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告诉你,一个人是怎么失去别人尊重的
作者:百合
来源:时光雕刻的萝卜花 (ID:shiguangdiaoke720)
一个人的财富可能是拜家庭所赐,一个人的地位也与背景运势有关, 但唯有别人对你的尊重,要靠自己挣。
贾琏偷娶尤二姐后,小厮兴儿卖力地向新奶奶演绎贾府诸事,介绍自己的岗位和职能时,说了这样几句话颇令人玩味:
“我是二门上该班的人。我们共是两班,一班四个,共是八个。这八个人有几个是奶奶的心腹,有几个是爷的心腹。奶奶的心腹我们不敢惹,爷的心腹奶奶的就敢惹。”
奶奶的心腹爷的不敢惹,爷的心腹奶奶的就敢惹,说明爷的心腹们怕奶奶,奶奶的心腹们不怕爷。
听起来有点绕,简单说就是打狗还要看主人,下人们的态度折射的是主人在他们心里的地位。
显然,贾琏的存在感偏弱。
贾琏为人公认的好。从不为难下人,不像凤姐,动不动就要将下人“拉出去打二十板子”,或者“跪上瓷瓦子,太阳下面晒一天”,要不就威胁“仔细你的皮”。
他与人为善,温厚大度,见过世面,言谈机变去得,偶尔有一点幽默和小滑头,不喜欢跟人争上下高低。
这种个性与人群相融度较高,一般人缘不错,牌桌上是个好牌友,酒桌上是个好酒友,需要撑场子时也很拿得出手。
可是,在自己家里,连跟着伺候他的人都受气,难道全是因“人善被人欺”吗?
也未必。
红楼一读再读,便读出贾琏这个可怜之人的可厌之处。
第十六回,贾琏和凤姐正在相对吃饭,贾琏的乳母赵嬷嬷来了,两人连忙让饭,凤姐一下让尝火腿炖肘子,一下让喝惠泉美酒。
赵嬷嬷却说:“我这会子跑了来,倒也不为饮酒,倒有一件正经事,奶奶好歹记在心里,疼顾我些吧。”
原来是给自己的两个儿子求差事。在此之前,她已经求过贾琏了,没什么用:
“我们这爷,只是嘴里说得好,到了跟前就忘了我们......我还再四的求了你几遍,你答应的倒好,到如今还是燥屎。”
燥屎,意即事情搁置不办。
她拜托过贾琏不止一次,但他只答应不办事。
万般无奈之下,她只好改求凤姐:“所以倒是来和奶奶来说是正经,靠着我们爷,只怕我还饿死了呢。”
凤姐当即一口答应下来,喂了颗定心丸:“妈妈你放心,两个奶哥哥都交给我。”
她一边替贾琏打着圆场:“你从小儿奶大的儿子,你还有什么不知他脾气的?拿着皮肉倒往不相干的外人身上贴。”
一边又借着“内人外人”的话嘲笑了贾琏一番。
赵嬷嬷听得心花怒放,从开始的“我不为饮酒”,变成了痛饮:“我也乐了,再吃一杯好酒。”,因为“从此我们奶奶做了主,我就没得愁了”。
善哉凤姐。王昆仑先生说过:“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就这一件事上而言,办得可比贾琏够意思多了。她给出的这份温暖人情,让赵嬷嬷终于放下了心中大石头,能长出一口气,今晚回去能睡个好觉。
在此之前,为了儿子们的生计,这个老太太不知道在家里眼巴巴地存着热切希望,熬煎苦盼了多少白天,辗转反侧过多少长夜,甚至受着儿子们的催促与埋怨,又不得不老着脸,一而再再而三地求告贾琏。
希望就像气球,一次次膨胀又一次次干瘪。
原以为自己面子够大,这不是什么难事,哪想到竟会这么曲折艰难。
赵嬷嬷求托的这件事很让贾琏为难吗?
