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新说》什么是九针08

12-28 生活常识 投稿:阡陌之绿
《立新说》什么是九针08


《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长针者,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

《灵枢·官针第七》:“病在中者,取以长针。”

《灵枢·九针论第七十八》:“八正之虚风,八风伤人,内舍于骨解腰脊节腠之间,为深痹也。故为之治针,必长其身,锋其末,可以取深邪远痹……长针,取法于綦针,长七寸,主取深邪远痹者也。”


“病在中者,取以长针。”这个“中”,是内、里面的意思。那这是指什么病因?《灵枢·九针论第七十八》将九针分别对应天地四时阴阳,其中长针对应的是风,“风者,人之股肱八节也,八正之虚风伤人,内舍于骨解腰脊节腠之间,为深痹也。”八正,指二分、二至、四立,也就是春分、秋分、冬至、夏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八个农历节气。节气交换的时候,气温变化比较突然明显,人体最容易遭受病邪的侵扰。“股肱八节”,指两腋、两肘、两髀、两腘,也就是肩、肘、髋、膝这八大关节,因此,“病在中”,就是指在这些部位关节里面的痹痛,就要用长针来深取,以除风邪。


“深邪远痹”这个深和远,均指病位在人体的层次深,人体四肢结构表为皮,次为肉,再深为筋,至深为骨。从这个意义上讲,筋骨之间的痹症即为“深邪远痹”。深、远,又有久远、长期之意。邪气深伏,病程较长,治疗起来见效就相对比较困难。《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指出,“其留连筋骨间者痛久”,就是对深邪远痹的又一注释。


长针,“取法于綦针”,《诗经》里有“缟衣綦巾”之说,据此推测綦针应该是缝綦巾衣服之类用的针,巾相对而言是比较轻而薄的,所以綦针应该是比较细的针了,那么由此推论,长针也不会是很粗的针。但长针“锋利身薄”,说明长针是扁的,尖端尖锐,长针“长七寸”,相当于类似20厘米左右这么长的针,所以其实九针里的长针就是一支扁针。以前长针的图片我只放了一些长毫针模样的“长针”在网上,我想如果真正喜欢研究九针的人,稍微动点脑筋就一定会明白“锋利身薄”这么浅显直白的描述吧?可笑那些模仿立新七针的人真的是丝毫不动脑筋,也可以说毫无实战经验,所以一个都没明白,仍然是依葫芦画瓢,老老实实做了一些加长版的毫针当长针去卖,嘿嘿,有时候观察这些现象,有趣得很。


扁形的长针有什么优势?跟圆形的长针在疗效上有何不同?呵呵,你没有体会,也没见过,仅凭想象,我怎么说怎么讲你也不会明白的,试一试就知道了。老祖宗的智慧,岂能凭空领悟?


那么,什么样的“病在中”需要用这么长的针来取?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内经针术理论中九针都是不针对肌肉的,那么不可能这里又要用长针去扎肌肉深刺。再看《灵枢·九针论第七十八》:“八风伤人,内舍于骨解腰脊节腠之间”,长针的功效是除这八风,风在哪里?舍于“骨解腰脊节腠之间”,骨解,是指骨缝。腠,指皮肤和肌肉的交接处。按此理解,长针,应该是专门用于八大关节和腰背部脊椎间透刺的,这些部位都没有直接针对肌肉肌腹。


国内一些针法如芒针、莽针、巨针、赤医针、红医针等等,都可见到类似长针的针具,但这些“长针”多是用于皮下透刺,治疗某些疾病确实也有一点疗效,但他们早已经不按灵枢的规矩办事了,除了诊治理论,针具也与灵枢的长针有别,有的甚至把长针做太长甚至达到一米多长来用,看上去很霸气,但疗效似乎并没有展现出内经长针的霸气来,呵呵。


皮下透刺我就不讲了,立新七针里面没有这个针法,内经里我也没有读到这个针法,内经里并不主张用针去直刺肌肉以及胸背部等要害部位进行深刺。我不用,但人家喜欢用,有人说存在就是合理,所以我不能说皮下透刺怎么着,我只说我的观点。在这里,我主要讲一下我从内经里悟出来的长针内热针法。


内经里面讲到有一个燔针,现在的人都认为燔针就是火针,甚至还有认为内经里的大针就是火针的,完全曲解。我不以为然,我认为这是对内经针灸理解方面的一个很大的误区。关于燔针,内经里依稀散见下列章节之中:


《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病在肉,调之分肉;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燔针劫刺其下及与急者,病在骨,焠针。”

《灵枢·官针第七》:“九曰焠刺,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

《灵枢·经筋第十三》:“足太阳之筋……其支者,出缺盆,邪上出于頄。其病小指支,跟肿痛,腘挛,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腋支,缺盆中纽痛,不可左右摇。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春痹也。”


