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中国人是迟钝不自知的歧视者本尊

12-29 生活常识 投稿:若隐若现
有些中国人是迟钝不自知的歧视者本尊


希思罗机场免税店涉“歧视”事件


上周,伦敦希思罗机场World Duty Free免税店打工的中国留学生在微博发布长文,指出店内区别对待中国游客。原本购物满79英镑即可获得八折券的优惠政策,在面向店家的首要客户群——中国顾客时,门槛提高至1000英镑。


中国留学生爆料希思罗机场免税店潜规则及网友评论


此次曝光在互联网各平台发酵后,World Duty Free的推特和脸书遍布网友的质问和批评。稍后,店方有恃无恐的发布了一条闪烁其辞、避重就轻的“道歉”声明:“我们向所有未感到平等与尊重的顾客,表示诚挚的歉意”,对于事件本身的来龙去脉、处理结果则避而不提,没有做出任何事实性澄清。


World Duty Free致歉


对此,发表评论:“希思罗机场道歉了,但追问不可停止”,直指World Duty Free违反英国平等法案(Equality Act)中“禁止商家对客户提供不平等的产品和服务”的条款,并鼓励中国消费者“勇敢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


毫无疑问的,World Duty Free免税店分别对待华人顾客是一件极之下作、土鳖、无赖的歧视事件。除了谴责之外,我也在想,为何中国游客为西方带去了丰厚利润,却无法获取相应的尊重?为何商家专挑中国游客这枚“人傻钱多”的软柿子? World Duty Free免税店施行差别对待并非一日之寒,为何在留学生小哥爆料前,其他华人顾客对歧视浑然不觉?


原因之一是,大多中国人缺乏普世教育,甚至自己就是不自知的歧视者本尊,因此在自身遭受到不平等待遇时也觉得无所谓。阿三、猴子、毛子、棒子、鬼子、黄泛区、青岛的大虾、雪乡的客栈、丽江的“放荡女游客”……我们生活和商业秩序长久如此。


将人按肤色、区域、族群划分高低等级,看对象下菜,使用歧视词汇,放在欧美都足够惹上官司花上大笔律师费了,但在我国,从官方到民间都没有引起可以付之法律的重视。


去年媒体曝光一张美团点评的内网招聘截图:“不要简历丑的,不要研究生博士生,不要开大众的,不要信中医的,不要黄泛区及东北人士。”稍后,美团官方发表声明,因地域歧视、爱好歧视等不当言论,对撰写该信息的员工作出辞退处理。


年三十晚上, 我在看网络春晚直播,从小被加拿大政治正确影响的老公目瞪口呆的指着一个小品问我:“脸是涂黑的吗?不会被人说歧视吗?”


人们显然并未意识到对族群的刻板印象也属于歧视的范畴。由此亦可见,相对于西方半个世纪以来孜孜不倦推行普世教育,国人对于政治正确和人类平等的认知多么缺乏敏感度。正是这种漠视,助长了World Duty Free这种无良店家一步步逾越底线,在小心对待黑人、印度人、穆斯林的同时,敢于肆无忌怛的欺负中国人,因为他们知道中国人对于歧视问题不感冒,即使感觉不妥,也不会认真问责。




中国人对于种族歧视的定义缺乏了解


2016年,某国产洗衣液品牌的一则广告在多家国内媒体平台播放后反响平平。然而,却在youtube,facebook上引起了悍然大波。


在视频中,一位黑人被女友喂了洗衣溶珠后塞进洗衣机。之后,从洗衣机中钻出一名白皙的亚洲男性。


在面向美国高中生的采样调查中,观看完这一广告的青少年普遍感到三观炸裂,难以置信。 “这是歧视!” “这是歧视吧,这个在亚洲可以播出的吗?”


尽管有国内网友辩解,广告并非歧视,而是一视同仁。但在调研中,学生们普遍认为“将黑皮肤洗干净”这个创意蠢不可及、很不恰当。之后,在观看完将屌丝白人洗成健硕黑人的意大利原版广告后,大家同样认为,“有色的才是最好的”(colored is better)这种反向思维也有不妥,并建议:不管本意如何,传媒中都应该避免出现种族调侃,以免引起他人不快。


在另一则面向中国留学生的调查中,得到的回应与美国高中生们基本一致。在批评广告创意不妥之外,留学生们还提到“中国对种族歧视的意识不强,拍摄广告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带有歧视性的玩笑”。


