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才配拥有优质的人生
01
1998年,6月5日。
那年,我19岁。
在一个炎热的中午,骑着自行车回到家。那个上午,我跑了8家客户,一一被拒。
“我们店不需要的,你走吧。”
“高中还没毕业呢,你懂啥?”
“什么,你保送清华,骗人的吧?”
吃完午饭,我躺在床上,想起了上午别人的冷嘲热讽,眼中不禁泛起了泪花。我想不通,再过3个月就要去清华上学的我,为什么还要受这种委屈?
那年,我19岁,读高三。作为重点高中成绩最优秀的学生之一,我拿到了清华保送生的资格。
闲不住的我,在报纸中缝的豆腐块里面,找了一份“临时工”。老板姓黄,是一个想法挺前沿的创业者,主营工商注册代理和人员招聘代理。
我的任务是扫街,一家家拜访沿街店面和企业,寻找需要人员招聘的客户。
也许是这个想法太前沿,也许是那时候的我太稚嫩,经常一天天无功而返。6月的杭州异常炎热,我就这样骑着破旧的自行车穿梭于杭州的大街小巷。
那个夏天,我经历的是冰火两重天。拿到清华保送资格,让我欣喜若狂,这是所有高三学生的至高梦想;而下一个瞬间,我遭受的是质疑、白眼和戏虐……
我每天唯一的感受就是撕裂和煎熬,我就像一个被抛向空中又狠狠砸在地上的陶瓷罐子。粉身碎骨后,我明白一个道理——
“离开你的主场,你啥也不是。”
三个月后,我进了清华。在那个四年里,我比高中时学习更努力。不是因为身边同学更优秀,而是因为我知道,世界很大,生活不易。
在考场上,我们是神话;在商场上,我们就是个笑话。
02
2015年,1月20日。
那年,我36岁。
凌晨3点,我做了一个“噩梦”。我梦到了10年以后的自己。
在上海,孤零零的,什么都没有。没有房、没有车、没有工作、没有社保,没有孩子,父母80岁了,连自己最爱的宠物狗波波也离开了自己……
就在三年前,我还是985大学商学院的MBA老师,风光无限,受人尊敬。在广州,我有房有车,生活无忧。没想到,最后竟然落魄到这个田地。
醒来后我大哭了一场,直到清晨。
那年,我36岁。辞职创业的第三年。创业头几年的压力,让我喘息都很艰难。
“徐老师,你有实战经验吗?”
“你们团队有金融行业工作经验吗,还是只是看看书的呀?”
“你又不是大公司出身,我们凭什么相信你?”
“徐老师,你可要好好做啊,很多人等着看你笑话呢!”
以前,在讲台上,你高高在上,学生都会尊敬地称你一声“老师”。但是,当你离开这个平台,回到业务上,别人仍然要就事论事,看你的业绩。而你,只是这个行业的新入者,一切都要重新积累。
我沉到了谷底。
每一次,离开你的主场,就是自我归零。你会发现自己被否定得像个婴儿,想往前挪一小步,都会让你心力交瘁。
在新的领域,我就是个婴儿。
03
2018年,2月3日。
那年,我39岁。
已经衣食无忧的我,开始又一次创业,开始做自媒体。
那天,我在家里录制音频节目。10分钟的音频,我录了1个小时,还没录完。一段2分钟的音频,有一次停顿和结巴,就要重录。我本来嗓子就不好,一段话要说上10遍,我失去了耐心。
我重重地把话筒扔到地上,忍不住骂了句脏话。
原来,录制音频和上课,这么不一样。
我以为我当了6年老师,深受学生喜欢,讲话是我的强项。但是没想到, 录制音频那么费事。
我的语言习惯,说话有很多停顿,边思考边说话。这些在上课的时候,都不算啥,学生可能还喜欢这样的风格。但是,一旦录音音频节目,场景就不一样了。
隔行如隔山。在新的领域,我连“说话”这件最基本的事情,都不会了。
看到85后、90后的自媒体,都有声有色,一下子几百万的粉丝,我觉得自己很失败。
“风哥,你的人设太精英了,别人都够不着,不适合做自媒体。”
“你搞金融的,弄个股票私募,管上几个亿,碰上牛市,收几千万上亿的业绩提成,不是挺好的,干嘛凑自媒体这个热闹?”
“写几篇文章,能赚几个钱?写得不好还被人骂,犯得着嘛?”
