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元梓回忆录点评

12-28 生活常识 投稿:早茶月光
聂元梓回忆录点评

存者加评:文革中那些事是对是错?对中国影响是好是坏?是推动社会向前还是向后了?中国这十年人变好还是变坏了?老百姓生活变好还是坏了?中国地位在国际上是上升还是下降了?大多数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老一辈都被打了,江青之流上来了这是中国是祸是福?听的话,你没有错,那文革又怎能错?谁错了?刘少奇、邓小平、众老帅、各层党的干部错了?!该被打倒?该被整死?中国无法无天时期的一切,该由谁负责?亲身经历文化大革命的,小将、中将、老将、平民百姓都知道,中国的文革是对是错!

   对个人否定一切不对,肯定一切也不该。是中国历史伟人,为中国做出极大贡献,但他不是神,有错也不奇怪,但错就是错,对就是对,不能黑白不分。对的不要否定,错的也要正视,纠正,不能以对盖错,只有这样,其经验教训对中国今后才有益。时至今日,决不可仅用简单的支持,反对、或用对或错来评价他。对的要肯定,错的也不回避,这才有益未来。

   时至今日,对文革的功过,文革的后果,不该无视,更不该不顾事实,黑白倾倒,坚持错误,这是得不到民众宽恕的,也必成历史罪人。


   聂元梓这个大名人物,在文革起什么作用,路人均知,自有公议,骗不了人。


正文:聂元梓回忆录点评 聂元梓回忆录点评 2011-06-18 20:54 星期六    这个回忆录,没有什么文笔,跟那些上过几年私塾的老先生们比都不如。聂元梓虽是北大哲学系总支书记,后来又贵为北大的实际掌控人,显然没有受太系统的教育,不过是什么华北军政大学之类培训班出身的。

聂元梓文革中的发迹,并非从大字报开始的,而是从揭发安子文开始的。在两个司令部对决中,她开始就站对了方向。可以看出她还是纯而又纯的“共产党员”,她看不上江青,所以后来两边都没有站稳,以至于两边都不受待见。

聂元梓讲述的高级干部乃至普通干部的“生活作风”问题,看了令人感慨不己。很多怀念那个时代的人,一个理由是“那时候人们单纯,道德素质高”,真的吗?如果说“道德素质高”,也是“封建社会”培养出来的,而是“那个时代”培养的。

季羡林要是和聂元梓对质就好了,季先生不一定说得过聂元梓。

聂元梓和毛泽东的家人的关系,真是一个扯不清道不明的话题。许多党内大佬,都因为涉及第一家庭的矛盾,而连累到政治生命,何况聂元梓这样一个中级的干部。聂元梓算是有自知之明的,她从1967年之后,就主动开始收敛了,北大的校革委没有那么坏,也许是她已经看到,这个乱局并非她这一级别的人所能掌控和搅动。

大人物不可信,因为他把所有的人都当成了棋子。在他的职权范围之内,他有收发自如的特权,他可以不承认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情。

政治,再夹杂着政治家之间的私人恩怨,就越发花枝招展起来,局外人是看不懂的。你只看到他们台前握手言欢,不知道他们背后拳打脚踢;你只看到他们互相有矛盾,不知道他们也曾勾结。北大校革委和文革的关系,也可以写一部书了。顺便提一句,北大校革委,是命名的,聂元梓专为改名一事请教于总理,他不同意改成别的名字。北大校革委之所以能独立于文革而存在,原因之一是因为有李讷,原因之二呢?聂元梓敢于通谢富治叫板,这就是她的资本。

北大校革委为了追查高教部卢正义,一路调查下去,追到了康生,戛然而止。那个时代,多少类似的团体在活动啊。追查政敌的档案,当然是查不利于他的档案。这种政治手段,今天有没有人运用?作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势力,有调查情报的权力,就是标志。

