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平仄,先辨四声(下)

12-28 生活常识 投稿:想和星星遨游
欲知平仄,先辨四声(下)
诗词入门基础:欲知平仄,先辨四声(下)

再启童蒙 2011-02-28 11:01:40 阅读26 评论4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欲知平仄,先辨四声(下)

 今人辨四声的难点之一,是如何掌握普通话读平声、而古读入声的那些字。这里介绍几种方法供初学者参考:
 一是勤读韵书。初学者没有必要去啃卷帙浩繁的《广韵》、《佩文韵府》等韵书,可以先读简要本,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诗韵》、1992年新2版《诗韵新编》等。读入声部时,把那些今天读平声的常用字挑出来,另抄一本,加深记忆,用时备查。(附表于后)
 二是背诵作品。普通话中读平声,而在近体诗或词里面放在仄声字眼上的字,一定是入声。从背诵诗词中可以掌握不少入声字。如"国"、"昔",今读平声,在的《和柳亚子先生》"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中,都是出句的尾字,处在仄声字眼上,因之必是入声。又"菊"、"出"今读平声,读了唐人岑参的《九日思长安故园》"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贺知章的《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琢磨一下,就明白这两个字必是入声无疑了。读词也可以辨认不少入声字,一般《念奴娇》、《满江红》、《忆秦娥》等词牌是用入声押韵的。背诵作品是辨认入声最经常、最有效的方法。

 三是按偏旁、数字记。入声字中有不少偏旁相同的字,我们予以编排,可以触类旁通。例如记住"责"字是入声,那么"箦、碛、啧、帻、积、绩"等字就不难记忆了。又如"夹"字是入声,"狭、峡、硖、蛱、侠、浃、惬、箧"等字也是入声。在数字中,除"三"、"千"是平声外,其他都是仄声,那么现在普通话里读平声的"一"、"七"、"八"、"十"、"百"、"亿"必是入声。
 四是按韵母记。入声字中韵母相同的字也可以记一知十。例如今韵母为"a"的许多字是入声字,象"塔、答、纳、榻、杂、腊、匝、沓、踏、搭、咂"等;今韵母为"i"的许多字是入声字,象"一、昔、急、立、壁、泣、滴、劈、极、密、铁"等。今韵母为"e、o、u"也有不少是入声字。凡韵尾是"n"或"ng"的字,不会是入声字。
 上述第一、第二两法比较可靠,后两法也有例外,只能在查韵书的基础上帮助记忆,不可视为规律。
 在学辨四声的同时,还须学会辨认平仄两读字。
 在汉字中有不少字,有时读平声,有时读仄声,如果辨认不清,容易犯出韵或平仄不谐的毛病。平仄两读不外两种情况:
 一种是可平可仄而字义不变。
 如"看"、"听"(只有作"任"字用时读去声)、"忘"、"应"、"醒"、"堪"、"叹"、"撞"、"过"(只有作"过失"解时读去声)、"患"、"慷"等。多掌握些这类字,无疑给我们作诗填词时提供调声的方便。

 另一种是平仄异义。
 同一个字由于它用在不同的场合,字义变了,读声也就不同。例如"骑"字,作为动词用,如"骑马"、"骑"的"骑",读平声;作为名词用,如"千骑"、"精骑"的"骑",则读去声。例如苏轼的《黄州》:"使君厌骑从,车马留山前。"骑字读去声。陆游的《七月一日夜坐舍北水涯戏作》:"斥仙岂复尘中恋,便拟骑鲸返玉京。"骑字读平声。这类字不少,下面列举二十字以供参考(多词义者仅举其一)。
平仄异义字例
读平声时字义 读仄声时字义
缝 缝补(缝衣) 空隙(门缝)
中 中间(院中) 射中(中箭)
衣 衣服(布衣) 穿着(衣锦)
分 分开(分辩) 名分(身分)
闻 耳听(闻讯) 名扬(闻人)
燕 地名(幽燕) 鸟名(燕子)
号 号叫(哀号) 名号(商号)
占 卜占(占卦) 据有(占领)
屏 围屏(屏幕) 去除(屏弃)
翰 羽毛(凤翰) 文藻(翰林)
调 调和(风调雨顺) 曲调(悲调)
和 和合(和穆) 唱和(和者)
荷 花名(荷花) 担载(负荷)
传 交接(传达) 传记(《左传》)
更 换、时(更岁、五更) 进一层(更宜)
任 堪(不任看) 听便(任尔行)
当 应该(应当) 当做(茶当酒)
傍 旁、侧(傍观) 依附(依傍)
兴 发生(兴旺) 兴致(酒兴)
冠 帽子(衣冠) 为首(冠军)

