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思维的认识

12-28 生活常识 投稿:用情深至到无情
浅谈中医思维的认识
播放GIF


中医既要继承,也要创新,当然需要科研。但中医科研要有中医特色,必需依赖纯中医思维模式,关键是“天人合一”与“取类比象”,绝不能套用现代医学的科研模式,舍此的中医科研都是假的,也根本无益于中医的发展,甚至有害于中医。在现实中,为什么有的中医刻苦攻读中医典籍或是四处参加培训学习、可是临床却不能治病?为什么中医药院校的大多数学生毕业后还不会诊疗?大多数刚刚学习中医的人参加一期又一期的中医培训,可结果往往还是停留在中医门外,这就是困扰当今中医传承、发展的“瓶颈”。

一、中医逻辑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知识、技能和智慧,而智慧则是统领并决定着知识和才能的水平。“从简单到复杂是知识;从复杂到简单是智慧”。是历代先人的智慧结晶,其逻辑方向通常是“从复杂到简单”,而中医是传统文化之一,中医的逻辑方向也是“从复杂到简单”——在临床中,是将各种复杂的症状,逐一辨别,诊断为一个或几个简单的病机,然后“有的放矢”地施治。

自二十世纪初新文化运后,西学东渐,国人只是注重学习西方文化中的知识及部分技能,却忽略了学习西方人的智慧(智慧本来也学不来)。所以,我们从小学到大学及其后期的学习,学的通常是西方文化中的知识,“从简单到复杂是知识”的逻辑方向已经固化在我们的思维中。

现在的中医药院校的教学,侧重于中医知识、中医理论,却忽视了启迪智慧,中医教材也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逻辑方向把一个问题进行分类、细化到极致,让学生学起来感觉到繁杂,临床应用中也无从下手。

二、中医理念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意译为:中医只有知晓了医道,才能明白医理、施展医技医术。

下面我简明地解释下“道理技术”:

① 术——是什么?

② 技——怎么做?

③ 理——为什么?

④ 道——什么、怎么、为么……一切一切的法则和规律乃至宇宙真理。突然顿悟开窍:原来是这样、就这么简单!——但又是“道可道,非常道”,形而上的“道”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学习中医,就是了解医术、掌握医技、明白医理,最后悟出医道的过程,医道是对医术、医技、医理的概括、归纳而升华,一旦明白了医道,则触类旁通,一通百通!现在的中医药院校教学,除了罗列医术、阐述医理(有时候也似是而非),而忽略了医技、医道——“知易行难”啊!现在社会上的中医培训,就是培训“快餐”,只是短期内培训医术、医技,却不重视医理、医道——“无理寸步难行”啊!

三、中医天赋

首先要搞明白什么是天赋?天赋,就是“禀受于天、生来具有”,上天所授予、所给予的智慧、灵性、资质。天赋不是后天学习得来的——当然,后天的学习可以激活、强化先天的天赋!“天生我才必有用”,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天赋,只不过是有显性隐性之别、有所侧重之分而已。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结束语这么说(以上书页的画线部分):“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翻译为“孔子说:生下来就自发激活天赋、懂得知道的人是上等人,跟师学习而被动激活天赋才知道的人是第二等的,多方面闻听、读记才知道的人,又次一等。我(张仲景)素来爱好方术医学,请允许我信奉孔子这段话吧!” 医圣张仲景的这段话明确指出:学习中医,首先靠天赋(上天给的智慧和灵性),其次才是由师父“传道、授业、解惑也”。

四、学医练功

大家经常看到练太极拳、中华功夫一指弹等,看上去很简单啊,可是自己一伸手就天壤之别了,为什么,殊不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是只会纸上谈兵,练习太少。学习中医需要脚踏实地,狠练基本功,循序渐进的系统化学习,才能“学而能用、用则有效”。

学中医就要学真正的中医思维,中医的范畴是阴阳四时五行。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四时是春夏秋冬;五行是金木水火土。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其他生命体又何尝不是生于地,悬命于天呢?作为天地之间的一份子,各种生命体又怎能脱离了天地而独存?人在天地间,有七情六欲,吃五谷杂粮,受风寒署湿燥火的影响,又怎能长生不老?又怎能不患各种各样的疾病?有了疾病就会有这样那样的身体不舒服,人体是疾病的载体,载体没了,疾病也就没了,所以,人死了也就没有痛苦了。所谓的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所谓的疾病导致的种种身体不适,在中医眼里只是现象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




标签: # 中医 # 医道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