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桑梓记忆 打造“蚕式慢生活”
一“中国丝绸小镇”震泽亮相上海虹桥高铁站
太湖流域悠久的养蚕历史、蚕的一生、拉绵制被、扎染刺绣等制作工艺,还有真丝旗袍、真丝画、真丝围巾……一股丝绸清凉之风吹进上海,丝绸成为追捧热点。8月1日,“中国丝绸小镇——震泽”文化展在上海虹桥高铁站乡愁小栈展厅开展,为旅客奉上的不仅仅是蚕桑丝绸文化盛宴,更唤起了人们久违的乡愁记忆。
走进展厅,随处可见震泽丝绸之美。此次展览共分为“蚕桑·故里”、“蚕桑·记忆”、“蚕桑·精粹”等六个版块,运用图文、实物、多媒体触摸屏等多种方式,生动介绍了震泽古镇的蚕桑历史、丝绸文化、景点名胜及农家美食。现场还有手摇缫丝车、弓字形绵兜架等传统制丝工具,让旅客在参与互动中深入了解蚕桑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展厅中部高2.2m的圆形实物展台,底座刻有“桑” “蚕”等古文化字体,上部玻璃展柜中艺术化的展示着震泽丝绸业“五朵金花” :太湖雪、山水丝绸、慈云、丝立方、辑里的丝绸精品,是展厅的亮点,吸引众多旅客驻足观赏。
手持木槌,将新鲜桑叶置于丝布上一敲打,绿色的汁液便渗透在丝布上,印出了桑叶完美的轮廓,这是“植物拓染”。“桑叶和丝绸还可以发生这样美丽的化学反应,古代丝绸上的花纹就是这样来的吧。”一位女孩边制作,边向母亲发问。旅客李女士说,没想到在候车时,还能为孩子进行蚕桑知识科普,这个展厅给了孩子一个意外的暑期蚕桑文化之旅,很有收获。
“在这里,我看到了我们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丝绸就是乡愁。”来自北京的陈先生祖籍就是江苏震泽,他说,“天下丝绸品,震泽占三成”,现在家里盖的蚕丝被、用的丝绸产品都产自震泽一带,作为震泽人我很骄傲,希望震泽明天更美好。
一方水土养一方蚕。震泽,地处“吴头越尾”,是以太湖古称为名的千年古镇。唐朝起,这里便有人栽桑、缫丝、织绸,是著名的“蚕乡”。明清时期,震泽坐拥三万亩桑田,一镇出口的生丝占全国总量的1/15。蚕桑之于震泽,已经是一种深入小镇骨髓的文化,融入百姓生活的气质。
“蚕丝是老祖宗赐予震泽、苏州的‘宝贝’,决不能丢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江苏最美巾帼人物、太湖雪丝绸董事长胡毓芳说。去年11月,环绕震泽的省级湿地公园,“太湖雪”和震泽镇合力打造了太湖雪蚕桑园,计划恢复2000多亩的桑林,通过“+公司+农户”的创新创业新模式,吸引周边众多赋闲在家的蚕农重操旧业,并给周边农户每年带来30万元的土地租金收入。
当前,震泽已经集聚了100多家丝绸企业,年产值超12亿元,形成了“金花领衔、小花紧跟、百花齐放”的壮美画卷。
借入选全国首批“特色小镇”和古镇申遗的东风,“蚕桑旅游”正成为震泽眼下的新机遇。今年的吴江第三届桑葚节在震泽蚕桑园内举行,接待游客超过一万人次。震泽镇陈琦表示,丝绸让震泽这个千年古镇,焕发出历久弥新的勃勃生机,未来,震泽将围绕蚕桑主题,依托蚕桑园“千亩桑林、四季养蚕”的独特景观,规划建设好湿地公园4000亩的环水空间,打造“蚕式慢生活”,进一步开创“丝绸+旅游”全景体验新模式。
作为国内高铁站唯一的文化地标,乡愁小栈文化展厅将震泽悠久的蚕桑文化历史和古镇旅游精华传向全国,助推震泽“走出去”。据了解,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底。展览期间,“乡愁小栈”文化展厅还将作为震泽古镇旅游的服务平台,不定期举行活动和产品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