在贾府,年老的仆人历来有体面,安排子女接班就业是不成文的规矩。
奶妈们的地位更是不一般,同是告老还乡的奶妈,李嬷嬷的儿子李贵就跟着宝玉,赖嬷嬷的两个儿子都成了管家,像小红、鸳鸯、春燕这些家生小丫鬟们那更是多了去了。
赵嬷嬷想给儿子谋个差事的要求不违规,并非特例。就像凤姐嗔责贾琏时说的:“你疼顾照看他们,谁敢说个‘不’字儿?”
赵嬷嬷在求情时也说:“幸亏我从小儿奶了你这么大。我也老了,有的是那两个儿子,你就另眼照看他们些,别人也不敢呲牙儿的。”
年少时读这一段,眼睛打滑一呲溜就过去了,只觉得这老太太真能倚老卖老。
如今多少经过一些小烦小难,方懂“不借人为富,不求人为贵”的道理,再看这一段,竟觉心酸漫淹:这哪里是倚老卖老,分明是老而弥弱的低声下气。
史铁生说过:“真正的理解是设身处地。”
诚哉斯言!
《红楼梦》就是这样一本书,洋洋洒洒浩浩荡荡,其中无数情节闪过,不见得当时留意,但是在今后漫长的岁月里,必然会一一再看见它们。
回头说贾琏,此一刻的他除了讪笑吃酒,再也不见往日的巧舌如簧,嘴里只剩干巴巴的两个字“胡说”。
不仅仅是胡说,凤姐是借玩笑揭露贾琏的真面目:有一种拖延消极,叫冷漠不上心。
当别人来向你寻求帮助,能办不能办做出判断后,尽快回复,是为教养;
答应别人要办,就守信,暂时有情况就回个话,不叫人傻等,是为厚道。
执行力有时候是情商问题,情商问题又有可能与人品有关系。
你要知道,在你眼里可以放一放的小事,可能正是别人生活里的大事。
身陷困境中的人们正如何寄希望于你,也许焦头烂额、茶饭不思,每一小时可能都忐忑不安,甚至心急如焚。
特别是那些在乎你、信任你的人,尤其如此。
无论何种原因,拖延答应别人的事,说好听点是缺少同理共情之心,本质上是没把求你的人放在心上,彼此之间不对等——如果是这样,不如不答应,不要考验人的耐心。
当然有意不办,或者想借此做某种交换的不在讨论之列。
被凤姐暖热的赵嬷嬷,从今往后在自己心灵的天平上,怎么不会偏向凤姐多一点?
就算贾琏是吃自己奶长大的奶儿子。也会对前者多一层感激尊重,默默在心里给后者减分。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凤姐弄权专权不假,威重令行之时,对来求告的人,决定帮助便当即着手。
比如对刘姥姥,一面说着“大有大的艰难去处”的话,一面出手给了二十两银子让她过冬,再给一吊钱雇车回去,为后来的巧姐积下了福报。
利落可靠给办事,是人们对她的印象。这样的人,时间一长别人怎么会不尊重敬畏她?
而贾琏,以他自己那拖沓的行事风格,下人们也只维持一点表面上的恭敬罢了,威信是不大有的。
想要失去人们的尊重很简单,承诺别人的事情不守信,不了了之,让别人知难而退或心冷心寒就行了。
第二十四回,宗族穷孩子贾芸想在贾府求份差事,先找贾琏,贾琏说本来有个差事,但凤姐再三求他让给了贾芹,便让贾芸后天再来。
贾芸想了一路,决定改换门庭,去求凤姐。
贾芸得到种树的差事后,对凤姐如此说:“早知这样,我竟一起头就求婶子,这会子也早完了。谁承望叔叔竟不能的。”
实际上,这差事贾琏已经替他说得差不多了,最后让凤姐落了人情,长了威信。
贾琏冤,也不冤。他的问题出在回复不及时不透明。
一个人的财富可能是拜家庭所赐,一个人的地位也与背景运势有关, 但唯有别人对你的尊重,要靠自己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