从这一层意义来说,“丁未劫”不是乱,而是许多派系恶斗,每一个派系,都没有那么简单,即使那时候的学生,也并没有他们自己说的或者我们今天想象的单纯。

聂元梓的密友杨惠文挺不简单的,1967年,聂元梓不愿意“紧跟”了,她指点聂元梓:你要是不执行他的指示,他有办法整你;你要想退下来,最好想办法生病住院,或者找个地方猫起来,最好现在就不要出面了。结果,聂元梓身在局中,退不下来了。

看聂元梓经商,看得我哈哈大笑……,人生如此,缘生缘灭。我也很幼稚,真以为陆定一夫人严慰冰有精神病,没有想到事实真相是这样的,而且还为此冤死了保健局局长史书翰。大人物对垒,小人物的命运不能自主,好比刘心武妙解“虎兕相逢”。2011-06-18 20:54 星期六     这个回忆录,没有什么文笔,跟那些上过几年私塾的老先生们比都不如。聂元梓虽是北大哲学系总支书记,后来又贵为北大的实际掌控人,显然没有受太系统的教育,不过是什么华北军政大学之类培训班出身的。

聂元梓文革中的发迹,并非从大字报开始的,而是从揭发安子文开始的。在两个司令部对决中,她开始就站对了方向。可以看出她还是纯而又纯的“共产党员”,她看不上江青,所以后来两边都没有站稳,以至于两边都不受待见。

聂元梓讲述的高级干部乃至普通干部的“生活作风”问题,看了令人感慨不己。很多怀念那个时代的人,一个理由是“那时候人们单纯,道德素质高”,真的吗?如果说“道德素质高”,也是“封建社会”培养出来的,而是“那个时代”培养的。

季羡林要是和聂元梓对质就好了,季先生不一定说得过聂元梓。

聂元梓和毛泽东的家人的关系,真是一个扯不清道不明的话题。许多党内大佬,都因为涉及第一家庭的矛盾,而连累到政治生命,何况聂元梓这样一个中级的干部。聂元梓算是有自知之明的,她从1967年之后,就主动开始收敛了,北大的校革委没有那么坏,也许是她已经看到,这个乱局并非她这一级别的人所能掌控和搅动。

大人物不可信,因为他把所有的人都当成了棋子。在他的职权范围之内,他有收发自如的特权,他可以不承认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情。

政治,再夹杂着政治家之间的私人恩怨,就越发花枝招展起来,局外人是看不懂的。你只看到他们台前握手言欢,不知道他们背后拳打脚踢;你只看到他们互相有矛盾,不知道他们也曾勾结。北大校革委和文革的关系,也可以写一部书了。顺便提一句,北大校革委,是命名的,聂元梓专为改名一事请教于总理,他不同意改成别的名字。北大校革委之所以能独立于文革而存在,原因之一是因为有李讷,原因之二呢?聂元梓敢于通谢富治叫板,这就是她的资本。

北大校革委为了追查高教部卢正义,一路调查下去,追到了康生,戛然而止。那个时代,多少类似的团体在活动啊。追查政敌的档案,当然是查不利于他的档案。这种政治手段,今天有没有人运用?作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势力,有调查情报的权力,就是标志。

从这一层意义来说,“丁未劫”不是乱,而是许多派系恶斗,每一个派系,都没有那么简单,即使那时候的学生,也并没有他们自己说的或者我们今天想象的单纯。

聂元梓的密友杨惠文挺不简单的,1967年,聂元梓不愿意“紧跟”了,她指点聂元梓:你要是不执行他的指示,他有办法整你;你要想退下来,最好想办法生病住院,或者找个地方猫起来,最好现在就不要出面了。结果,聂元梓身在局中,退不下来了。

看聂元梓经商,看得我哈哈大笑……,人生如此,缘生缘灭。我也很幼稚,真以为陆定一夫人严慰冰有精神病,没有想到事实真相是这样的,而且还为此冤死了保健局局长史书翰。大人物对垒,小人物的命运不能自主,好比刘心武妙解“虎兕相逢”。

标签: # 文革 # 北大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