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人口四倍于中国的非洲,我们该如何面对

12-29 生活常识 投稿:仙醉红颜泪
未来人口四倍于中国的非洲,我们该如何面对

本文作者:塞冬 ,原载于公众号“黔财有话说”

30亿人口的非洲、60亿人口的非洲+印巴孟+东南亚,将是21世纪世界格局的重大变量。客观的、不带偏见地去预测和分析这一正在上演的大事件,对国家、企业和个人而言,都是一件重要的事。万字原创文章,大量数据和干货,带你了解亚非落后国家的现状和未来,以及产业机会。


人口爆炸


非洲的高出生率,是众人皆知的事实。然而,许多人对非洲人口的现状、以及非洲未来可能达到的体量,还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本文将要说明的是:非洲人口正在以超出大多数人想象的速度在增长,在我们有生之年里,非洲人口将从现在的12亿+暴增到30亿+,达到届时中国人口的4倍。


与此同时,非洲也将逐渐成为世界经济举足轻重的一级。而伴随着老龄化、国内市场的逐渐饱和。中国未来的产业升级、工业品倾销、基建能力输出、互联网金融服务走出国门,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于这块庞大的新增蛋糕。


许多人都会对这一预测不以为然。不急,下面来看数字:


2017年,非洲人口为12.6亿,比2016年净增3120万。


下面是历年中非人口对比:



喜欢地理的70、80后,小时候可能都会有这样的印象:非洲的面积超过中国3倍,但人口却只有中国的一半。然而,就在短短20多年里,非洲的人口就从中国的一半,攀升到了中国的90%。


而且,这只是一个开始,感受下非洲、中国、印度2017年的人口年龄结构对比:



从上图可以看到,非洲的人口年龄结构,还处于中印几十年前人口爆炸期的水平,目前的12.56亿人,还只是个萌芽,这个萌芽还将在未来30年里快速成长。


未来非洲的人口将达到多少呢?下面继续分析。


非洲2017年的人口年龄结构和1980年的印度类似:



非洲2017年的总和生育率是4.66(每个妇女一辈子平均生4.66个小孩),印度在1980年的数据是4.83,两者很相似。


下面是非洲从1995到2015年、印度从1960到1980年的总和生育率变化情况,两个地区在20年里,生育率的走势是类似的。



于是,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推理:


1.2017年的非洲和1980年的印度人口年龄结构类似。


2.2017年的非洲和1980年的印度生育率类似,且往前推20年的走势类似。


3.如果未来的非洲继续保持印度从1980-2017年的生育率走势。


4.那么,非洲在未来37年里的人口增幅将和印度从1980-2017年的增幅类似。


1980年,印度人口6.9亿,2017年达到13.4亿,增长了95%。按此比例,非洲在37年后,人口将达到12.56 * 1.95 = 24.5亿。


如今,印度每年出生2700万人、中国每年出生1700万人、非洲每年出生4500万人。5年后,中国的年出生人口将下降到1000-1200万,而非洲则将上升到5000万以上。


印度的总和生育率已下降到2.3,其人口暴增期已过,接下来会慢慢攀升到16-17亿的人口高峰。而非洲,则将比印度晚30多年达到35亿左右的人口高峰。


于是,根据上述推算,到21世纪末,非洲将拥有30多亿人口,而中国则将大概率只有6-8亿人(参见我的这篇文章):别笑话日本,我们的少子化将来得更惨烈。


这意味着,在21世纪的短短100年里,中非人口比例,从2比1,变成了1比4-5。


走出饥饿


有人会说:“你这个推算有问题。”


“第一,非洲人均寿命很短,生得多,但死得也多。”


“第二,非洲没有足够的粮食来养活那么多人,将会因为饥荒战乱等,达不到30亿人口。”


而接下来本文将说明,这两个问题都不是问题,非洲正在快速远离饥饿,其人均寿命也在大幅提升。非洲人口将会比上面估算的更快达到35亿,不用等到21世纪末,或许我们在有生之年就看到。


