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有逻辑,只会胡扯!

12-29 生活常识 投稿:陪着眼泪
你没有逻辑,只会胡扯!


梁漱溟


梁漱溟与毛泽东同岁,1918年,梁漱溟是北大著名的讲师,毛泽东是寄人篱下,默默无闻的图书管理员。1924年,梁漱溟辞去了北大的教职,辗转全国开展乡村建设。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山东的军队不战而退,乡村建设成为空谈,梁漱溟心灰意冷,想到延安去看一看。1938年1月,梁漱溟以国民参政员的身份赴延安访问,在那里,他受到了毛泽东的隆重接待。

这次访问延安,梁漱溟和毛泽东谈话共八次,其中两次是通宵达旦。梁很兴奋兴奋,感到中国有希望了,“由悲观变为乐观了”。使梁漱溟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是毛的“论持久战”思想。梁漱溟后来回忆说:“这篇文章那时还没有发表。他就是以这篇文章内容来说给我的。说中国一定胜利。我听他的谈话,把我心中的烦闷一扫而光。”

当然,谈话中两人意见也存在分歧。如针对如何建设新中国,毛泽东指出梁漱溟推崇的改良道路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两人为此激烈争辩,从前一天傍晚到次日天已大亮之时。末了,毛意味深长地对梁说:“梁先生是有心之人,我们今天的争论可不必先做结论,姑且存留下回分解吧。”


毛泽东与梁漱溟


1950年1月,他接受毛泽东和的邀请来到北京,成为全国政协的一名委员。

1953年9月,在全国政协常委扩大会议和扩大会议上,梁漱溟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这以后,他便从毛泽东的座上宾变成了“反面教员”;也使他与毛泽东长达几十年的交往几近结束。

雅量公案

这桩公案的全部过程,发生在1953年9月8日至18日先后举行的全国政协常委扩大会议和扩大会议上。梁漱溟作为列席了会议。

9月8日,作了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报告。9日上午分别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9日下午,因为言犹未尽,临散会时,周总理宣布,第二天继续由个人作大会发言。在离开会场时,对梁漱溟说:“梁先生,明天的大会请你也说一说,好不好?”梁漱溟没有半点犹豫便答应了下来:“好!我明天上大会发言。”

回到家后,梁漱溟想,现在领导党的负责人要我在大会上说话,我就应该说一些对领导党有贡献的话。于是,他秉着这个思路进行了认真的准备。

10日的大会发言非常踊跃,梁漱溟没能安排得上。中间休息时,他写了张条子给周总理,说在北京的人讲话机会多,请尽可能先让外地人发言,自己准备的发言可改为书面提出。周总理答复他说,你不必考虑时间问题,会期可以延长,你明天可以在大会上发言。

在11日下午的大会上,梁漱溟作了发言。就是这篇发言,成了毛泽东批评他的导火线。梁漱溟在发言中提了三条意见,其中第三条,也就是农民问题:

“其三、我想重点提出的,那就是农民问题或乡村问题。有人说,如今工人的生活在九天,农民的生活在九地,有‘九天九地’之差,我们的建国运动如果忽略或遗漏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农民,那是不相宜的。尤其是共/产/党之成为领导党,主要亦是过去依靠了农民,今天要忽略了他们,人家会说他们进了城,嫌弃他们了。这一问题望重视。”

梁漱溟发言后,当时并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甚至还有人表示赞同。到了第二天,即9月12日,毛泽东发表即席讲话。他说,有人不同意我们的总路线,认为农民生活太苦,要求照顾农民。这大概是孔孟之徒施仁政的意思吧。然须知有大仁政小仁政者,照顾农民是小仁政,发展重工业、打美帝是大仁政。稍许,毛泽东加重了语气,说:“有人竟班门弄斧,似乎我们共产党搞了几十年农民运动,还不了解农民。笑话!我们今天的政权基础,工人农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这一基础是不容分裂、不容破坏的!”