 初学者由于不辨平仄异义字,往往在调声押韵上出错。解决这问题主要办法是:一,多读作品,碰到时平时仄的字不要轻易放过,研究一下它在什么场合读平声,什么场合读仄声;二,勤查韵书、字典等工具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诗韵》,凡带方框的,或是平仄两读,或是一字多韵。民国初年出版的词典、辞源、辞海等,每个字都注明它属《佩文诗韵》中哪个韵部,或分属不同韵部,不妨到旧书摊上找找,以备查用;三,写诗填词时,要细心研究字义,判明平仄。
 若是平、上、去、入四声一时学不会,而掌握了长音为平声,短音为仄声,基本上能辨平仄,也可以作近体诗。不过,你如果还想进一步学填词,学写古体诗,学填曲,必须学会辨四声。词牌有的平声押韵,有的仄声押韵,有的平仄转押。仄声押韵的,一般上声押上声,去声押去声,入声押入声。上声可以与去声通押,但上声、去声决不能与入声通押。古体诗一般不讲究平仄,押韵可平,可仄,也可平仄转押。但是唐宋以后,受近体诗的影响,仄声押韵,上声去声可以通押,而入声不能与上声、去声通押。北曲虽"入派三声",但是仄声中分上声、去声,该用上声的不能用去声,该用去声的不能用上声。词律严于诗律,曲律又严于词律。

 近体诗还个讲究,就是律诗要避免"上尾"。它的出句句脚最好四声递用,首句入韵的,四个出句的句脚平上去入俱全,首句不入韵的,上去入俱全。要避开相邻两联的出句句脚声调相同。据王力教授考据,"老节渐于律诗细"的杜老,多数律诗的出句句脚上去入俱全。毛泽东的近体诗很讲究声律,他的多数律诗的出句韵脚,四声交递,请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平),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去),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岩暖(上),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入),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的出句句脚依次为平、去、上、入。出句句脚平上去入俱全,这是理想的句式。最低限度也应该避免邻近两联出句句脚声调相同,否则就是"上尾"。邻近的两个出句句脚声调相同,是小病;三个相同,是大病;如果四个相同,或首句入韵,其余三个出句句脚声调都相同,就是最严重的 上尾 。唐人有这个讲究,但后来一般人也不大注意这个问题,乃至科考场中也并不认为"上尾"不合适,但某些诗论家却将"上尾"视为诗病。初学者知道有这么回事就行了,不必刻意去追求,甘受这极苛的束缚,不妨待熟练地掌握了格律诸要素之后,再精雕细琢、锦上添花。

附录:
 普通话中读平声的部分古入声字
(僻字除外)
韵 目 普 通 话 中 平 声 古 入 声 字
一 屋 屋竹福熟族菊轴伏读渎牍粥哭叔独啄秃扑幅竺蝠舳孰倏
二 沃 俗足烛局鹄督赎
三 觉 觉捉卓驳
四 质 出实疾一壹吉漆七卒佶尼蒺失悉
五 物 佛拂屈掘吃绂弗厥
六 月 阙伐罚竭歇发忽勃蹶掘阀碣羯咄滑核饽
七 曷 曷达活钵夺拔拨割豁掇喝泼撮跋
八 黠 黠杀察猾瞎刷滑
九 屑 节绝结说舌别缺折切拙辙诀噎哲碣捏颉竭
十 药 薄爵约郭博酌诧削铎泊搏嚼膜礴摸芍
十一陌 白石泽宅席籍格额积夕革翮核责舶摘择谪蝈昔惜
十二锡 锡击笛敌滴镝激檄狄荻涤
十三职 职国德食蚀极直值黑赋刻则殖植棘织逼息熄媳
十五合 合答杂匝阖蛤鸽搭
十六叶 帖贴蝶叠捷颊楫协侠荚睫摺辄
十七洽 狭峡匣压鸭乏劫胁插押狎掐夹呷

 (冷月无声整理编辑)

标签: # 入声 # 平声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