一、人均寿命


印度1980年的人均预期寿命是54岁,2017年是68岁(数据来源:世行,0x9.me/QC0cp)


下面来看非洲人口top10国家的预期寿命。可以看到,从90年代和21世纪初,部分国家因为艾滋病,预期寿命大幅下滑,但如今已基本恢复。


目前,这些国家的预期寿命基本都超过、甚至大大超过了1980年的印度。



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2015年的平均寿命是60岁,北非国家的人均寿命则普遍超过70岁。(来源:世行)


总的来说,非洲目前的平均寿命比1980年的印度高8-10岁,且还在稳定增长。


如上文所说,非洲的人口年龄结构/出生率和1980年的印度类似,那么,由于其长得多的人均寿命,其人口增速将比1980年后的印度更快。


二、粮食问题


印度是世界上饥饿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


印度2017年的饥饿指数是31.4,位于119个有统计国家(发达世界和个别战乱国家无此指数)中的第100位。1990年的印度饥饿指数是46.2。


长期以来,印度的人均粮食年产量只有180-200公斤(每年还净出口粮食),比我国“三年困难时期”还略低,主要靠奶、蛋、糖来补充不足的热量摄入。



2017年,除了中非共和国和乍得以外,其余非洲国家的饥饿指数都已下降到40以下,高于印度2000年的水平。也就是说:目前绝大多数非洲国家的饥饿问题比1990年-2000年的印度好得多。


非洲的人均粮食产量只有150公斤左右,比印度还低20%。而让非洲的饥饿指数低于同发展阶段印度的秘籍,就是进口粮食。


下表为非洲top10人口大国2017年的人口、预期寿命、三大主粮进口量、92/08/17年的饥饿指数。


(来源:0x9.me/iGtzj)


2017年,非洲进口三大主粮6700万吨,人均粮食进口54公斤,把人均粮食消费从150公斤提升到200公斤——比印度还略高一些。


根据此前的估计,非洲人口将在25-30年后达到25亿,假设届时非洲的人均粮食消费和如今的印度类似。那么,非洲的粮食需求将达到5亿吨,而非洲如今的粮食产量只有1.6亿吨。


1990年至今,印度的粮食产量从1.6亿吨增长到2.6亿吨,我们假设非洲也保持此增速,那么25-30年后,非洲的粮食缺口是2.4亿吨。


目前,全球粮食贸易量是4亿吨一年,非洲只占6700万吨,而要是当非洲的粮食进口量达到2.4亿吨一年时,将会对全球农业造成多大压力?


虽然“粮食危机”的担忧一直存在,但过去几十年的趋势却是全球粮食产量在稳步增长、人均粮食占有量不断提升、落后国家的饥饿率在快速降低。全球粮食产量从1980年代到现在,增长了8亿吨。


其背后就是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依靠水利、化肥、农药、良种,从传统农业走入现代农业,粮食单产数倍增长。


与此同时,南北美洲传统上利用率很低的耕地正在快速降低休耕周期,提升利用率,用于满足非洲、中东和中国快速增长的口粮、饲料粮、油类作物的需求。


只要南北美的耕地利用率提升到东亚的高水准,不休耕、大量使用化肥,未来20年,全球粮食产量再增加5亿吨也完全没有问题。


综上,考虑到非洲如今更长的预期寿命和更低的饥饿指数,非洲未来的人口增速将比1980年至今的印度更快。20多年后人口就会达到25亿,最快40-50年就能实现35亿人口的目标。


东非小中国


虽然全球粮食增产的潜力足以应付非洲的人口暴增。但是,依靠进口粮食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如果30亿人口的粮食对外依存度达到50%,那将会是一件极其恐怖的事情。试想一下:


如果非洲出口的大宗资源/经济作物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外汇大减。


如果美国/巴西反对农药、化肥、转基因的政党赢得大选。


如果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印度、东南亚继续提升肉奶消费,南北美原本出口给非洲的口粮用地转化为饲料作物用地。


