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农夫是什么,城市农夫能解决买菜难
城市农夫是什么,城市农夫能解决买菜难吗?
近年来,“食品新鲜度”与“食品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城市农夫纷纷出现。从更大的层面来讲,面对激增的城市人口和越来越紧缺的土地,粮食成了全球后城市化时代需要面对的问题。那么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城市农夫相关知识,我们一起看看吧!
垂直农场,因解决粮食危机而生
垂直农场里的“垂直”概念,最初来自于建筑设计领域。1909年,最早的垂直房屋规划图以漫画的形式发表在美国轻娱乐型刊物《生活杂志》上,房屋堆叠在开放式的类似摩天大楼的框架上。
200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环境科学和微生物学教授迪克森·戴斯波米尔提出“垂直农场”的想法:把城市中的摩天大楼变成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中心。
他设想的场景:建一些摩天大楼似的“垂直农场”,每座农场有30层楼高,一边生产水果、蔬菜和谷物,一边产生清洁能源,净化污水。一个完全脱离土地的农业“乌托邦”诞生了!
不占地,也能种地。所谓垂直农业,就是在室内种植蔬菜,通过多个种植层垂直地叠在一起,然后利用LED等其他光源提供光照,并用水雾或自动滴灌系统浇水,从而实现不受环境因素影响和控制下的全年高产。
不只是向上生长。目前市场上的垂直农业有三种形态:基于建筑、集装箱式、小型立柜式设备。各自代表企业包括:AeroFarms、Plenty、Future Crops;中科三安、Mary Ag、Vertical Fields;光明母港、Infarm等。
未来土地耕种的形式不一定会消失,不过,正如学术专家所讨论的那样,垂直农场产生的目的是解决粮食危机、耕种面积变少、污染问题。
尽管农业已经进入了现代化的耕种时代,但是粮食危机依然存在。俄乌战争、极端天气、城市化、土地流失、降雨量减少、农业劳动力短缺等问题,都对粮食的产量造成掣肘,吃饭能否被保障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对粮食的迫切需求也在增加。联合国预计,到2050年,地球上将有近100亿人口,需要在未来30年内增加至少50%左右的粮食供给。
不过,要解决粮食危机仅靠传统意义上的农耕远远不够,农业体系需要深刻变革。美国《福布斯》双周刊杂志网站列出了驱动农业蓬勃发展的四大技术,垂直农场的概念就包括在内。有研究者表示,垂直农场的作物产量是传统耕作的390倍。
城市化浪潮、自然灾害的侵蚀,正在让可耕种的土地面积变得越来越少。城市扩张程度越大,土地资源就越紧张,直接威胁粮食的供应。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每年全球因水土流失、不合理耕种、过度施肥等原因失去的肥沃土壤高达240亿吨。
因此,垂直农场的到来,让部分问题得以解决。不污染环境、用水少,一年365天可以收割,大大提高了相同面积下土地的农作物生产力。由于耕种过程不在土地中进行,化肥等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东西基本用不到。
此外,田野种出蔬菜需要30到40天,垂直农业只要10到12天。更重要的是,与传统农业相比,垂直农业所需的用水量足足减少95%,这对很多的沙漠国家意义重大。
市场化之路为时尚早?
2009年,一起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成了垂直农场发展的触发器。一家名为Valcent的英国公司开发了VertiCrop™商业化垂直农场系统。当时著名的美国《时代杂志》将其选入50个世界顶尖发明之一。
出于人们对垂直农场美好蓝图的想象,世界上主要国家美国、中国、日本等都开始涉猎这一领域。比如:上海光明城市垂直农场、北京中粮智慧农场等。以色列、阿联酋、马来西亚等人口密集、耕地和水资源紧张的国家也出现了许多垂直农业创业公司。
资本市场也刮起了一阵风。前有孙正义投资Plenty,后有总部位于荷兰的垂直农场公司Future Crops获得了由腾讯领投的新一轮融资。
资本大批量加注的背后,不单单是发展一种新模式,更是寄情于其背后广阔的市场空间。
Grand View Research报告指出,2020年全球垂直农场市场规模为33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增长至135亿美元。
行业发展进程上,根据Plug and Play 研究,垂直农业的发展可以分为3个阶段,2015年至今行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
经过资本的催生,上游、中游、下游产业链已经相对完善。
上游为农业科技组件制造商。包括LED及其他照明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栽培工具、其他农用化工品等。
中游为大型垂直农场企业和解决方案提供商。由售卖解决方案和整体架构供应商组成,包括大型垂直农场公司和解决方案提供者,此阶段涌现较多初创企业。
下游为农产品渠道销售商。包括大型商超品牌、餐饮服务企业以及科研机构和军队部门。
就像当下资本市场垂青的元宇宙概念,尽管大量公司已宣布布局,但是市场上看不到太多的产品应用,炒概念仍是主流。
虽然机构认为垂直农业存在百亿级的市场规模,然而,相比数万亿的农产品市场而言,这一数字当下来讲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消费场景上,垂直农业的成本显然比传统农作物更贵,且消费群体较小。据说,日本小伙在美国建室内垂直农场,一盒草莓11颗卖50美元。类比新能源车来讲,当新能源车真正走向大众之后,市场空间才真正打开。
垂直农场面临的困境
尽管左有风投追捧,右有足够大的市场前景,就意味着垂直农场生存容易了吗?
垂直农场,注定是门室内科学。在没有大自然的照顾下,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阳光雨露以及营养成本只能通过别的技术替代。此外,造价高、能耗大是不少业内人士吐槽的点。
第一个挑战就是造价高。垂直农场的系统很复杂,需要照明、灌溉、供暖、通风、软件等。这些要素加在一起,可能会让一个垂直农场的资本投入高出一个高科技温室成本的4倍或更多。
另外,虽然自动化垂直农场比传统农场需要更少的劳动力,但却需要更多高技能的工作人员,意味着要支付高额的工资。
马斯克的弟弟金巴尔,曾在2016年成立了一家主打集装箱种菜的垂直农场—Square Roots。然而,由于集装箱农场成本高昂,Square Roots受限于规模效应,只能选择那些高附加值的冷门作物,比如罗勒、香菜、莳萝等;而这些产品的需求并不大,反而进一步导致集装箱种菜的商业模型难以跑通。
第二个挑战就是高能耗。有统计表明,人工照明成本消耗了垂直农场成本的近70%。而且LED技术所能提供的光照强度不足以支撑很多的作物,比如番茄,黄瓜等。
一个形象的例子是,美国堪萨斯州土地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认为,如果想利用垂直农业取代美国全年的小麦生产,仅照明用电需要的电量就是美国所有电站1年生产总电量的8倍。这显然背离了绿色的初衷。
曾经科技巨头谷歌其实也有过这方面的尝试。只不过,2015年,谷歌母公司Alphabet停止了自动化的垂直农场。
因此,想要解决垂直农场大规模商业化的问题,降低生产成本的技术变革很关键。
目前来看,一些垂直农场已经拥有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尖端技术,并且建立了成功的流程。比如:日本垂直农业巨头Spread旗下的Techno Farm Fukuroi,已经实现70%的自动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