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苗留犊”谈起

12-28 生活常识 投稿:北梦木兮
从“时苗留犊”谈起


唐代李瀚作《蒙求》:有“时苗留犊,羊续悬鱼”之句。本文简要说说“时苗留犊”,暂不赘述“羊续悬鱼”。


《三国志·常林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载: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令时苗,少清白。到任时乘薄軬车,黄牸牛,布被囊。居官岁余,牛生一犊。离任时,留其犊,谓主簿曰:“令来时,本无此犊,犊是淮南所生有也。”群吏曰:‘六畜不识父,自当随母。’苗不听,时人皆以为激,然由此名闻天下。”


軬(音fàn),古代扎有篷子的车。牸(音zì),雌性牲畜。 无独有偶。史载,羊篇出任青州(今山东青州)刺史时,携带一头母牛赴任,后来此牛在官舍中产下一头牛犊,羊篇迁官时,以为牛犊在官舍所生,于是,临迁便留此牛犊于官舍中。


羊篇,晋代人,自幼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及长,历官散骑常侍。他为官自律严格,淡泊清慎,成为西晋一代循吏。类似“离任留犊”,不仅仅时苗与羊篇,相传汉代韩韶在莱芜任官长时,去任不携带其马在官署所产春驹,马驹见母亲渐渐远离,悲鸣不已,至今莱芜存有“嘶马河”遗迹。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时苗为官清廉,把小牛饮水之池取名为“留犊池”,又在牛犊栖身地建起“留犊坊”。明代成化年间,知州赵宗顺从民意,又在池北建祠祭祀,称“留犊祠”,池与祠之间的街巷,称之为“留犊祠巷”。自此以后,“时苗留犊”的历史故事便一直流传至今。


历代文人墨客对“时苗留犊”多有诗作,抒发感慨。元代王恽写有《题时苗留犊》,诗中有“清白居官志不贪,故教留犊在淮南”之句;清代孔庆珪在《太平乡》诗中写道:“一载寿春令,弃官归隐居。留犊语父老,清廉近何如。佳墓巍然存,大木风萧疏。爱此太平乡,醇风还古初。”


明代张軏、汤鼐也都为时苗留下赞美诗句。张軏《留犊池诗》:“来一牛来去一牛,清风高节至今留。”汤鼐《留犊池》:“漫说池湮不记年,开池今见郡候贤。爱民政高向时著,留犊名从去后传。”明代董豫所作的《留犊池》一诗,读来令人深思:“去任无惭到任时,独留一犊饮斯池。廉名不持当时重,遗爱能令去后思。千载清风垂古史,半池明月映荒祠。停骖几度池边立,漫剔苍苔诵勒诗。”为后人留下了为官清廉的千古佳话。


后来,人们经常把“罢官还犊”,称誉为官清廉,秋毫无犯,纤介不取。


《野人闲话》记载,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皇帝孟昶曾经撰文颁发官箴,谓之“颁令箴”,全文如下:“朕念赤子,旰食宵衣。言之令长,抚养惠绥。政存三异,道在七系。驱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得所,风俗所移。无令侵削,无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与是切,军国是资。朕之赏罚,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民父母,莫不仁慈。勉为尔戒,体朕深思。”


孟昶虽然写下了如此好的“官箴”,他本人却是个穷奢极欲的家伙。宋史载,乾德三年春,后蜀主孟昶兵败,举州降于前来讨伐的西川行营前军兵马都部署王全斌。这个素来喜好游宴,不务政事的皇帝有一个“七宝溺器”,也就是尿罐子。王全斌当战利品献给了赵匡胤。孟昶有个爱妃名叫“花蕊夫人”,颇有姿色,被赵匡胤“请”入宫中,她见赵匡胤正在欣赏“七宝溺器”,便大声说:“皇上啊,这东西不是宝贝,是溺器啊。”于是,这只镶着七祥宝石的尿罐子便被赵匡胤捣碎了。《宋史·卷三》载:太祖“见孟昶宝装溺器,捣而碎之,曰:‘汝以七宝饰此,当以何器贮食?所为如是,不亡何待!’”


到了宋代,太宗赵匡义将孟昶的《官箴》精简改成“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谓之《戒石铭》,敕令书写颁发到州县刻石,立于官署衙门的大堂前,警示官员们务必清正廉洁,克己爱民。两宋以后,《戒石铭》流传日广,成为官场箴规、名言警句而遍布全国各州县。


行文至此,笔者不禁联想到时下有的贪官,非但言行不一,而且所到之处,贪腐相随,鲸吞不已,欲壑难填,管辖牧区,必得膻味;经营鱼塘,两手沾腥。不但“犊驹不留”,甚至“毛粪不剩”。到任之时,“两袖清风”;离任之际,车载船装,“财货连毂”,未出郭门,早已怨声载道,骂名滚滚。和“时苗留犊”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标签: # 清廉 # 牛犊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