如果非洲或者世界发生战乱,影响了国际大宗商品的海运。


届时,30亿人口的非洲将发生人类有史上最大规模的饿殍。


于是,非洲国家在人口暴增的同时,掌握口粮的绝对安全,将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历史上,最成功的案例就是中国——过去60年,中国人口翻番,但粮食产量是60年前的3倍,远快于人口增长,保证了口粮的绝对安全,只大量进口饲料粮和油类作物。


而非洲国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中国的学生——埃塞俄比亚。


(商务部:《非洲六个增速最快的经济体埃塞名列前茅》0x9.me/BeX6V)


埃塞俄比亚是全球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感受一下他的人口金字塔。埃塞俄比亚也曾经是全球最贫困、饥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然而,在过去十余里里,埃塞俄比亚成为全非洲、甚至全球经济增长率最快的国家之一:


饥饿指数从2000年的56,下降到了2017年的32,是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


66岁的平均寿命,在非洲属于较高的行列。


人口暴增的同时,粮食产量也在快速增长,人均粮食进口只有16公斤,是非洲平均水平的30%。


可以说,如果全非洲都有埃塞俄比亚这样高的发展速度,那非洲的粮食问题、贫困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而埃塞俄比亚的经济奇迹,就来自于对中国经验的复制。


下面就来看一下这个“东非小中国”到底有多么“中国”。


先来看看埃塞俄比亚的现代史,感受一下和中国的相似程度:


1974年,“社会主义埃塞俄比亚临时军”推翻了海尔-塞拉西皇帝。紧接着,埃塞俄比亚经历了深刻的社会主义改造,地主的土地被平均分配给农民,旧贵族、旧地主被大批消灭,旧官僚资本/土地/矿产收归国有。


1991年,“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埃革阵)发动武装政变,推翻了临时军。“埃革阵”保留了埃塞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框架,但不再宣扬原教旨马克思主义,改变了此前的极左政策,开始大力对外开放、发展经济。


埃塞俄比亚现任总统穆拉图-肖特梅,从1976年到1991年,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中文,在北京大学读完了本科、硕士、博士,在中国学习的时间长达15年。


下图为穆拉图当选总统时北语挂出的横幅:


来源:0x9.me/POs3W


穆拉图的任课教师、北大哲学系退休教授王守常回忆,穆拉图当时学的是中国哲学专业,他在那批留学生中的表现较为突出,上课从不迟到早退,也经常和老师一起讨论中国诸子百家的学说,印象中他对管子的学说较有兴趣。


已经去世的赵宝煦教授此前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认为,穆拉图是一个非常朴实、憨厚的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几个重要阶段几乎全在北大,称得上是一个地道的老北大了。在来中国学习之前,埃塞俄比亚政局不稳,一些思想进步的大学生常常到中学里宣传革命思想,穆拉图和其他很多中学生一样深受感染。


黄道林回忆,在穆拉图临毕业前,北大给了他一个去美国学习的机会,他在美国收集了很多经济、法律方面的材料,回来之后写了一篇关于“美国如何利用经济援助来控制发展中国家”的论文。


前面所说的埃塞执政党“埃革阵”,有执委会、,大家互称同志。


很奇妙的是,“埃革阵”的方针政策是“两个代表”(来源见下面链接):


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代表埃塞最广大的群众利益。


(来源:解晓岩 大使眼中的埃塞俄比亚0x9.me/gEbt0)


埃革阵的组织形式与十分相似。其权力核心是执委会,共有36名执委,相当于;其次是,由180名委员组成,相当于。“对于党内领导人,我们也以同志相称呼。”范塔洪表示。


截至2011年,埃革阵共有400万名党员,他们的发展目标是截至2013年底,党员人数增长到650万(占埃塞总人口7%)。


相似的组织形式,使埃革阵与共产党之间建立起“兄弟般”的友情。有知情人士向《凤凰周刊》透露,大部分埃革阵高层都曾到中国学习和接受培训,许多要员的子女也被送往中国留学。而埃塞俄比亚的部长级官员更是几乎人手一本《毛泽东选集》。


