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题 学生作文范文(北师大八年级下册)

12-29 生活常识 投稿:何必去打扰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题 学生作文范文(北师大八年级下册)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3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缄(jiān)默 干涸(h ) 畸(jī)形 歼(jiān)灭
B、玷(zhān)污 驿(y )站 凝(n ng)视 逊(x n)色
C、搪(tāng)塞 卑劣(li ) 哀悼(d o) 鄙(bǐ)视
D、匿(n )名 溺(n )水 诘(j )责 叱(ch )骂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3分)
A、蕴藏 出类拔萃 生脱死拽 B、欧打 水汇不通 浅尝辄止
A、我们在火车上写标语。 B、小王买了一本精装的《红楼梦》。
C、孩子们看着他们在哈哈大笑。 D、船行二日即到。
6、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史记 齐策一》,该书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略和言论的汇编,相传为西汉末刘向编订。
B、《细柳营》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营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 真将军 特点。
C、《桃花源记》写于兵连祸结的晋宋交替期间,社会动荡不安,当时陶渊明退隐农村已达10年以上,对广大农民的苦难深有感受,所以文中桃花源是千百年来被压迫人民的理想境界。
D、李清照《渔家傲》这首词将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梦幻和真实、理想和现实
融为一体
7、按下列要求默写古诗文句或名言(每空1分,共10分,每错、漏、添一字扣0.5分,
扣完本小题的分值为止。)
⑴柳条折尽花飞尽, 。(无名氏《送别》)
⑵树欲静而风不止, 。(《韩诗外传》九卷)
⑶《朝天子 咏喇叭》中描写喇叭功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十五从军征》中反映我国古代兵役制度极不合理的句子是 ,
 。
⑸在《诗经 采薇》一诗中与 断肠人在天涯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
 。
⑹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
然的双眼前过去 这是朱自清的《匆匆》中的句子,看到这一句,我们也许会有感而发,
要抓紧时间,奋发努力,否则就会  , 。
(用《长歌行》中诗句回答。)
二、诗歌赏析(37分)
(一)赏析诗歌《清平乐 村居》,完成1~2小题。(4分)
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谁家白发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一句怎样理解?(2分)
答: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生活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 
三、阅读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4小题。(10分)
(二)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者,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曰: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有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邹忌讽齐王纳谏(用委婉的语言劝告) 臣之妻私臣(偏爱)
B、能谤讥于市朝(指责)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确,实在)
C、今齐地方千里(指齐国的地方) 时时而间进(偶而)
D、邹忌修八尺有余(指身高) 群臣吏民,有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当面)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于是入朝见威王 皆朝于齐 B、吾孰与徐公美 徐公来,孰视之
C、王之蔽甚矣 蔽林见窥之 D、自以为不如 以为妙绝
3、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邹忌的妻、妾、客都说他比徐公美。他也 窥镜而自视 ,陶醉于这些溢美之词之中,于是,就 入朝见威王 ,劝威王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都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
B、邹忌的讽谏是从生活小事出发,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贴切自然,入情入理。
C、邹忌在听到妻妾客的赞美之后的反应是 忌不自信、暮寝而思之 说明了邹忌是一个善于思考、实事求是的人。
D、本文记叙的是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
大治的故事。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译: 
⑵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译: 
四、现代文阅读
(三)(13分)
①我上面讲的全是吃的东西。为什么一讲到母亲就讲起吃的东西来了呢?原因并不复杂。第一,我作为一个孩子容易关心吃的东西。第二,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东西,几乎都与母亲无缘。除了 黄的 以外,其余她都不沾边儿。我在她身边只呆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呆的时间也很短。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 你娘经常说: 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怎么也不会放他走的! 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呵!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②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上了高中的时侯,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古人说: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 红的 。
③这就是我的 永久的悔 。