毛泽东的这番话虽未点梁漱溟的名,但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在说梁漱溟,因而引起了梁漱溟的注意。此时的梁漱溟一方面甚感意外,一方面很不服气。就给毛泽东写信,信的内容是说明自己的发言没有一丁点儿反对总路线、破坏工农联盟的意思,我的本意是希望好。请求主席在大会上收回讲话,解除对我的误会。

9月13日,梁漱溟在会场上当面向毛泽东呈上了自己的信。毛泽东约他当晚谈话。由于时间仓促,当晚谈得不深,并没有解除误会。梁十分失望,且不想就此罢休,要再一次在大会上复述自己的观点,以让与会人员进行评议。

9月16日,梁漱溟被允准作大会发言。他先后复述了9日和11日发言的内容,再三表明自己并无反对总路线之心。当天仍没有人批评梁漱溟。

9月17日,会议对梁漱溟的批判升级,据梁漱溟日记回忆:……周总理在台上长篇讲话,追述往事,说我一贯反动。三次插言。一次说:人家说你是好人,我看你是伪君子。一次说:你不是以刀杀人,却是以笔杀人。末次说:对于你非止这一次不开除你的,下届政协仍将有你,为什么?因为社会上有一部分人还受你迷惑。我从座位上起立,欲发言辩解,主席台上宣布,会期延长一天,许我明日发言……

在9月18日的大会上,梁漱溟说:“昨天会上领导人的讲话,很出乎我的意外。特别是主席的口气很重,很肯定我是恶意。领导人追溯过去的事情,证明我一贯反动。这就因此增加了我交代历史的任务,而我在解放前几十年与之异同,却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楚的,这就需要给我比较充裕的时间……”

梁漱溟的答辩发言刚开了头,就被会场上轰他下台的声音打断。这么一弄之后,梁更不认输了。

梁漱溟说:现在我唯一的要求是给我充分的说话时间。昨天的会上,各位说了我那么多,今天不给我充分的说话时间,是不公平的。我很希望领导党以及在座的党外同志考验我,考察我,给我一个机会。同时我也直言,想考验一下领导党。现在我问有没有这个雅量,听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完以后,你说误会我了,梁漱溟原来没有恶意。这就是我要求的的雅量。

毛泽东当即针锋相对地说:在梁漱溟看来,点头承认他是正确的,那就叫有雅量。不承认他是正确的,就是没雅量。那样的雅量,我们大概不会有。但是,我们这一雅量还是有的:你梁漱溟的可以继续当下去!

梁漱溟也毫不让步地说:当不当,那是以后的事,可以慢慢再谈。我现在的意思是要考验一下领导党。因为领导党常常告诉我们要自我批评,我倒要看看自我批评是真是假。如果有这个雅量,我将对你更加尊敬;如无这个雅量,我将失掉对你的尊敬!……

梁漱溟接着又说,共产党是讲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我今天就试一试你这个批评与自我批评是真是假。

毛泽东说,对你这个人,不是自我批评,就是得批评。

会场上发生了这种前所未有的与毛泽东顶撞的局面。忽然台下有人喊,不听梁漱溟胡言乱语,民主权利不给反动分子,梁漱溟滚下台来!

这时,毛泽东口气缓和地说:“梁先生,你今天不要讲长了,给你十分钟说说要点好不好?”

梁漱溟回答道:“我有很多事实要讲,十分钟怎么够?我希望主席给我一个公平的待遇。”

会场再一次哗然,大多与会人员对梁漱溟的态度表示愤慨,纷纷要求梁漱溟下台。 

毛泽东又说:“不给他充分的说话时间,他说是不公平,让他充分说吧,他就可以讲几个钟头,而他的问题又不是几个钟头,也不是几天,甚至不是几个月可以搞清楚的。我想指出的是,梁漱溟的问题并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借他这个人,揭露其反动思想,使大家分清是非。梁漱溟这个人的反动性不充分揭露不行,不严厉批判也不行。现在我再提议让他再讲十分钟,简单地讲一讲,好不好?梁先生。”梁漱溟依然是“十分钟不够,给我一个公平的待遇”的回答。

毛泽东最后说:“梁先生,不让你讲长话,你说我没有‘雅量’,可大家都不让你讲,难道说大家都没有‘雅量’吗?不给你充分的时间讲话你又说是不公平的,可现在大家又都不赞成你讲话,那什么是公平呢?你看怎么办?”梁漱溟满脸的不悦:“听主席决定。”