去年十八大召开之前,埃革阵总部负责人雷德旺曾表示:“中埃塞两党很有共同语言,埃革阵希望能进一步学习的治国理政经验。”


埃塞从2005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从2004年开始,大部分年份的GDP增速都在10%以上。


埃塞正在修建非洲最大的水利工程——复兴大坝,装机容量600万千瓦(1/3个三峡),库容660亿立方米(1.7个三峡)。与之配套的全非洲最大规模输电网络由国家电网承建。


(《埃塞俄比亚复兴大坝将控制尼罗河86%水量,埃及会善罢甘休吗?》0x9.me/tUQ7h)


埃塞大力引进化肥项目(类似中国70年代的“四三方案”),用于提升农业产量。


(摩洛哥和埃塞俄比亚将共同建造世界级化肥厂 0x9.me/GVyfJ)


如今,中国是埃塞俄比亚最大的投资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工程承包商。埃塞最大的国家工业园也是由中方承建、代管运营。


(中国和埃塞俄比亚携手书写一个又一个“第一” 0x9.me/Lzujt)



位于埃塞首都的“非盟”总部大楼,也由中国援建。



感受一下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从2001年到2016年在城市尺度上的巨大变化:



埃塞俄比亚史上最大的铁路项目,同时也是东非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从埃塞首都到吉布提首都的“吉亚铁路”,全长752公里,时速120公里,投资40亿美元,由中国投资、建设、运营。


埃塞首都的轻轨工程,也是由中国承建、运营,使用中国标准。


(深圳地铁走出国门 运营管理埃塞俄比亚第一条轻轨 0x9.me/C0WOf)


驻埃塞大使解晓岩曾说:


埃塞90%以上的公路、全国的通信网络、第一条铁路和城市轻轨、第一个风电场以及几个重要的水电站等,都是中国企业承建或参与承建的。


埃塞副总理德梅克曾说:


在埃塞的全球发展伙伴中,第一是中国!第二是中国!第三还是中国!


埃塞俄比亚只是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一个缩影。下图为全球2016年GDP增速地图,东非三个颜色最深、增速最快的国家分别是: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也是人们常说的“东非三巨头”。



除了埃塞外,中国在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影响力也相当大。


去年刚开通的、上了春晚的“蒙内铁路”,就是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到最大港口蒙巴萨。


同埃塞一样,中国也是肯尼亚的最大投资国、最大外贸伙伴、最大基建承包商。


(中企“主导”肯尼亚基建项目遭非议 商务部回应 0x9.me/12DNd)


同埃塞、肯尼亚一样,中国也是坦桑尼亚的最大外贸伙伴、最大基建承包商,是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投资国。


(“一带一路”为坦桑尼亚带来发展良机 中企投资超66亿美元 0x9.me/n9FMz)


而坦桑尼亚最有名的,就是“东非解放军”。清一色中国装备,由中国军校训练,最近刚奠基了由中国援建的训练中心。


(“东非解放军”迎来中国训练中心 将诞生最强部队 0x9.me/RiAMn)



可以说,只要非洲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积极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先进地区取经,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尼日利亚、安哥拉这样的产油国就不说了,哪怕是像埃塞俄比亚、肯尼亚这些传统意义上“无希望”的地区,如今也在按部就班地发展、快速摆脱饥饿。


特别是,中国模式正在非洲许多地区得到复制。虽然这些国家大概率无法达到中国如今的富裕程度,但它们在未来20-30年,摆脱赤贫,经济发展水平向印尼、菲律宾等看齐。人均GDP从800-1000美元上升到3000-5000美元(中国2017年为9000美元),实现大体上的温饱,是很有希望的。


不可忽视的非洲


在大部分人脑海中,非洲是个动荡不安的地方,不可能有大的发展。但是,自2003年造成30万人死亡(有争议)的达尔富尔冲突后,非洲再也没有出现过大的动乱和种族仇杀,相比过去平稳了许多。


