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中心摩天大楼里看敦煌三窟、“马踏飞燕”

12-29 生活常识 投稿:眼热
在上海中心摩天大楼里看敦煌三窟、“马踏飞燕”

摘要:展现丝路文明发展脉络。

“丝路敦煌·幸福生存”文化艺术展4月28日在上海中心展览馆开幕,展出117件(套)文物,其中一级文物达25件(套),二级文物13件(套),不少展品都是首次到沪展出,包括国宝级珍贵文物“马踏飞燕”。展览以敦煌为中心,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春秋战国的金器,到汉朝的书写工具、隋唐鼎盛时期的文物,清晰地展现丝绸之路与河西走廊在人类不同时期的生活脉络。

铜奔马也称以“马踏飞燕”,或“马超龙雀”,上世纪80年代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并一直被沿用至今。据悉这也是铜奔马第一次走出甘肃省外出展览。

近距离感受墙壁中的博物馆

此次展览中等比复制的三个洞窟(榆林第29窟、莫高窟第220窟、莫高窟第285窟)都是敦煌中有代表性的精华洞窟。与以往的临摹复制的洞窟不同,此次复制的洞窟系敦煌研究院采用高清数字所复制,更接近洞窟的真实原貌。其中榆林第29窟是采取了新技术后的首次对外展示,集中体现了敦煌研究院近年来文物数字化保护的成果,展现了“数字敦煌”的魅力。

敦煌壁画素有墙壁上的博物馆之美誉,在三个复制洞窟里,观众可近距离欣赏壁画细节,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比如,在莫高窟第285窟的墙壁上,就有古代战马“具装铠”的形象。据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员介绍,自东汉末年开始,具装铠就是重型骑兵的标配,战斗力极强,也是当时非常昂贵的一种兵器。曹操曾经在《军策令》中说 “本初(袁绍)马铠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 以对比自己和袁绍战斗力的悬殊差距。

该洞窟除了佛教题材外,也有不少民族传统神话的呈现。在壁画中,可以看到手持矩规,人面蛇身的伏羲和女娲形象,可见他们作为创世之神深受人们的喜爱。当时人还有对自然神的崇拜信仰,雷公、电母、风神、雨师的形象都出现在壁画上,此外还有佛教的飞天和道教的羽人形象,这也体现了文化的融合。

莫高窟第220窟是莫高窟最具有代表性的初唐洞窟之一,它是由表层宋代绘制千佛剥离后发现的。在该洞窟里,可以看到大量有关音乐、舞蹈的图像文献。壁画人物身上精美的服饰体现出唐代丝织业的发达,也说明丝绸之路带给敦煌的繁荣。据记载,当时上元灯会的繁荣景象以长安为第一,敦煌第二,扬州第三;壁画下方的大型舞乐场景据说就是根据上元灯会的场景创作的。莫高窟壁画记载的乐器达到44个种类,在该洞窟中,可看到手鼓、排箫、笛、古琴、琵琶、箜篌等。两边的六幅胡旋舞人物形象可以连成完整的舞蹈动作,从中可见舞者使用脚跟跳舞,这也是胡旋舞的一大特色。

榆林第29窟保存了大量的西夏历史文化遗迹,窟内遭受了不同的损害。在壁画中,可以看到西夏供养人的形象,以及用汉字偏旁组成的西夏文字。在门的右侧有女供养人的形象,为研究西夏妇女风貌及衣冠服饰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体积最大的展品——复原“西戎贵族出行车舆”,此车根据马家塬墓葬M14出土的1号车复原,展示了我国目前最新考古研究的成果。

标签: # 敦煌 # 洞窟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