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女失贞,不如老妓从良

12-29 生活常识 投稿:若隐若现
烈女失贞,不如老妓从良


心   里   有   束   光    ·    眼   里   有   片   海

拾遗

物语

+



为什么好人做一点“坏事”就会被人说成道貌岸然,而坏人做一点“好事”就是良心发现?




01

昨天,一则新闻让我打了个寒颤:

一位叫“多宝”的网友为朋友打抱不平:

他的好朋友方超,

虽然只是普通工薪阶层,

却一直坚持资助几个贫困学生上学,

一资助就是9年。

但最近,方超突然被查出肝癌,

家庭经济便一下紧张起来,

再加上忙着做手术和化疗,

就中断了4个月捐助。

他为此很愧疚,便拜托好友多宝接手捐助。

于是,多宝接通了贫困学生家长的电话,

想说明方超现状以及自己接手捐助的事情,

可还没说几句,就遭到劈头盖脸的责问:

“现在什么情况我不想知道,

我已经几个月没收到钱啦!

你们到底还给不给!

我们是要靠你们走出大山的,你懂不?”

多宝想解释这个事情的原委时,

却遭到对方斥责:“你们就是骗子。”

听到这话,多宝心就寒了:

“方超资助了他家9年,到头来却被说成骗子。”


歌手丛飞曾遭遇著名的“白眼狼”事件


02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两个段子。

第一个:

甲不喜欢吃鸡蛋,

每次发了鸡蛋都给乙吃。

刚开始,乙很感谢,

但久而久之便习惯了。

习惯了,便理所当然。

有一天,甲将鸡蛋给了丙,

乙心里就不爽了,

她忘了这鸡蛋本来就是甲的,

甲想给谁都可以。

他与甲大吵一架,从此绝交。

第二个:

一个乞丐到一户人家乞讨,

一位年轻男子给了他十块钱,

第二天乞丐又去,

那位男子又给了他十块钱,

就这样,持续了两年。

第三年,乞丐再去乞讨时,

那位男子只给了他五块钱。

十天后,乞丐终于忍不住问:

“你以前给十块,为什么现在只给五块?”

那位男子说:“因为我结婚啦!”

乞丐大怒,啪地一巴掌打过去:

“他妈的,你竟然拿我的钱去养你老婆。”

那位贫困学生家长,

是不是像极了这个“乞丐”和“乙”?



03

再说说去年10月8日发生的一件事情:

这天早上凌晨三点,

有三个“惯偷”从网吧出来,

身上只剩下5毛钱。

于是便开始搜寻车辆作案。

终于,他们发现了一辆没上锁的车,

于是打开车门偷走了3000元现金。

三人偷钱后走到上塘河附近时,

突然听到有人大叫“救命”,

于是三人跳下河,救起一位落水姑娘。

但第二天,三人因盗窃而被警方拘捕。

于是,很多网友说:

“小偷还是有良心,算了吧。”

“这样的小偷,也是好小偷。”

大家纷纷为小偷说话,

希望他们免于惩罚,

而忘记了他们以前犯下的种种恶迹。



04

我为什么要讲这几个故事呢?

是因为我们生活中一直存在一种现象:

好人只要做了一件“坏事(错事)”,

就会遭到我们无尽的唾骂,

我们不仅对他以往做的好事视而不见,

还认为他原来做的好事都是有预谋的。

相反,一个坏人若做了一件好事,

我们往往就会对之赞扬千遍,

不仅看不到他以前的斑斑劣迹,

还认为他的本质一直都不坏。

民间有句俗语总结得特别好——烈女失贞,不如老妓从良。

一个烈性的良家女子,

因为偶然事件失去贞操,

就会被别人大骂为“荡妇”“贱货”。

而一个放荡的妓女,

就因为晚年不卖淫了,

大家都夸她“真难得”“有志气”。

洪应明在《菜根谭》里说:

“声妓晚景从良,一世之烟花无碍;

贞妇白头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


05

为什么好人做一件坏事(错事)就被全盘否定,

而坏人做一点好事就是良心发现呢?

