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功修炼要领--五内心法
![桩功修炼要领--五内心法](https://pic1.boleren.cn/img/桩功修炼要领--五内心法.jpg)
应如何对“独立守神、抱圆守一”进行深层次的修为 近几年,笔者只要求初炼者“站”,站久了,要领自在其中,笔者的观点是:在实践中掌握要领,在实践中认识其道理。“守神”是通过具体意识诱导 意念来实现的。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摸索,认识了“守神”的具体内容 麻、热、胀,这三字最能体现人体生命运动在炼功状态下的生理反应、生理需要。在气功态下实施贯彻“麻热胀”为基础的生理反应的过程中,笔者又总结出了五法:内想、内视、内察、内听、内息。
五内心法:
1内想: 首先要想“麻热胀”。从人体表皮下肌肉层,内脏器官层到深层骨骼层,都要慢慢地逐步想起来。内想就是用神、定神、守神。麻热胀内想的主印容。如果没有内想,守神就成了一句空话,而无内容的”守神”,也极易跑神、走神、忘神.实践证明:即使是有了“麻、热、胀”的具体意念内容。初习者仍易跑神、走神、忘神.
2:内视: 就是往体内看.古励之为“返观内照”,“内视”和“内想”同步进行。如“内想”腹部麻热胀时,视觉神经会自然而然地看到腹部,看腹脏内想麻热胀的过程中概么变化.初炼阶段,内视效果不明显,有内视和无内视踉什么显著的区别,到了中、高级阶段却不相同了,;稍一内视,体内的血液、肌肉、内脏、器官、骨骼、血键等,都会展现在内视的“荧光屏幕上”。一清二楚,体内的“花花世界”暴露于眼底.
3:内察: 就是体察,在内想、内视的舰上同步进行.只要内视、内想了,就必然伴有内察,内察就是体察内视、内想过程中体内的诸多变化.当人们集中精神关注外部客观事物时,或聚精会神思考某些问题时,会把自身统统忘掉的,不可能关注到体内的变化。可如果把注意力移向自己的体内,又加上内想(麻热胀)、内视、内察等科学方法,体内的反应就会逐渐显现出来,那么微妙、那么新奇,会让你体悟到人体内部世界的奥妙无穷。例如:内想麻热胀时,你体察麻热胀的程度,三者的关系、变化等,会使你感悟到“独立守神”的复杂和其对生命运动的意义。
4:内听: 是在内想、内视、内察的基础上又一守神的组成部分。桩功的初级阶段,内听是无意识的,可有可无的,到了桩功的高级阶段,内听的作用意义就很突出了。 由于“五内”的长期体内实施运用,气功态下的体温会逐渐升高(超过常温), 体内生化反应强烈。首先,是胃肠的蠕动声,接着是各关节在稍加扭转的摩擦声、气血运行中的流动声(中级阶段才能听到)。到高级阶段,由于体内生化反应更加强烈,常人不能出现,也不能听到的“嗡嗡声”、“嘶嘶声”和其它偶然出现的响声交织在一起,使体呈出热闹非凡的音响世界。
5:内息: 在修炼过程中,呼吸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修炼者大多是喉部、胸部呼吸、周身毛孔呼吸表现不明显,此时人体的呼吸系统呈不协调、不稳定、不均匀的状态。修炼到达中级阶段3-5年, 这种不协调、不稳定、不均匀的呼吸状态,逐渐过渡到协调、稳定、均匀的呼吸状态,呼吸原由喉部、胸部逐渐过渡到腹部呼吸,原来周身皮毛呼吸由不明显逐步明显起来。此时修炼者最易患感冒,不用在乎,继续炼功,不大一会感冒就会消失,忽然间凉风一来,鼻孔又不通了。记得笔者在这个时期曾一天患过多次感冒,都是不药而愈的。修炼到这个阶段还易跑气,如从百会穴、印堂穴、内劳宫穴、气海、会阴、脚底涌泉穴等穴位、部位往外溢气,稍加注意,会有明显的感觉,此时采取“内息”的意念,跑气现象会立刻停止。
当修炼到了中级阶段,全身肌肉较松驰了,全身毛细血管绝大部分都处于扩张状态中,修炼者越是感到轻松愉快、舒适有力,体内正气越是容易散发到体外。气功态下感到无比愉悦,收功后却疲劳乏力,沉沉欲睡,这就是内气外耗造成的。以往经验告诉我们,在修炼的过程中身心任其自然,不喜不忧,不要过分求舒畅,这样可从主观上减少内气外耗的程度。这阶段是内气外耗的必然阶段,可充分发挥“内息”的作用,有效地减小内气外耗。
修炼到了精满浑圆身时,即出现“浑圆光”的前夜,内想、内视、内察、内听则无关紧要了。因为经过长期的“五内”修炼,前“四内”已成习惯,习惯了就成自然,自自然然地融化于生命运动中,毋需再要求四内了,这就是修炼由必然向自然的过渡。 内息到了高层次,也会由必然向自然阶段过渡。由不习惯到习惯,再由习惯到自然.此时修炼者会出现周身全方位的呼吸,平时察觉不到有呼吸,又似乎全身都处在呼吸中。
开始修炼应以“内想”(麻热胀)为主,逐渐加上“内察”和“内视”,切不可急于求成。有时忘记了“三内”,只要坚持站下去,回过神来再体会“三内”的内容,“内听”与“内息”也是在前“三内”的基础上逐步掌握的,炼功时也常会忘记,不要紧,想起来再体会,坚持下去,一定会自然掌握的。 到了高级阶段,“五内”已融为一体,不可分开了,应同时兼顾,同步进行,如果用时兼顾不到,说明修炼的时日不到,只好耐心修炼下去。到了能同时兼顾的时候、也是“五内”淡化的开始,它由淡化逐渐过渡到不存在,在大脑中自然消失,或在大脑中存有模糊的概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