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工程进度管理如何有效应用BIM系统
背景:建设工程大型化、复杂化的趋势,对进度管理系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建设工程项目的一大特点就是许多不同的参建方要在有限的场地上开展大量不同的工作,这就必然会因为等待人员进场、工程返工、不必要的人员和设备的移动、过多的材料存货等而导致大量的时间浪费。如何在产生最少浪费的前提下实现持续顺畅的工作流就需要高效的进度管理。
随着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技术的广泛应用,这一建筑工程业“革命性“技术,具有可视化、多视角、协调、模拟、目标优化等功能,为进度管理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传统的进度管理系统主要依靠人工操作来完成,用户向进度管理人员提供、索取进度数据,进度管理人员负责更新进度数据并发布进度信息,整个系统设计思维模糊,缺少界线清晰的子系统,不利于系统的自组织和自运行,进度信息的可获取性、及时性和准确性都不高。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企业内现行的进度管理系统主要存在或部分存在着信息化程度低、不支持可视化、循环周期长、缺少末位计划者参与、不利于目标优化和协同等缺点,那么基于BIM系统的工程进度管理又将是如何有效应用的呢?
基于BIM的进度管理系统的整体框架
基于BIM的进度管理系统依赖的BIM信息平台可划分为三大界限清晰、逻辑性强的子系统,分别是信息采集系统、信息组织系统、信息处理系统。
子系统
信息采集系统负责自动采集来自业主方、设计方、施工方、供应商以及其他项目参与方的有关项目的类型信息、材料信息、几何信息、功能构件信息、工程量信息、建造过程信息、运行维护信息、其他属性信息等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一切信息。
信息组织系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它按照特定规则、行业标准和实际应用需要对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的信息进行编码、归类、存储、建模。
信息处理系统则是利用信息组织系统内标准化和结构化的信息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为项目各参与方提供施工过程模拟、成本管理、场地管理、运营管理、资源管理等各方面支持。信息采集系统、信息组织系统、信息处理系统三者之间是一种层层递进、前者是后者基础的关系。
基于BIM的进度管理系统的流程
以下从总进度计划、二级进度计划、周进度计划、日常跟踪四个层面对BIM进度管理系统的流程进行梳理:
1.总进度计划
总进度计划的建立是整个流程的开始,在这个阶段总进度计划编制小组利用从BIM数据库中获取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尽量从实质上把握各单位的实施情况,编制一系列高层级的活动和工作包,确定开始和完成时间,完成对主要设备和空间等资源的高层次分配。这些工作都可以由现有的进度计划工具完成。
2.二级进度计划
二级进度计划的制订,其编制过程可以按照以下顺序:
①用WBS的分解模式将高层次的活动分解为较小的、更容易控制的工作包;
②以活动间联系的形式定义逻辑和工序,计算工程量,计算劳动量和机械台班数,确定持续时间;
③利用编制项目进度计划的相关软件产生施工进度计划,分配设备和物料。总进度计划和二级进度计划应该由总承包单位和主要的分包商共同制订。这两步可以参照传统的进度计划编制方法,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活动要使用BIM界面,通过这个BIM界面将BIM数据库中的建筑组建和活动联系起来。这一过程可以利用现存的一些软件来实现。
3.周进度计划
周进度计划是以末位计划员系统概念为指导,在二级进度计划的基础上编制出来的。它可以分为两步:
首先,每个施工队伍需要根据计划开始时间和优先级从二级进度计划中选择他们在下一周里可以执行的工作包,做成一个候选工作包集,为周进度计划制订会议做准备;
其次,分包经理和他的施工班组长们可以根据“建筑组件”这一属性将工作包分解为候选任务,并将它们按照工作类型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包商经理可以通过将符号拖动到特定一天的特定施工队伍的方式来分配和安排任务。
除了施工班组长创建和分配的任务之外,还有两种特别的任务:由该施工班组长安排给另一施工队的工作和其他施工班组长分配给该施工队的工作。
4.日常工作
日常工作的制定是在周进度计划的基础上完成的,与每周内工作的执行同时发生。施工班组长可以通过它获知工作计划,并且在需要的时候有权与其他工人们一起协调工作计划。这里需要一个专业的模型界面来显示每一位施工班组长的任务,可以通过大型的触摸屏来传递信息。这个界面不仅可以根据需要传递过程和产品信息,还可以实时收集过程信息。
施工班组长利用它来报告任务的开工、暂停及原因、完成、更新状态。一些对任务的执行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比如设备抛锚,设计错误等就可以通过它进行上报。系统服务器根据预先设定的工作流自动提醒相关负责人来解决问题。如果某一施工班组长需要改变一项任务的执行顺序,他就可以通过触摸屏发起对话,与项目计划者和其他相关施工班组长进行协商,以此来维持整个工作计划的稳定性。
来源:项目经理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