更重要的是,非洲的面积相当于除俄罗斯亚洲部分以外整个亚洲的面积(亚洲的沙漠不比撒哈拉更小)。其南北跨度8000公里,相当于从韩国到土耳其,东西跨度3000至6000公里,最大相当于从黑龙江到新加坡。


死亡人数几十百把万的种族冲突,波及个别国家的战乱,并不影响非洲人口和经济的大局。就像叙利亚、伊拉克的战争并不影响东亚、东南亚、中亚、南亚,甚至大部分中东国家的繁荣稳定一样。


相对稳定的环境,带来了非洲经济的高速增长,如下表所示,除中国以外,非洲和东南亚是过去10年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过去10年,非洲大部分年份的经济增速在4-6%之间。



下图为2016年世界各国人均GDP地图。人均GDP在2000美元以上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主要是一些资源型国家——尼日利亚、加蓬、安哥拉、纳米比亚、苏丹等 ,还有南非。


上面所说的“非洲三巨头”,目前最高的肯尼亚也只有1600美元,埃塞俄比亚900美元,坦桑尼亚1000美元,按购买力换算后,相当于我国30年前的水准。



2016年,非洲的人均GDP1800美元,和巴基斯坦、印度类似。只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话,是1500美元,和孟加拉国类似。(来源:世行,0x9.me/h1k6S)


我们来粗略估算一下非洲未来的经济规模(以下都为2017年价格)。


如果非洲在30年后实现了25亿人口(低估值),且经济发展保持过去10多年的平均水准。那么其人均GDP将从孟加拉、巴基斯坦、印度的水准提升至2017年印尼、菲律宾的水准:


人均GDP在30年内从1800美元提升至3000-4000美元。


30年后的经济总量将达到7.5-10万亿美元。


如果非洲经济发展放缓,在30年后只能达到2017年老挝的水准:


人均GDP在30年内从1800美元提升至2500美元。


30年后的经济总量将为6.3万亿美元。


6.3万亿美元、7.5万亿美元、10万亿美元,分别是中国2010年、2011年、2014年的经济总量。或者是2017年印度经济总量的2.4、2.8、3.9倍。


于是,我们会看到:30年后,一个人口25-30亿,GDP相当于当前印度2.5-4倍的非洲,就将会出现在这个地球上。


虽然非洲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分成了50多个国家。但到时候非洲也会出现一些世界级的人口大国:


4-5亿人口的尼日利亚。


2.5-3亿人口的埃塞俄比亚。


2亿人口的埃及、民主刚果。


1.5亿人口的坦桑尼亚、肯尼亚。


1亿出头人口的乌干达、苏丹。


届时,这些国家的人均GDP将会在2500-5000美元之间,属于刚解决温饱、待走入小康的阶段。和欧美日、和中国相比,在富裕程度上仍然会有极大的差距。


就像如今13.5亿人口的印度、2.6亿人口的印尼一样。30年后,非洲的人口大国仍然贫穷、仍然没有全面进入工业化,但是,凭借其庞大的人口体量,它们也将会是重要的消费市场、出口/投资对象、以及新的经济增长点。


更重要的是,这些地区将长期缺乏类似中国这样健全而完善的工业基础,就像东南亚一样,将成为:


中国工业品重要的倾销对象。


中国基建能力/过剩产能的输出对象。


中国高科技产品/互联网服务的传播对象。


2017年,东南亚人口6.5亿,GDP 2.7万亿美元,人均GDP 4200美元。


东南亚和非洲的相似性在于:


国家分散、语言不同、有一定内部矛盾,受大国影响大,在大国中选边站。


政体形式多样:民主制、威权主义、君主立宪、一党执政、军皆有。


内部贫富差距极大,有人均GDP 1万美元的马来西亚,也有人均GDP 1000美元的柬埔寨。


中国对非洲和东盟大量出口工业品、进口原材料/农产品,中国是它们最大的贸易伙伴。


中国在非洲和东盟大量直接投资、承包基建工程。


当然,非洲的现状比东盟要差很多,人均GDP只有东盟的40%。2017年,中非贸易额1700亿美元,只有中国-东盟贸易额5200亿美元的1/3。


但是,如上所说,30年后非洲的人口将是2017年东南亚的4倍,GDP是2017年东南亚的2.5-4倍。也就是说,我们将如今东南亚的经济体量乘以2.5-4倍,就可以感受一下30年后非洲市场对于中国的重要性。


