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被日军肯定的中国军队: 火力猛, 装备一流, 打得我们抬不起头
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在大多数人心中多是昏庸无能的,尤其是末期的清朝,让中国在与世界列强交往时遭遇了很多不公平待遇,国人也因此受尽了屈辱。
按理讲,一个国家衰弱,那么这个国家的军队自然也是强不到哪去。印象中的清军就是这样,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甲午战争,中国落败与日本。
日本是个岛国,只有区区几千万人口,而当时的中国号称“天府上国”,人口多达四个亿。但是,即便是在条件悬殊如此之大的情况下,中国还是败给了日本,最终导致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这让当时的国人很不理解。
对于甲午战争的失败,李鸿章将其总结为“敌人实力强大,且武器先进,中国与之相比,实力相差太过悬殊。”他在上书给朝廷的奏折中就是这么说的。不过,真正去了解过这段历史的人就会知道,真实情况并非如李鸿章所言。
中日甲午战争前,中国刚刚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虽然中国切切实实是战败了,也遭遇了凌辱,但是实事求是的讲,当时的清廷却并未因此屈服。不仅没有屈服,还试图抵抗反击,我们最熟悉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句话,就是在那段时期提出并贯彻执行的。
在军队方面,清廷刚刚见识了英法火器的强大,所以在这方面也格外重视,在之后的几十年,时不时的就会为清军从国外购置的武器。甲午战争期间,与日本交战的淮军,其实就配备了从国外购买的武器,这些武器要比日本的要先进的多,甚至说是世界一流也不算过分。
但是怎么说呢,武器即便再先进,关键时刻能发挥多少,还有看具体使用的人。可惜的是,当时使用它们的淮军,就是一群“不堪重用”的人。
据相关史料记载,在甲午战争期间,与日本对战的淮军将领大多都是老将,他们虽然拥有先进的火器,但却并不懂得变通。在两军对垒时,甚至还采用冷兵器时代的战术,把大炮和火枪手排成一排同日本人作战。如此低劣的做法,使战争刚一开始,中国军队就处于了一边倒的劣势。
反观日本,虽然大多数人使用的是自产的单发枪,火炮也多是野山炮,但是他们却有着远高于清军的军队素养。一遍是毫无章法的乱打,一遍是训练有素的进击,两相比较,谁输谁赢,答案依然是跃然纸上了。
拥有先进的武器,却没有能与之匹配的指挥体系,这是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源所在。这点,作为对手的日本,比当时的中国统治者看的更明白。
对于此次战役,日本是这样评价他们的对手的:
关于清军步兵:他们两百人一队,装备着从德国购买的先进武器,指挥靠士兵扛着的两面大旗......没有看到严谨的军队,撤退时像一盘散沙......火力很猛,有时打得我们抬不起头。但是却没有章法,一味地乱开枪,不管在没在射程内,丝毫没有节省弹药的意识。
关于清军起兵:很让人敬佩,人强马壮,又擅长旷地战,我们完全不是对手。
关于清军炮兵:他们的火炮射程很远,威力很大,但是射击的准确度却很低,平均打出去十发炮弹,能在我们身边爆炸的,往高了算也就一辆发.....他们有个奇怪的习惯,喜欢在放置火炮的地方插一根大旗,正好成为我们的靶子。
最后,日本还总结道:论武器,我们是没法跟他们比的,清兵的个头也比我们搞,但是他们胆子很小,一发起肉搏战,打不了几下,他们就会丢掉武器逃跑......他们还穿着奇怪的衣服......冲在前面的,大多都是身上写个“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