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12-28 生活常识 投稿:清风饮露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

或者在思想与行为方面和社会常态不一致,

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

这种情绪体验叫羞耻。

例如,看到他人很高尚,而自己很俗气、很卑鄙;

看到他人有能力、能作为,而自己很无能、无所事事;

看到他人很美丽、很潇洒,而自己很丑陋,又呆若木鸡;

看到周围的人很讲卫生、很诚实,

而自己则到处丢纸屑、果皮,又总是说假话、吹牛皮……

如此对比,感到沮丧、自卑、自我贬损、自我怀疑……

认为自己对事情无能为力。

公开的情境会强化羞耻感,

使人更加自惭形秽、无地自容而远离、躲避!

 

健康的羞耻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自然结果,

是人适应社会生活、改善自己的一种重要方式;

而过少或者过多的羞耻感都是不健康的,都对个体发展不利。

 

一个人能够与他人对比,检查与反省自己的不足,这样还不错,

起码有羞耻、改变、进取的意识。

但有的人总认为老子天下第一,不去对比和改变,

肆意妄为、无法无天、到处惹事;

甚至,不如禽兽,不知羞耻。

动物都有母爱;虎毒不吃子。

但有的父母却虐待自己的孩子,甚至杀死自己的孩子。

有的人去抢劫、强奸、防火、投毒,杀人如草芥……

这是人吗?许多动物还不至于此!

 

人们都说,生毛脸,不知耻。

但是,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意。

但有不孝之子竟然虐待父母,使父母饿死、病死……

对比之下,无耻之极。

无耻之徒才,不知世间有羞耻二字。

《法句经》说:

“那些不以该耻者为耻,而抱待邪恶之念的人, 将会下地狱。”

 

人之初,性本善;羞耻之心,人皆有之。

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

没有皮的树如何存活下去?

不要脸的人,什么坏事都敢做;

他们破罐破摔,只追求个人的感受和利益。

 

老子认为人格有三方面的标志: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大体意思:

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小溪。

甘愿作天下的溪涧,永恒的德性就不会离失,

回复到婴儿般单纯的状态样子。

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于暗昧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模式。

甘愿做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行不相差失,恢复到不可穷极的真理。

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川谷。

知道个性与共性的差异,把握共性的智慧,更好认识、把握自己,

有节度去认识与行为,才能更好断是非,明善恶,定荣耻。

 

知耻,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

知耻,是人进步的动力;

从自然人进步为社会人,

从社会人进步到大人,知耻是进步的基石。

不知耻,则自然之人,

可能就会鸡鸣狗盗,鼠洞蛆营,

为求一生,无“小”所不能极。

 

不知是非,善恶,荣耻的人,

敢于卖国,卖亲,出卖良心,还是“人”吗?不是。

人生,一定要有智慧,要明是非,要守善恶,要知荣耻。

人人的认识,行为宜于天地人道,就是荣,反之为耻。

 

“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

孟子认为,为人的第一大罪恶是无耻。

人有五性:仁义礼智信,有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而知耻首先要明了羞耻的界限,无耻之耻方为无耻。

道德自律、知羞耻有助于阻人为恶,劝人从善。

英国作家卡莱尔说:“羞耻心是所有品德的源泉。”

增强人类的羞耻感受,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才可望造就具有良好品德的人,

才可以生活在一个井然有序文明安定的社会里。

人活于世,首先要学会做人。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没有了与禽兽有别的羞恶之心,

人就不能成其为人,与禽兽相差无几。

荀子说:“人不知羞耻,乃不能成人”便是此意。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则说:

“人是唯一知道羞耻和有必要知道羞耻的动物。”

知羞耻是做人的根本。

道德标准是没有国别,没有时空限制。

 

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范畴。

中外历史上许多伟大文明

都通过强烈的耻感意识来维系其基本的文化价值。

 

作者:追梦一往无前

2018年7月14日

 

标签: # 羞耻 # 的人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