我讲完两个“效应”你就明白了。

第一个:损失憎恶效应。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

曾做过一个著名实验,

他对一群实验对象说:

“向上抛出一枚硬币,

落地正面,你就赢100美元;

落地背面,你就输100美元。”

你会参加这个赌局吗?

大部分实验对象选择了拒绝——对他们来说,失去100美元的恐惧,远比得到100美元的欲望要强烈得多。

接着,卡尼曼改变了实验方法,

他先给每个人发500美元,然后说:

“你现在面临两个选择。

一个是:立马退给我250美元。

一个是:抛硬币,正面朝上,这500美元全还我;背面朝上,你不用退任何钱。”

结果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抛硬币,

为避免250美元损失,他们甘愿冒险。

卡尼曼总结这个实验时说:

我们天生就对“损失”更加敏感,

为了避免损失或找回损失,

我们常常会失去理智和判断。

那个贫困学生家长为什么大骂方超为骗子?

就是因为他一直习惯了“得到”,

所以当他失去“已经习惯了的得到”时,

就会因“损失”而产生“憎恶”心理。



06

第二个:期望管理效应。

损失憎恶效应发现了一个现象,

就是在获取和损失相同的价值的东西时,

损失的痛苦要比获得的快乐强烈十倍甚至几十倍。

如果说做好事,

价值输出是+1,评价是+1。

那么做坏事或错事,

价值输出就是-10,评价是0。

因为最差评价就是0,

做再多坏事的评价都是0。

好了,现在我们来看一个推演。

村里面有两个年轻人,

一个叫张三,一个叫李四。

张三做了10件好事,

他的价值输出就是+10,评价是+10。

但他再做了一件坏事呢,

价值输出就是-10,评价是-10。

他的总价值输出变成了0,

他所得到的评价也变成了0。

李四呢,做了10件坏事,

他的价值输出是-100,但评价是0。

因为0就是最差评价了。

但李四做了一件好事呢,

他的价值输出增加了+1,评价增加了+1。

他的总价值输出虽是-99,

但他得到的评价却变成了“0+1=1”。

这就是好人做一件坏事(错事)就被否定,

而坏人做一件好事就被欣赏的原因所在。



07

我为什么要解剖这个事情呢?

我想告诉大家几个生活的哲学。

第一个:要做会“作恶”的好人。

“伸出你的猫爪”在天涯发帖诉苦:

三年前,他们一家在城里买了房,

然后从农村搬到了城里。

当时,他妈妈的一个闺蜜,

刚好和老公离了婚,没地方住,

于是猫爪一家就让她暂住在老房子里。

这位闺蜜,不给房租就算了,

一遇到房子里的东西出了问题,

她不仅不管,还让猫爪出钱去修。

后来,猫爪妈妈得了癌症,

急需用钱,便想把农村的房子卖了。

结果,这闺蜜竟然不让卖:

“你卖了,我住哪儿啊。”

在中国,做好人的成本是很高的,

所以,千万不要做老好人。

“你每天都给一个人糖果,

哪天不给了,他就会恨你。”

当然,我并非倡导大家不做好人,

而是倡导要做会“作恶”的好人。

什么是会“作恶”的好人?

就是要懂得有节制有拒绝的做好事,

不要让别人对你寄予过高的期望,

更不要培养别人一直索取的习惯,

不然你的生活成本会非常高昂。



08

第二个:不要对好人太恶。

1997年5月,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访问中国时,

在《焦点访谈》上讲了个故事:

我上中学的时候,有一天,

老师走进教室,拿出一张白纸,

然后用笔在上面画了一个黑点。

老师问:“这是什么?”

我们齐声说:“一个黑点!”

老师再问:“你们只看到一个黑点吗?”

我们回答:“对啊!”

