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生死抉择》观感
反腐巨片《生死抉择》告诉我们:具有坚强的铲除腐败的决心和信心,并已取得丰硕成果。在现实生活中,使成克杰、胡长清、刘中山、郑道访等高官大官受到处决(刘中山缓期两年执行)的事实,都比影片更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只不过影片是更直接、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国家政治生活的实际。影片不仅反映出共产党对铲除腐败的信心,而且也会增强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信心。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政党像这样具有如此崇高的自律精神和自治能力,这是因为共产党具有全人类最崇高的社会政治理想,是一个党性极强的政党。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共产党靠它的自律精神和自治能力,加上逐渐完善的法治和民主监督体制,完全可以遏制其自身严重的腐败,将其压迫在不能危及全体的最小限度之内。
影片还提示我们:反腐英雄最应该出在哪里?反腐英雄自然应该出在人民群众中,出在司法部门里。但《生死抉择》提示我们,反腐英雄更应该出在腐败分子身边或周围的那些中,李高成就是这样一种英雄的典型。这样的反腐英雄不仅能够容易抓住铁证如山的事实,能协助司法部门较快地将腐败分子绳之以法,降低党和国家的反腐成本,而且能及早发现腐败问题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挽救更多的,减少党和国家因此受到的损失。可是事实上,有不少处身于腐败分子身边或周围、而且知道某些腐败已经发生的,都因各种厉害关系而成不了“反腐英雄”,有的甚至慢慢地也变成了集体腐败的一分子;有的“洁身自好”者在他身边的腐败分子被暴露出来之后,还尽量推脱责任,充当“老好人”。从这个角度讲,李高成实在是一个很伟大的英雄。
这部影片也有它的美中不足。我看主要有三点。其一,故事构造了一个李高成有残疾女儿、特别需要用钱的家庭环境,以博取观众对李高成妻子的同情和理解。这个角色虚构不具有代表性,因为现在大多数党政干部的子女,都是贵族式的美男靓女,他们身体健康、丰衣足食,绝大多数腐败分子家属的受贿纯属一种贪婪行为,而并非生活所迫。这种描写虽然可能增加这个家庭的悲剧色彩,从而获得观众对李妻的同情,但却对那些贪得无厌的干部家属缺乏强烈的警醒作用。
其二,李高成多次对腐败分子和行贿人讲:你这样做是害你自己、害你父亲、害你家庭等等。似乎一个干部要保持廉洁首先是为了自己、父母和家庭。共产党干部不是普通的公民,他们应是全体国民中具有最高党性、精神素养和崇高价值观的人,他们不去搞腐败的原因,不应该是如一般善良百姓所说的“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做了早晚总会被人知道,最后害的还是自己”这样一种自私自利的动机,而应该是一种崇高的人生价值观和政治修养使然。报载法国有一个屠户,参加竞选当了几年的镇长之后变得很清贫,于是任职期满后又去当屠户,钱赚得差不多了又去参加镇长竞选。他不认为当官是为了赚钱、成为有权又有钱的人。共产党的干部和公务人员,应该具有比这个法国镇长更崇高的人生价值观和他所不具有的党性修养水平。党章第一章第二条第二款规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共产党干部实现了“牺牲个人的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就不能再去追求以金钱作为衡量标准的价值观。可以说这样的价值观没有在反腐英雄李高成身上得到完美的体现。
其三,任何一个,对其家庭成员的违纪和违法行为都负有检查和监督的责任,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致使其家庭成员产生腐败行为,那么他至少在纪律上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应受到党纪的处罚。可是李高成不仅没有受到处罚,反而继续当选市长。当官的是否知道或者说通过妻子受贿,这是一个难于侦察和举证的问题,如果只要妻子说丈夫不知道和没有牵连,就可以免掉其丈夫一切责任的话,那么会有大多数受贿家庭的妻子愿意选择“自投罗网”而保全家庭和丈夫,这样就不利于反腐败斗争的开展。
影片还间接地对党校的领导和教师提出了鞭策,我作为一名党校教员深受激励和警醒。影片中的两位反腐英雄都是“”的学员,说明党校教员都应该是具有坚定政治信仰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才不愧为“党的干部之师”。要是那些反腐英雄或个别腐败分子来到党校学习,他所遇到的是一个没有坚定政治信仰和高尚道德品质的老师,那么就会使反腐英雄受到嘲笑、打击而失去信心,从而使腐败分子更加气焰嚣张,更加腐败。这部影片间接地歌颂了党校的崇高和尊严,可见党校也是反腐斗争的重要力量和力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