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字旁的「她」是怎么来的|真问真答

12-28 生活常识 投稿:眼热
「女」字旁的「她」是怎么来的|真问真答

单就「她」这一字形来说,其实在南北朝时期就已存在。但那时的「她」字其实是「姐」或者「毑」的异体,是方言中对于母亲的称呼,并不做代词来用。


中国古代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书,南梁顾野王撰《玉篇》中对「她」字的记载


作为女性第三人称代词的「她」字,则是在五四时期才被重新发明,而且从出现到最终被认可还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奋斗。 


关于「她」字的这段奋斗史,中国人民大学的黄兴涛教授在《「她」字的文化史——女性新代词的发明与认同研究》一书中做了详细考证


近代以前,汉字中的第三人称代词都没有性别之分。


19 世纪初,来华传教士们在翻译文本时则遇到了如何准确翻译 she 的问题,最开始的解决办法是用「该妇」来翻译 she。


西方派到中国大陆的第一位基督新教传教士罗伯特·马礼逊于 1814 年编成的《华英字典》中采用「该妇」的译法


马礼逊于 1823 年出版的首部中文英语语法书《英国文语凡例传》中则将英文中的 he、she、it 分别译作「他男」「他女」「他物」。


而在中文里最早尝试用特定汉字作女性第三人称代词的则是广州人郭赞生,他在1878年翻译出版的《文法初阶》中首次用「他」「伊」「彼」分别对应 he、she、it。


《文法初阶》中对男女第三人称代词的介绍


但是由于外文的影响甚微,20 世纪以前的这些尝试并没有引起太多的社会反响。


直到世界文学作品被广泛引进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汉字中男女性第三人称代词分化的问题才再一次被提出,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她」字也在这一时期被重新发明。


从 1917 年起,《新青年》杂志社内部就开始讨论英语中 she 的翻译问题,时任《新青年》编辑的刘半农最早提议可以创造一个女字旁的「她」字来专作女性第三人称代词。


曾任《新青年》编辑的刘半农


但是考虑到创造这样一个新字(由于早已废弃不用,他们当时并不知古已有「她」的字形),在印刷时需要大量新铸铅字,不甚便利,于是周作人建议暂不提倡用「她」,而是以「他」字下角注一个小号的「女」字来替代,即「他女」。


这一提议得到叶圣陶等人的响应,周作人、叶圣陶等一批先行者也率先开始在自己发表的文章中使用「他女」字。但是造型怪异,且排版依然不方便的「他女」字,也遭到更多人的反对。


周作人在其译作中使用「他女」字


1919 年 2 月 15 日,《新青年》刊登了一篇题为《英文 SHE 字译法之商榷》的文章,公开了语言学家钱玄同与周作人就「她」「他女」等字相关争议的对谈。


该文中,钱玄同认为「他女」使用起来并不方便,如果要重造一字,那「

标签: # 代词 # 这一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