传统的投资、基建、电信、工业品/小商品输出等就不谈了,前面在中国对非洲的影响中已经说了很多。未来随着非洲经济的膨胀,这方面的需求还会继续增长。就高科技产业、互联网这些中国经济新动能而言,中国对东南亚、乃至南亚市场的需求都在急剧增强。


如下表所示,东南亚和印度的知名互联网公司已经被阿里腾讯买了个遍。



除了资本上的“买买买”以外,中国的互联网产品也在东南亚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以手游例:


2017年,越南第1-4名的手游均来自中国,前10名手游有6款来自中国。占东南亚人口40%的印尼,其top10手游中来自中资的高达9款。



不光是手游,中国的知名app也在大举扫荡东南亚/南亚。目前的东南亚app市场,基本是美系(主要是facebook旗下app)、中资、本土三分天下,其中东南亚本土的热门app公司,大都已被中国公司收购或者入股。


感受一下印尼的top 30 app,红框为中国公司、或者中资投资的。



再看看更富裕的马来西亚:



最后再感受下手机市场,下表为2017年东南亚手机市场份额,5强里中国公司占据3个位置:



印度手机市场5强中,4家为中国公司,小米和三星并列印度市场第一。2017,小米手机出货量9240万部,同比去年增长3940万部,其中,小米的国内销量只增长了940万。也就是说,小米手机2017年的增量中,76%来自海外,其中主要来自印度——小米印度的营收同比增长了696%。2017Q3,小米在印度卖出了920万部手机。



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了4%,国内市场已经饱和,而非洲和印度则继续保持双位数增长,是全球智能手机和上网人口增速最快的地区——类似5年前的中国,与之伴随的,就是各类互联网应用的蓬勃发展。



2017年,非洲智能手机出货量为9000万、印度是1.2亿,达到中国2011-2012年的水平。如上文所说,东南亚和南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正在快速成长,中国公司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非洲的互联网环境对许多人而言则是相对陌生的。


事实上,全世界除了中国以外,移动支付普及度最高的就是部分非洲国家。


(商务部:《看不见的银行:移动支付风靡非洲》 0x9.me/UfWEC)


创始于肯尼亚的M-Pesa,如下图所示,已成为一个区域性的跨国移动支付平台


下图来自该公司的年报:M-Pesa在2016年拥有2700万用户,实现了6.9万亿肯尼亚先令(约和4300亿人民币)的交易额。



而拥有1.9亿人口的非洲GDP第一大国尼日利亚,已经拥有了相对齐全的移动互联网服务:


电商:Jiji,Jumia,Konga。其中Jumia估值破10亿美元,成为非洲第一家“独角兽”公司。


支付:Paga,bank737,Pocket Moni等。


打车:taxify(和滴滴合作)。



中国互联网公司目前在非洲的份额还比较小,尼日利亚top 20 app里,大都被facebook系和本土公司占据。


google play榜单第2位的opera news,其母公司opera在两年前被昆仑万维收购,是top10里唯一的中资。(来源:0x9.me/Cv0Lp)


提起昆仑万维,很多人可能还比较陌生,该公司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其创始人周亚辉的“史上最贵离婚”。


(《A股最贵!昆仑万维周亚辉付70亿离婚》 0x9.me/a0KiX)


