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三国二十五之“刘备求贤”
正好此时,徐庶前来自荐,于是刘备身边第一次有了军师,并以少敌众,将曹操的3万大军打的大败而归,顺带占领了樊城。曹操见曹仁大败而回,知道刘备身边有了能人相助,便问及左右,程昱便将徐庶的情况告知了曹操,作为曹操心头之患的刘备,身边有如此能人,又怎会善罢甘休,于是便用计以徐母为饵将徐庶骗至许都,看似一个简单而轻易的决定,却引发了历史上三个经典的典故不说,还成就了很多人,并亲手将自己辉煌的前途画上了句号!
那么曹操到底引发了哪三个经典的典故呢?他又怎么去成就了别人终结了自己的前途呢?
身在曹营心在汉
徐庶为人至孝,所以收到伪造的徐母信札后心中异常焦虑悲痛,并未详查就辞别了刘备,回去之后徐母羞愤而死,徐庶则一辈子都将自己的心志寄托于刘备集团,发誓终生不为曹操献一计、设一谋。司马徽曾经说过,徐母为人刚烈,最恨曹操。当日曹操将其骗至许都让其写亲笔信劝回徐庶的时候,徐母不仅大骂曹操名托汉相实为汉贼,还操起砚台直接砸了过去,所以她宁死都不会让自己的儿子做此不忠不义之事。有这样智慧忠义的母亲,徐庶又岂会是碌碌之辈,纵然有大智慧、大才略,如果不能为以仁义立身的刘备服务,宁愿坚守自己的忠义德操一辈子没有作为,也至死不会帮助曹操行此篡汉之举。所以后世便留下了其身在曹营心在汉,至忠至孝之美名。
其实对于像徐母、徐庶这样的人,他们把忠义二字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更何况曹操的行为,更是为后辈篡权夺位做了一个很坏的榜样,作为一个位高权重的政治人物,其造成的不好的后世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徐母、徐庶用自己的行为与曹操做了他们能做到的最高级别的对抗,而且曹操也用自己的不仁不义衬托了徐庶母子的至忠至义。
徐庶走马荐诸葛
徐庶离开的时候,刘备纵然万般不舍,纵有万千需要,但为了徐庶的母子情分,还是忍痛割爱,以最高礼仪送其离开。刘备更是在悲痛万分的情况下喊出让人把前面树林砍光的壮语,因为其挡住了徐元直的背影。当然,徐庶也并未辜负刘备的厚爱,在其走了之后,又回转马头将诸葛孔明推荐给刘备,并告诉了刘备“龙凤”的真意,让灰心丧气的刘备不仅没有失掉臂膀,反而为其送来了更加强大的力量。
曹操费尽心机,想削弱刘备的实力,但是天命之事岂能靠人力左右,诸葛亮的出山,不仅为刘备集团做了重要的战略规划,成为刘备集团最重要的战略转折,更是在江东舌战群儒促成了孙刘联盟,与周瑜联合赤壁一把大火烧的曹操一生再也不敢觊觎南边江山。如果曹操有此眼光和未卜先知的能力,相信打死他都不会做出这个决策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曹操不仅没有削弱刘备,反而又一次成就了刘备的强大和刘备集团的崛起。
三顾茅庐
有了徐元直的推荐和之前水镜先生的分析,刘备若久旱逢甘霖一般,准备好礼物就去卧龙岗请孔明出山。但是一个胸怀济世之志的经天纬地之才,又岂是随随便便几句话就能被请出来的?而且要做的事情何其大、何其难、又何其的不符合时势,明知已经不得其时还要逆势而为,如果没有非凡的毅力和魄力怎么会做成。后来孔明在卧龙岗为刘备分析时势的时候已经很明确的讲过——曹操占尽天时,诚不可与之争锋,江东孙权也占了地利,只可与之为友而不可与之为敌,所以刘备能占的只有人和,而且将来能不能恢复汉室江山,还要静待天命之变。既要实现人和,那么对作为最高统帅的刘备和刘备集团的重要人物——关羽、张飞的考验就非常之大,所以便有了后世的千古美谈——三顾茅庐,而刘备也用其至真至诚之心,以天下人为信请到了一辈子为其鞠躬尽瘁的诸葛孔明。从这一点上来说,是不是还是要感谢曹孟德呢?
综上所述,曹操成就了徐庶母子的忠义,成就了刘备爱才的美名和刘氏的蜀汉政权,成就了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就了孙权的东吴大业,真正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曹孟德就是曹孟德,做每一个决策都如此的大手笔,作为一代枭雄,不仅自己足够强大,还最高意义的成就了别人,但是估计不会有人感激他这份劳苦的用心吧?
一个人的成功有很多关键的因素决定,有时候成就我们的不只是自己的朋友,最关键的还有自己的敌人,而敌友之间很多时候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所以我们不仅要善待自己的朋友,更要学会去尊重自己的敌人,能成为强者的敌人本身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不是么?!
如喜欢该文,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解构经典!
该文素材均选至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内容瑾代表小编个人观点,欢迎大家不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