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课程介绍】

12-28 生活常识 投稿:若隐若现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课程介绍】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这门课是我国高校政治学、行政学等学科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讨型通识课程。本课程概述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诸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制度、国家行政制度、公务员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分析了以上各项制度的由来、组成与运行、发展等,这些分析与阐述较为系统而完整,并融入了我国政治制度现实发展及其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

 

教学宗旨:

 

  树立和增强学生对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正确信念和认同,促进学生对我国现有政治制度体系的理性思考,以培养具有社会主义制度信仰的、负责任的公民。

 

教学目标:

  (1)让当代大学生对我国当代的政治制度架构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2)培养学生理性的政治思考能力和辨别能力;

 (3)积极探索本课程教学的新理念、新形式,推动本课程精致化建设。

 

教学要求:

 

  (1)学生能够熟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原理和规范,能从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和制度绩效的范畴对我国政治制度架构和建设进行思考,基本达到“夯实基础、操练思维、感受实际”、“端正信念、理性思考、务实辨真”;

  (2)教师必须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基本内容进行正确讲解,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思考,培养学生学习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主要是根据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设计了课堂讲授讨论--课外自主学习--假期实践调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表现为教师课堂讲授与研究讨论,学生撰写听课笔记、读书笔记和专题发言提纲,组织学生课外小组讨论、课堂全班研讨,展开课后“聊学”、网上师生互动,进行暑期调研(报告),并结合时政进行案例学习与分析等。

 

教材:

 

  浦兴祖教授主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本课程教学课时一般总共为48课时,每周3课时,共16周(不含期末复习考试)。

 

 

 

课程发展轨迹:

 

一、1984年:率先于全国各高校开创本课程

 

  1981年我校开办了新中国第一个政治学本科生班(同年,北大开办第一个政治学硕士生班)。两年后的1983年底,政治学教研室考虑到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等因素,决定开设《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并交由浦兴祖老师负责此课程的建设与教学任务。

 

  1984年秋,在经过近一年的准备后,我校在全国各高校中第一家开设本课程。此后,逐步成为本校政治学、国际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公共行政学诸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目前,国内已有许多高校的相关专业开设本课程。另,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本课程已被列为全国自学考试政治学行政学专业的必考课程。

 

二、1985年起:成为复旦硕士招生考试的科目之一

 

  1985年起,本课程长期被列为本校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硕士点招生考试的科目之一。

 

三、1987年起:发表本课程教学研究文章

 

  本课程自开创起就积极进行教改探索,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组织课堂讨论,启发学生思考。1987年在本系教师中作了交流,并在《复旦教育》(第2期)发表初步总结本课程教改探索的文章:《调查、讨论、启发式》。多年后,又一次在全院教师中交流本课程建设与改革的体会。

 

  2007年,在举办本课程教学(全国性)研讨会前夕,本团队刘晔副教授在《学习时报》2007年(总第402期)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建设的回顾与展望》,为本课程教学梳理了宏观背景与基本线索。

 

四、1990年:出版全国第一部同类教材获多项省部级奖

 

  1990年2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本课程团队浦兴祖主编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成为全国第一部系统阐述我国政治制度的著作,也是全国第一部同类教材。人民日报、文汇报、文汇读书周报等在推介此书时充分肯定了这一点。后,此书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1994年)、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995年)、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996年)。

 

  此书还远销港台地区及美、日、加、德、法等国,产生良好影响。日本庆应大学法学部国分良成教授后来说,“日本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几乎无人没有看过这本书”。多个国家的学者或在外中国留学生因此书纷纷与作者进行学术联系。

 

 因香港城市大学雷竞旋教授推荐,香港三联书店有限公司特约本课程负责人修订90版,并于1995年出版了《政治制度》。当时驻港新华分社将此书推荐给港英作为公务员培训教材。翌年,被香港出版总会评为“1996年香港地区最热门的政治类著作”。

 

五、1996年起:先后被列为校重点建设课程与创名牌课程

 

  1996年,本课程被列为复旦大学重点建设课程之一;

  2002年,本课程被列为复旦大学创建名牌课程之一。

 

六、1993年起:要求学生假期开展调研并撰写报告,以此改革考核机制

 

  1993年,本课程从“92国政”班级开始,要求所选修本课程的学生利用暑寒假回乡,围绕一项政治制度独立开展基层实地调研,并撰写报告,以了解与分析政治制度的实际运行状态,就完善与改进表达自已的思考,以“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调研报告成绩 + 学期末书面考成绩 + 平时(撰写读书笔记、参与小组及课堂讨论、课后聊学等)成绩,大约按40%:40%:20%比重合成为本课程总成绩。以此,将传统的“一卷定成绩”考核机制改为“多元复合”的课程考核机制。实验至今,已近20年,获学校、学生欢迎与支持。

 

七、1997年:提出“夯实基础,操练思维,感受实际”12字教学理念

 

 本课程从创建起就注重启发式、讨研型、联系实际进行教学。本课程负责人经常自问“作为一名老师,作为一门课程,究竟应该给学生什么收获?”是一些知识?一些观点?一些条条?在边教边思、注意其他教师教学经验,以及听取学生反映的过程中,逐步感悟到:知慧重于知识,水平重于文凭,能力重于学历,思维重于记忆,“知识分子”当是“思想分子”、“思考分子”。

 

  1996年,先对正在讲授的“西方政治学说史”课程提出“夯实基础,操练思维”8字教学理念。翌年,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课程提出“夯实基础,操练思维,感受实际”的12字教学理念。强调:只重视“务实基础”,不重视“操练思维”,易于成为“书呆子”;8个“度”。(见本网站“师生寄语。师道循循”栏)

 