除了opera以外,还有2个中国应用在尼日利亚app top20:阿里的速卖通和uc浏览器。


相比起在非洲还比较弱势的中资互联网应用而言,中国手机厂商在非洲则处于领导地位,“传音”这个国人并不熟知的品牌,已经是非洲第一大手机公司。


来源:0x9.me/wKody


总的来说,相比起东南亚和南亚而言,非洲的发展层次更低一些,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渗透还不算深,这也意味着未来还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近年来中资互联网企业在东南亚印度的收购战火,用不了几年也会烧到尼日利亚、肯尼亚、南非、埃塞尔比亚这些非洲的人口和经济大国。


结语


30年前,面对中国这个巨大的未开垦市场,国际巨头们的心态是矛盾的。80-90年代,一方面国际企业大举布局中国,而另一方面,“人口爆炸”这样的标签,也让很多人对中国充满疑虑。


而历史也证明了,那些及早布局中国、主动了解中国人民需求的跨国企业,大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30年后,中国企业飞速成长起来,大举进军相对落后的亚非发展中国家市场,对外输出中国的资本、技术、商品、劳动力、过剩产能、乃至智能手机、互联网应用和手机游戏。


中国企业似乎比欧美企业更愿意放低姿态,了解发展中国家群众的所思所想,主动迎合需求、快速迭代产品。华为、小米、oppo、vivo、传音、阿里、腾讯等崭新的“中国面孔”正在极大地改变中国对外输出商品和服务的面貌。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东南亚、南亚、非洲,是它们想要继续高速增长而不得不拿下的阵地。


对于个人而言,一批批没有背景、没有身家的年轻人,正在跟随中国企业“走出去”、或者参与到亚非国家的国际化业务而获得了事业的成长。10多年前,招聘市场上热门的岗位是来“全球化我们”的外资企业,而现在,优秀的年轻人则更愿意加入能够“全球化别人”的中资公司。


是成为他人转移产业、降低成本的工具,还是成为自己人进军海外领地的“打手”,市场的天平正在快速转换。


未来30年,非洲经济总量将达到7-10万亿美元的体量,非洲人民将会逐渐实现温饱、向小康目标迈进。20-30亿人对现代住房、商业楼宇、文体场馆、轨道交通、铁路公路、移动互联网、文化娱乐、小说游戏等等的需求将会像过去十几年的中国一样出现井喷。


非洲+东南亚+南亚,未来50-60亿的人口体量,哪怕其人均发展水平远不如中国,哪怕他们当中的许多国家,到了2050年,其人均GDP也只有2017年中国的1/3至一半。但是,凭借着海量的人口、凭借着较快的增速,这些地区仍然会成为世界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他们代表了增量,而增量正是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相对容易进入的地盘。


中国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的巨量人口脱贫致富、走向现代化和工业化的经验,而中国同时又是世界上极少有的“未富先老”国家。人口老龄化对内需增长的压力,也让我们不得不去竞争海外新增蛋糕。


未来几十年,不管是否愿意,我们都必然会越来越多的和东南亚、印巴孟、黑非洲人民打交道。和这些地区的商品、资金、信息、人员往来,也会随着它们经济总量翻2倍、3倍、4倍而同步地增长。


届时,和如今的欧美一样,主张“全球化”、主张“开放包容”的群体,和主张“反全球化”、主张'修墙”的群体,也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


总而言之,对于国家、企业、个人而言,应当及早地认识到亚非落后国家的人口和经济正在快速膨胀的事实,提前进行有针对性的产业布局,并在人员往来、出入境政策等方面作出便于我国企业走出去、同时也不妨碍大众利益的合理化安排。


更重要的是,当我们的海外利益日益增加,增强战略投送能力、保障海外资产安全也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世界变化得很快,地图上陌生的名字、国际社会中毫无存在感的国家,在一两代人的时间里、在大多数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登上了世界经济舞台。而世界又变化得很慢,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竞争与合作、弱肉强食,仍然是不变的主题。


21世纪的中国,如何正确地面对30亿人的非洲,如何妥善地处理与60亿人的亚非落后国家的关系,将越来越成为决定中国国运走向的关键因素。而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能否在这样的大变革中分得一杯羹,也将极大的影响各自的命运。



标签: # 非洲 # 中国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