这时,有人提出付诸表决,看赞成他继续讲话的人多,还是不赞成他继续讲话的人多,然后采取少数服从多数。毛泽东带头举手赞同梁漱溟讲话,其他一些领导人也都举了手。但大多数与会者表示反对。梁漱溟不得不走下台来,一场相持许久的僵局这才宣告结束。

毛泽东对梁漱溟的批驳后来被收录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批判梁漱溟的反动思想》一文里,其措辞之讥刻,语气之激烈,事隔半个多世纪后,读起来仍让人感觉到伟人雷霆震怒时怒不可遏的状态。“和他这个人打交道,是不能认真的。和他是永远谈不清任何一个问题的,他没有逻辑,只会胡扯。”

此事过去不久,梁漱溟便向全国政协提出,不再参加会议和各种活动,以便用更多的时间读书学习,闭门思过。

1953年9月当众顶撞毛泽东之后,梁漱溟从此便失去了单独同毛泽东见面谈话的机会。然梁漱溟照当,生活待遇照旧,也没有受到任何组织处分。

梁漱溟依然有着对毛泽东的那份敬意,那份情怀。毛泽东在心底里也仍然记挂着与自己同岁、1918年就见过面的梁漱溟。

1972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的生日,梁漱溟将自己的手稿《中国——理性之国》作为特别的贺礼送给了毛泽东。1975年9月,毛泽东在一份材料中作批示时提及了梁漱溟,说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之类的话,表达了对梁老先生的谅解之意。

30多年后,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再聊起这件事时,梁漱溟又一次感伤地说:“当时是我态度不好,讲话不分场合,使他很为难。我更不应该伤了他的感情,这是我的不对。他故世已经10年了,我感到深深的寂寞。”字里行间显示出,梁漱溟虽脾气倔强,却是性情中人。

梁漱溟晚年的忏悔

梁漱溟晚年一直不提当年自己跟毛泽东的争执,他对毛泽东的评价,往往出乎于采访者的预料。他说毛泽东的功劳最大,所以才有可能会犯最大的错误。没有那个功劳,谁也搞不了文化大革命。也有人当面夸梁漱溟是硬骨头、有骨气。他自己并不这么认为,他从来没有说过自己很有骨气。

在他一生最后的岁月里,梁漱溟始终对“否定文革第一人”,“中国的脊梁”,“最后的儒家”这些称呼敬而远之。他说:知识分子有学术中人,有问题中人,他自己恰恰是一个问题中人。自己一生所做的不过是独立思考、表里如一而已。

1983年的时候,他去了一趟韶山。站在毛泽东的旧居面前,梁漱溟突然感悟到是自己首先没有一种首先让别人批评的“雅量”;没有站在国家一穷二白的高度,全盘布局的“雅量”,而在大庭广众之上,再三用话语“逼迫”毛泽东“自我批评”,也太目中无人、意气用事了。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领袖,也是一个吃五谷杂粮的有血有肉的汉子。自己是“士可杀不可辱”。站在一个的高度,自己咄咄逼人的话语,是不是也带有一种挑衅呢?毛泽东能在自己顶撞的情况下,同意自己一再发表不同意见,还是有很大的雅量的。梁漱溟主动对陪同人员谈起当年和毛泽东争论的事情说:“当时是我的态度不好,说话不讲场合,使他很为难。我更不应该伤了他的感情。这是我的不对;他的话与事实不大符合,我的言语也是与事实有很大的不符合之处的,这些在争吵时都是难免的,可以理解的,没有什么的——”

说到这里时,他伤心不已,眼圈儿都红了,他掏出手绢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又说:“由于我的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全不顾作为领袖任务的面子,当中与他顶撞,促使他在气头上说了若干过头的话。如果说他当时是意气用事、言语失控,那么也是我的顶撞在先,才有对我的严厉批评在后。这件事要是发生在蒋介石身上,他手下的特务早就叫梁漱溟拿人头来了。”

他最后感叹着说:“的思想确实是博大精深,是可学不可及的。”

【相关文章导读】

♦ 那些年民国的某些大师们:用什么拯救你的矫情

♦ 梁漱溟:总理离不开,但也猜不透毛泽东

♦ 不好惹的大作家萧军:一个回合打趴张春桥

《非常历史》

verydaily

标签: # 梁漱溟 # 雅量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