1、选文中母亲只说了一句话,这句话是: ,
我们可以揣测出当时母亲 的心理。(2分)
2、第②段中说 看到了母亲的棺材 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 足见 我  之
深。《三国演义》中也有在棺材旁掉泪的一幕,那是 (人名)悼念 (人名),
死者的死因是 ,可见三国之争情势复杂。(3分)
3、作者在文中写到: 这就是我 永久的悔 。那么作者永久的悔是什么呢?(用选文
的原句回答),划波浪线的文末句在文中从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着什么作用?(3分)
答:(1)作者永久的悔是: 
(2)作用:内容上 
 结构上 
4、作者说: 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 即使整天吃红的。 你同意作者的说法吗?说说
你的认识。(2分)
答: 
5、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这一天,儿女们要送康乃馨给母亲,以表达对亲
的感激之情,那么今年的母亲节你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呢?写出你心中最想表达的话。
答: 
 (3分)
(四)冬天过去了(10分)
①坎坷中的记忆最难忘却。那年冬天,弟弟患了急性肾炎。于是,父亲东拼西凑弄了些钱,每日背着弟弟去乡卫生院治疗。数九寒天,风雪交加,空着手走路尚且艰难,更何况父亲要背着十来岁的弟弟翻山越岭走上二十余里路。有几次,一不小心陷进雪坑,父亲是背着弟弟慢慢爬上来的;寒风袭来,怕弟弟冻着,父亲又脱下自己的棉袄,裹在弟弟身上。一连几个月啊。有一天,我跟在父亲后面当帮手。回来时,父亲放下背上的弟弟,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歇息,望着积雪逐渐消融而变得花白了的山野,他喃喃地说:⑴ 冬天快过去了。
②已经懂事的我,此时,仿佛忽然走进了父亲的内心。是的,冰雪遍地的冬天对于贫弱的家庭是严酷的,孩子御寒的冬衣、屋内取暖的柴火、全家人充饥的饭食,哪一样都操碎了父母的心。这个季节,他们就把自己像柴火一样点燃,让我们围着取暖。我多渴望冬天快过去啊。望着疲惫地坐在冰凉的山石上的父亲,正值半百的他已经生出了许多白发。此情此景永久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③还是一个冬季。有天早上,我磨蹭着没去上学。饭票前天就用完了,家里无米让我背到学校换饭票;借给我饭票的同学家里同样拮据。因此,今天去学校,不仅自己肚皮打发不了,也无法面对帮助过我的同学。父亲得知,喉头蠕动一下,手抚在头上,说: 你先去上学,我不会让你挨饿的。
④果然,中午时父亲扛着一袋米赶到学校来了。他脚步沉重地走在冬天的残雪里,老远就听到他的喘息声。我跟在他后面,几次要帮他一把,都被他拒绝了: 不用不用,你人还小,扛不动。 望着父亲被压得弯弯的腰,我鼻子突然一阵发酸。后来知道,这袋米是父亲向好几个亲威家借来的,他天蒙蒙亮就出门了。到食堂称过米,父亲把换得的饭票交给我: 快去买饭吃吧,饿坏了。 我要父亲一起吃,他无论怎样都不同意,说要赶回去,到家三十里的路呢。走几步,他又回过头来,伸出手将我松开的一粒纽扣扣好,对我说: 熬一熬,⑵冬天快过去了。 我看到,父亲帮我扣纽扣的手在微微发抖,我的鼻子一酸,不知该说什么,朝他点点头。目送着父亲朝校门口走去,我忽然看到,他肩上有一块白渍渍的印迹,那是刚才扛米袋子时留下的灰。我张张嘴想喊住他,帮他拍掉,他已走远了
⑤父亲不是个文化人,说不出什么思想深刻的话语。但那句 冬天快过去了 的喃喃自语,胜过我读过的任何诗句,给我以鼓舞,教我对未来充满期望。
⑥去年春节期间回故乡,又逢大雪。中午,屋檐在阳光下滴答落水。父亲望着屋外,对绕膝的满堂孙辈吆喝着: 出太阳啦,出去玩吧。冬天过去了。 父亲的话使我一下子生出万千感慨。今天的生活已经彻底告别了 冬天 ,与年少时相比,即使用四季如春来形容也不过分,但父亲教给我们的 熬过冬天 的体验使我终身难忘。有了这样的体验,其实就是拥有了一种力量啊。感谢你,父亲。
1、全文详细写了哪两件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2分)
⑴ ;⑵ 。
2、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2分)
⑴ 
⑵ 
3、古人说: 不动笔墨不读书 。读书动笔是我国传统有效的读书法。请按要求勾画圈点。
⑴用 ~~~ 在选文⑤⑥段中画出一处概括父亲朴素的语言对我影响至深的句子。(1分)
⑵在第③段中,用 ○ 圈出表现 我 要向父亲要钱时矛盾心理的一个词语。(1分)
4、短文描写细腻,情真意切,读来令人感动。选择文中最令你感动的一处,写出你的感想。(2分)
答: 
 
5、根据你对短文主旨的理解,依照下面画线的句式,续写句子。(2分)
父爱如山,造就我一种坚韧刚毅的性格;父爱如 ,
 。 
三、作文(50分)
生活中,你可能会有许多疑问和困惑,也可能会有许多你想知道的奥秘。请以《谁
能告诉我 》为题,写一篇文章,来表现你的疑惑、好奇、幻想或探索等。要求:①文体自定,可写成记叙文、议论文、散文或童话、科幻小说等等,但要注意文体的规范和内容的统一;②字数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题答案
一、1、A 2、D 3、D 4、B 5、B 6、A
7、⑴借问行人归不归 ⑵子欲养而亲不待 ⑶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⑷十五从军征,八十使得归。⑸我心伤悲,莫知我哀。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二、(一)1、抓住 卧 最喜 无赖 分析,表达出喜爱、童贞、童趣即可。
2、描绘出一派清新、恬淡、闲适、温馨、美好、和谐的田园生活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欣赏)之情。 
(二)1、C 2、D 3、A 4、(1)你美极了,徐公怎么能够比得上你呢?
(2)我的确知道没有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
(三)1、 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怎麽也不会放他走的! 无尽的思念和后悔
2、悔恨;诸葛亮;周瑜;被诸葛亮三气而死 
3、⑴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⑵在内容上,结尾扣题进一步突出 永久的悔 ;在结构上,呼应开头,照应题目。
4、示例:同意;我们要做一个有孝心的人。不同意;从 忠孝 两难全来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5、(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四)18、(1)父亲背弟弟去看病;(2)父亲为我送米。
19、(1)父亲触景生情而引起的自言自语。(2)父亲对我的安慰、激励(或父亲教导我藐视困难、憧憬未来。)(表达基本正确即可。)
20、(每小题1分)(1)例:① 但那句 充满期望 ② 父亲的话一下子让我生出万千感慨 ③ 但父亲教给 一种力量啊。  (2)磨蹭。
21、(答案略) 22、(能体现比喻的修辞方法和前后句的连带关系,扣住父爱的温暖、博大写即可。)(答案略)
三、作文(略)
标签: # 父亲 # 母亲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