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这学期我带了三年级两个班的数学 ,两个班各有特点:三班的孩子活跃,思维敏捷,但屁股象扎了针一样坐不住,有兴趣时就不听指挥了;四班的孩子守规矩,但课堂上不爱发言,部分学生上课总喜欢自己在下面玩自己的。但最让我头疼的是两个班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听讲不专心,特别是不听学生讲。
在别的学生回答问题时,没叫到的学生一方面觉得和自己无关,显得无所事事,另一方面是抢着说,不等被叫到发言的学生回答,一窝蜂地抢着嚷出答案来。我认为在活跃的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有意义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做到活跃而不失有序。
于是本学期我开始重点培养学生“学会倾听”。
1、多表扬多鼓励。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受人赞扬,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去拼搏,去努力取得成就,目的就是为了赢得他人和社会的赞许和重视。一个人的辛勤努力,长期得不到肯定,那就有可能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
所以,在“听”的培养中,我并不吝啬我的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你把他的优点学来了,说明你很会听啊!”“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长期坚持从正面评价、激励,学生就能养成“听”的习惯。
2、明确目标。
不时的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另外的却在干别的事情,课堂上找个别学生回答时,大部分学生无所事事……因为他们没事可做,认为这不关他的事,我在这时给学生明确目标,这部分学生应该干什么,“听”也是目标,在“听”中学生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在“听”中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当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听”的重要性后,还应该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培养其“听”的能力。只有学生会听了,才能更好地促使他们认真听。小学生的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学会看、学会听。”对于学生“听”的训练要注意有针对性,切入口不要太大,从小处练起,循序渐进地分项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作为学生他们渴求老师的爱,想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这是他们的行为动机和迫切需要。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老师,也就喜欢他教的那一科,也就会做到认真倾听他的讲课。所以老师要努力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谈,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每一节课我都面带微笑,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当孩子们认真倾听,用心思考,回答或提出各种问题时,我就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轻轻摸一摸他们的小脑袋,冲他竖起大拇指。这时候的孩子们笑得是多么的甜。营造充满师生情感的课堂,孩子们不知不觉地乐在其中。
4、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三年级的数学的教材中,引入许多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课题引入一定的故事,诱发学习兴趣。借助文章题材,或以故事导入新课,或让学生看图讲故事,再根据故事情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故事贯穿教学始终,并且鼓励学生多讲多说,注意力便自然而然地集中于教学中。如讲“分桃子”时结合齐天大圣的故事,请学生帮孙大圣把418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猴子,再平均分给6只猴子,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参与积极。 此外,经常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开展各种形式的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5、形成约定。
如用对口令的形式:老师说“要发言”,学生答“先举手”;“一二三——看谁坐得端”等。做出暂停的手势,学生就明白要停止讨论;拍一下手,学生立刻就结束小组合作,坐端正准备发言。
6、持之以恒。
常言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既然是一种新的学习习惯,我除了有意识的去培养,去提醒,去督促学生养成,还要坚持,坚持到每一堂课,坚持到每一个活动。
只有不断训练学生学“倾听”,学生才能拥有“倾听”的能力,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倾听”这把金钥匙,从而让课堂上的“讲”更有效率,让课堂上的“听”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