焠,是工匠们将金属烧红后浸于水中急速冷却,以控制金属中的含碳量,使打造出来的刀具锋利而坚韧。焠针是什么意思呢?不可能是将针烧红了放凉水里吧,这一行为有点不符合情理。我思前想后,最后认为焠针应该是用火将针烤热来扎针。“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说文》对燔的解释:“燔,热也。”所以燔针就是把针烤热了然后去扎,这才叫焠刺。我们以前在民间尚能够见到民间老中医先将针灸针含在口里,再取出来扎针的情况,有人见了还以为老中医在用口水消毒,嘲笑中医愚昧无知,殊不知这正应了“无知笑有知”那句古话。老中医为什么要先含口里?我们看《灵枢·官针第七》的解释:“刺燔针则取痹也”,这燔针是用于治疗痹症的,我们都知道,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本身就是寒凉所致的病痛,如果我们再用冰冷的针去治疗,岂不雪上加霜?《素问遗篇注》里有这样一句话:“用长针,未刺之时,先口内温针,暖而用之。”这也能够解释老中医为什么要口含银针。我们都知道热胀冷缩的道理,冬天我们的手因为寒冷,手指冷的苍白,所以看到手掌都要小一些,到了夏天,手比较温热,气血充盈掌指,手就显得大一些。气得温而易行,冷则缓行,古代有针灸医生将针投入热汤里取出扎针,也就是这个用意。


所以有人认为燔针就是现在的火针,这个理解肯定是不对的。我们看看现在的火针疗法,针灸师把毫针烧的彤红白亮,然后迅速把上千度高温的针刺入患者肌肤里,这种针法我估计是受到满清十大酷刑的启发研制出来的,不然我真的想不明白这样变态的疗法从何而来。曾有人说火针是源自内经九针的针法,我听了又晕又吐,内经岂能干这等脑残事儿?我且不跟你争论疗效如何,也不跟你争论烧烫伤之后遗留的瘢痕等问题,我只消问你一句:人体这些局部出现冷凉,病因你弄明白没有?如果你不疏通经脉令患者气血来恢复局部体温,你以为用火烧电烤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未免把人体想得太简单了吧,如果气血不足以濡养患处,你把人家皮肤烧烂烤焦了也解决不了问题,过了身也还是会冷的。


《灵枢·寿夭刚柔第六》里有这么一段话:“刺寒痹者内热……黄帝曰:刺寒痹内热奈何?伯高答曰:刺布衣者,以火焠之;刺大人者,以药熨之。”这里提到一个内热,但黄帝并没有问布衣的内热怎么治,只问了大人的内热法。为何布衣和大人有区别呢?布衣为啥就要以火焠之呢?因为劳动人民所受风寒湿更重更深,深达骨缝,“病在骨,焠针”,所以要将加热的长针深入到骨缝里面去治疗。而大人们养尊处优,病邪一般都不能深入,大多只是肌痹筋痹的问题,所以浅刺扎针后再热熨皮肤就能有很好效果。


“寒痹者内热”,何为内热?除了焠和燔让我理解成用火把针烤热再刺入体内,这“内热”二字也让我产生了灵感。《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病在骨,调之骨,燔针劫刺其下及与急者,病在骨,焠针。”这里提到“劫刺”,何为劫刺?劫,有强取,劫持之意,《说文》解释:人欲去,以力胁止曰劫。而通常抢劫打劫的时候动作都是很快的,陌生人悄悄地温柔的从你兜里往外掏钱拿走就不叫抢劫叫偷了。所以从这样来理解,我就想到劫刺与内热的关系,于是立新七针多了一个叫内热针法的名词。把长针刺入痛痹的关节缝隙里,来回快速的抽插,对,抽插,这个动作不用我教,你懂的,然后患者会感觉关节里面像着火一样的发热,但皮表却不会受到损伤。不懂吗?有生活常识的都明白,摩擦能生热啊。呵呵,你们说如果这都不是内热,还有啥是内热?


特别是骨关节深处寒气聚集,如果天长日久形成骨痹,这时你要是再用冰凉的针进去刺激,就类似于雪上加霜寒更寒,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症状加重啊伙计!这一行为肯定不利于疗效。如果你要用粗银针插进去再在外面点火加热,想把热量带进去驱寒消炎,且不说你这招疗效差强人意,先说你这笨办法,恐怕热量还没带进去多少,外面皮表的肉先被你烫熟了,杀敌八百自损一千二啊伙计。


所以要记住,内经讲“病在骨,焠针”,在用长针、大针之类治疗骨关节痹痛的时候,最好是先加热再扎针,然后视情形采用内热针法,这样疗效会很好的,一些患病多年的膝关节冷痹,很快就治愈了。长扁针内热针法,教科书上没有,市面没有,内经里有,所以这是内经九针的针法,也是冰台的玩法。



回复关键字“立新说”,收看本栏目近期文章


标签: # 内热 # 内经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