“这些都是草根干的事情,你不适合这个行业的。”
再一次离开主场,再一次深陷窘境。
的确,在事情做成之前,你无法说服任何人:你是可以成功的。
但是,不这样做,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能力的边界。
当你已经衣食无忧,是否应该继续启航。没有人有标准答案,只有梦想才能在深夜告诉你答案。
04
然而,这一切,都不是无谓的。
1998年,虽然我还是一个高中毕业生,但相比同龄人,由于提前明白了社会的残酷,我会更加珍惜大学的时光。
那时候的我,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稚嫩的高中毕业生。
2015年,虽然我只是刚创业的年轻学者,但由于勇敢地踏上了社会、冲向了市场,我已经学会了理论结合实际,慢慢习得从零到一的精髓。
那时候的我,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只会写论文的年轻学者。
2018年,虽然我还是一个私募基金从业者,但由于开创了新事业,能够让我拥有了新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我慢慢理解了做互联网和自媒体项目的难点,同时,也体味到了它们的精彩。
我开始理解和年轻人在一起的重要性,我努力让自己混迹在他们中间;我开始懂得大众眼光的重要性,学习如何用大众的视角看待世界;我懂得了要做一款互联网产品,你作为产品经理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我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那时候的我,不仅是一个离开体制获得成功的创业者。当你补足了你的短板,你会发现,你的能力是1+1 2的效果。
这,就是成长。
我们经常说,你走过的路,没有一条是白走的。
乔布斯从里德学院退学后,并没有离开学校,而是又在学校呆了一年多,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期间他学习了一门书法课。
作为业余爱好,书法,看似是无用的技能,但对乔布斯后来在Mac操作系统上的成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学到了衬线字体和无衬线字体,怎样在不同的字母组合间调整其间距,以及怎样作出完美的版面设计。
这其中所蕴涵的美、历史意味和艺术精妙之处是科学无法捕捉的,这让我陶醉。
如果我大学的时候从没有上过那门课,Mac计算机里绝不会有那么多种字形以及间距安排合理的字体。如果不是 Windows 抄袭了 Mac,那么很有可能所有电脑上也不会有这些。”
乔布斯在学这门课的时候,只是觉得很优美,没有想过以后会有什么用。可是,恰恰是这段经历,培养了他非凡的艺术品位,而字体本身,后来也成了 Mac 的一项核心优势。
勇于触碰那个未知世界,哪怕是没有计划的,哪怕是让你生怯的,但是,
在这个世界里,你的每一个彷徨、疑虑、挫折,每一份痛楚、煎熬,每一段不经意的旅程、绕远的弯路,在人生的某个时刻,都会证明它的意义。
生命不曾亏待任何一个有温度的瞬间。
05
你的成长并不在你的“主场”
领导力和组织变革大师诺埃尔·蒂奇提出过著名的“行为改变理论”。他认为,任何人在自己的个人成长中,都存在三个区域:
舒适区;
学习区;
恐慌区。
所谓舒适区,就是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套知识和技能,可以轻松地应对自己目前在做的各项事情。甚至,不仅是能够轻松应对,还被周围的的人奉为榜样,受到特别的尊敬。
所谓学习区,就是从舒适区跨出的一步,进入自己的“未知领域”。由于自己目前拥有的一套知识和技能在这个区域已经不适用了,所以,会带来各种新的麻烦,需要你重新花费精力去学习和探索。
所谓恐慌区,就是从学习区再往外跨出一步,在这个区域,不仅仅是你拥有的一套知识和技能体系完全不适用了,而且,在这个世界里正在发生什么,接下来会怎样,已经完全超越了你的理解能力和控制力。甚至,一不小心,就会给你带来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和痛楚。
一个人如果希望成长的话,就要让自己跳出舒适区,跳出自己的“主场”,让自己活在学习区。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恰巧擅长某一个行业某一份工作,或者只是运气好;离开主场,你啥也不是。
那些长期呆在自己“主场”的人,本质上是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中,日子虽然过得舒适、快意,甚至觉得自己是“王者荣耀“,实际上,是在原地踏步。
在今天这个时代,没有进步,就是退步。
逼迫自己走出舒适区,去触碰困难,去遭遇瓶颈,去接受挑战,都是好事。实质上,就是在逼迫自己学习,激发自己成长。
某种意义上,走出舒适区,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你已经在拓展自己的能力边界。
只有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边界,你才真正会成为强者。
优秀的人,都会对自己狠一点。走出舒适区,离开主场,或许会有冷嘲热讽和深夜的哭泣,但是,这才是成长的最好证明。
这样的人,才配拥有优质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