2013年,我写过一本书《他们的中国》,采访了三十余名在北京、上海生活的外国人。与西方的隐性歧视相比,受访者普遍对于中国人坦坦荡荡,毫不遮饰的性别、种族、年龄、地域歧视, 感到诧异和困惑。


一名曾经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因为长得像球星乔丹而做过不少广告的黑人小伙儿说:“同样是美国人,白人总能得到优待,而我就被叫做黑鬼。”


与此相反的是,一名白人女孩对我说:“我跟人们说我来自南非,对方总是大吃一惊。他们不知道非洲有480万白人。”


还有许多受访者表示对于中国人顺口就来的“犹太人很聪明,黑人又穷又懒,美国人性开放”这些种族刻板印象十分不满。



根据维基百科词条,歧视是“主张遗传的肉体特质决定人性、智商、道德等等文化及行为”的特性。相对于谷歌工程师发表“女性不适合科研工作”言论被辞退;加拿大小学生因为一句“我讨厌叙利亚人”被停学;中国对于歧视的敏感程度所距甚远。


上个月,Ebay和亚马逊同时下架了一批“中国男孩服饰”,原因是店铺使用了一张白人男孩用手指将眼角拉起的照片,被投诉“加深种族刻板印象”。此前,亚马逊以同样的理由下架了一批万圣节使用的道具“阿拉伯鼻子”。



我们为什么需要政治正确?


要说中国人的歧视问题有多么严重,成什么气候,好像也没有,更谈不上暴力和迫害。但是中国人的歧视精神体现在细节和广度上却是五花八门,叹为观止,更重要的是——迟钝不自知。


2008年奥运会前夕,郭晶晶在回答“谁是你北京奥运会最强竞争者”时,语出惊人: “就是俄罗斯的帕卡琳娜和加拿大的那个胖子(布里斯·哈特莉)。”此言一出,众人哗然,次日更是登上加拿大报业头条。对此,郭晶晶十分不解:“不知为何会闹到那么大。”


在英语世界,“fat”是一个跟“瞎子”、“瘸子”、“聋子”同类的身体歧视词汇。即便一个人真的很胖,你也不能用说“fat”,而要用“big size”。即便在中文里,用身体指代对方也是没有礼貌的。


有人在中国街头随访,问一对情侣:“你们觉得白人比较帅还是黑人比较帅?”


男孩信誓旦旦的回答:“白人帅。”女孩再笑嘻嘻的加上一句:“White foreigner。”浑然不觉这样的对话有什么不妥。


我刚出国上大学时经常在网络论坛流连。一次聊天时我随口而出“我不喜欢日本人”,同学们顿时大惊失色。学姐赶紧将我拉到一旁教育:“你可以说由于日本以前侵略过中国,所以中日之间有芥蒂。但千万不能张口就称讨厌日本人,搞种族歧视是要被学校开除的。”



相对于在不断学习和自省的年轻一代,老一辈中国人更加显得无可救药。


前阵子,一位在美国读博的朋友跟我抱怨,前来探亲的父母时时令她胆战心惊。老两口会看着路上的黑人发出“啧啧啧,看他真太黑了”的怪声,会盯着大胡子、扎头巾包的锡克教徒议论“顶着个鸟窝”,还会在地铁上大声点评“洋婆子的屁股真大,可以当麻将桌了”。


“我跟他们说了好几次不要这样,他们始终不以为然,反骂我不尊重父母。”朋友无奈的说。


歧视源于无知和势利。由于信息不完善,对外界接触有限,导致了我们是个歧视大国,并且存在很强的逆向自我歧视。与此同时,“政治正确”在西方国家早已作为一种强制接受的观念灌输了多年。


值得庆幸的是,在年轻一代身上,这种恶习在改变。去年,“90后社交潜规则”上了微博热搜,其中提到:“别以为胖子不介意,就能被你一直说胖, 别人可以自嘲,但你不能附和,遇到残疾人,看第一眼是本能,看第二眼是不道德。”


我认识的多位歪果仁朋友都不约而同的跟我夸赞过中国的年轻人:离开中国8年后再回来,忽然发现大家都在排队了;年轻人懂得为身后的人扶门;中国缺乏Samaritans(实在人),但是年轻人在改变这一切。


曝光希思罗机场免税店事件的小哥,正是一位留学英国六年的90后学生,遇到歧视与不公,敢于冒着被停职的风险挺身而出,据理力争,上诉总部,公之媒体,我真心期待着,歧视,这种陈腐的偏见会因为中国年轻一代的崛起而彻底改变。


只有知道什么是歧视,自己不做歧视者,才能不被歧视。


标签: # 中国 # 白人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