,以舒张压降低更明显,且作用迅速,维持时间短;钩藤提取物有明显降压作用,其机制涉及到神经中枢、神经节、周围神经、心脏和外周血管等不同环节;丹参、川芎能扩张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慢心率,改善心肌收缩力和微循环,降血压的作用。诸药共奏健脾柔肝,化痰祛湿之功。故全方配伍,收效满意。
标签: # 高血压 # 健脾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