这时,老师说:

“孩子们,你们不能这样。这首先是一张白纸!”

同学们终于懂得了老师的意思:

“不能因为一个黑点就看不见整张白纸,

不能因为一两个错误就彻底否定一个人。”

“不要对好人太恶”包括两层意思,

一是我们要懂得宽容,

不能因为一个好人偶尔做了错事,

就将他一棒子打入十八层地狱。

二是我们要懂得感恩,

不能像那个贫困学生家长,

把习惯索取当成理所当然。

要谨记一句话:

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


刘鑫在微博庆祝


09

第三个:不要对恶人太善。

1月20日,刘鑫在微博晒公证书,

称“真相会迟到,但永不缺席”,

还配文字说:美美的。

看到她的这个庆祝,

我想起了季羡林先生的一句话:

“我观察了几十年发现:

坏人,同一切有毒的动植物一样,

是并不知道自己是坏人的,是毒物的。

而且我还发现,坏人是不会改好的。”

我讲一件琢磨先生说过的事情:

一个女生正在酒店打工,

突然接到朋友电话,说带她去致富。

不用猜你也知道,就是搞传销。

到了北海后她就被朋友关在房间里,

相当于抵押给了当地黑社会,

然后,那个朋友独自逃走了。

这女生说:我感觉自己必死无疑。

各种侥幸,她竟然逃脱了。

重生后,她说:“我死都不会原谅那个朋友。”

回到上海,一个富二代爱上了这女生。

在一次聚会上,这女生又遇到了那个朋友。

她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请求原谅:

“我父母病重,如果当时不离开,就见不到父母最后一面了。”

这女生听得潸然泪下,就原谅了她。

过了一个月,富二代对这女生说:“我们分手吧。”

女生不明白:“为什么?”

富二代说:“我已经和你那个朋友同居了。”

这女生坐在黄浦江边,哭了整整一宿。

半年后,那个朋友又来找她:

“我跟富二代分手了,他有很多女人,幸亏你没跟他好。”

言外之意就是:幸亏我帮了你,你才没被他骗。

因为对富二代的同仇敌忾,

这女生又和那个朋友和好了。

再后来,那个朋友要买一套房子,

缺首付来找她帮忙,说自己无依无靠。

一把鼻涕一把泪,哭得黄浦江都涨水了。

于是,这女生借给了她20万。

但从此,那个朋友就没了音讯。

我讲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大家一个道理:

每个坏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

在这个价值观里,他坏的逻辑是自洽的。

所以千万不要期待坏人会变好,

哪怕他偶尔做了一件好事。

当你遇到坏人、恶人和一直索取的人时,

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他拉黑。


10

第四个:做事情的顺序很重要。

讲两个段子。

第一个:

有人问牧师:“我可以在祈祷时抽烟吗?”

牧师断然说:“No。”

另一人问牧师:“我可以在抽烟时祈祷吗?”

牧师回答:“当然,上帝鼓励人们随时随地向他祷告!”

第二个:

一男人对美女说:“我想和你一起睡觉。”

美女甩手就是一耳光:“流氓。”

另一男人对美女说:“我想和你一起起床。”

美女羞涩地回答:“你好浪漫哟!”

我为什么要讲这两个段子呢?

因为做事情,顺序太重要了。

先使“坏”再使“好”的效果,

要好于先使“好”再使“坏”。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领导表扬人时,总喜欢先抑后扬的原因所在。

前几年,一位老板很郁闷:

“今年效益不好,年终红包发不了多少。”

他怕影响士气,忧心忡忡。

一位朋友给他出了个主意。

于是他通过财务悄悄散布消息:

“今年效益不好,取消年终红包。”

消息一传出,全厂黯然。

腊月二十三,公司吃团年饭,

他在吃饭时突然发布好消息:

“尽管今年效益不好,但考虑到大家的辛苦,公司还是决定每人发两千红包。”

现场,立马掌声雷动。  



标签: # 他的 # 朋友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