 后,又逐步形成针对硕士生课程的12字教学理念:拓展基础,操练思维,学会研究;针对博士生课程的12字教学理念:依托基础,操练思维,潜心学术。

 

八、1999年:出版教材修订本(复旦版) 又获全国优秀教材奖

 

  1999年夏,在修订第一部教材的基础上,出版了浦兴祖主编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旦版),又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02年)。该教材被全国许多高校采用,已印刷近32次,共近30l万册。并被韩国翻译出版。本团队目前正着手再次修订自编教材,并与复旦大学出版社签署了出版协议。

 

九、2002年起:逐步尝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2002年开始尝试应用幻灯片、PPT等现代教育技术,在听取了部分同学的意见与建议后进行了调整,后又相继将教学大纲上载任课教师网页,经email开展师生间的双向沟通。并充分利用学校虚拟校园、信息化教学中心等网络资源,整合与优化教学资源条件,促进与拓展本课程的影响力。

 

十、2003年起:获校教学成果三等奖及“本科教学名师”与“我们心目中的好老师”

 

  1991-93年,本课程教学曾3次获复旦大学教学二等奖;

  2003年,本课程的教改探索获复旦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课题负责人获“复旦大学2003年本科教学名师”称号。

 后又获"复旦大学2006年本科教学名师"称号,并于2005、06、07年连续3次被学生评为“我们心目中的好老师”。

 

十一、2004年起:进一步加强与完善本课程教学梯队

 

  1990年代中期,周帆、彭勃(彭已调离复旦)二位青年教师被列入本课程的教学梯队;2004年起,教学梯队逐步得以加强与完善,现已形成由浦兴祖教授、陈晓原教授、周帆副教授、刘晔副教授、何俊志副教授、李春成副教授、扶松茂讲师、博士组成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梯队。老教师坚持上本科生课,青年教师也已很好地担当起本课程的本科教学任务。

 

十二、2006年:先后被评为复旦大学与上海市精品课程

 

 2006年春夏,本课程先后被评为复旦大学精品课程与上海市精品课程。校院拨数万元课程建设经费,以供进一步加强本课程建设。

十三、2007年3月:被列为校研讨型课程

 

 2007年3月,经校教务处调查总结,本课程被列为校研讨型课程,并在校园内展示。

 

十四、2007年4月:创办独立的本课程网站

 

  2007年4月21日,在校院支持下,独立的本课程网站诞生。

自此以来,日均点击率逐步攀升,截止2011年4月30日,总点击率已达634034(至2011年10月8日晚10时),最高日击点率达5431(2011年4月10日)。课程网站,提高了本课程的信息化、网络化程度。

 

十五、2007年:团队负责人获“上海市育才奖”

 

 2007年夏,课程负责人浦兴祖教授因20余年坚持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潜心教书育人,获“上海市育才奖”。

 

十六、2007年10月底:本课程(全国性)教学研讨会召开

 

 2007年10月27—28日,在校教务处与院的大力支持下,本课程举办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课程教学研讨会”,来自清华、人大、复旦、南开、南大等高校及中国社科院政治所的40余名教师一起,围绕四个专题(本课程总体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研讨。

 

  教育部政治学教学指导主任张永桃教授给研讨会发来贺信。复旦校、院领导均莅会指导。会议选编了《当代中  国政治制度课程教学研究论文集》(内部交流,论文24篇及国外相关资料6篇,已载本网站“教学研究”栏)。

 

十七、2008年:本课程负责人被选派至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任教一年

 

  2008年初,中组部与国家教育部要求复旦大学选派一名政治学资深教授,前往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任教一年。复旦大学及其国务学院商定,选派本课程负责人浦兴祖教授承担这一任务。

 

  在中井院一年间,浦教授为来自香港的多个爱国人士高级研修班讲授“中国大陆政治架构及其运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等课程,为十多个干部班讲授有关中国政治发展的课程;因中井院外派,为井冈山市、宜春市以及前来井冈山的国安部、沪、晋、赣、黔等干部班讲授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与中国政治发展的相关课程。

 

十八、2009年4月:获“高教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9年4月,本课程团队教学研究课题“夯实基础、操练思维、感受实际——‘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教学探索”,获“2009年高等教育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十九、2010年:获准为“国家精品课程” 

 

  2010年,经国家教育部组织专家评名审并在网上公示后,正式批准本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之一。本教学研究团队全体教师感谢校院领导与相关同仁、同学,自1984年本课程在复旦开设以来所给予的长期指导、支持与爱护,决心将本课程的建设进一步推向纵深。同时,希望继续获得领导与同仁、同学们的指导、支持与关爱,真诚欢迎各方面对本课程建设提出批评意见建议。

 

二十、2011年:本课程负责人被评为“上海市(高等教学)教学名师”

 

  2011年春夏,经复旦大学推荐,上海市府教委组织评审与公示,评出第六届“上海市高等教学教学名师”31名,本课程负责人浦兴祖教授名列其中。这是长期以来校院系领导支持与指导,本院系几代老师、同仁关心、呵护所致。

 

二十一、2011年:本课程扶松茂老师荣获“2011年上海市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扶老师近年来指导10多个学生暑假实践项目,其中二项获评市优,一项校优。

 

 

二十二、2012年:本课程负责人应邀在教育部师资网培中心介绍课程建设体会

 

  2012年暑假期间,本课程负责人浦兴祖教授应教育部“全国高校师资网络培训中心”之邀,赴北京讲授建设本课程的主要体会。该中心为此摄制了长达8个多小时的视频,上传 教师发展在线平台 ,供国内高校开设本课程与相近课程的教师观看。

 

二十三、2013年4月:本课程确立了第一区县级教学实践基地

  2013年4月16日,本课程教学团队与杨浦区人大常委会签署了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实践基地协议,并确定了教学研究合作的具体内容。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