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把感情看得太重而男人看得太轻
阅读全文约需6分钟
中国式婚恋的一大隐疾:
女人把感情看得太重而男人看得太轻
文/晏凌羊
1
我曾经收到过一个朋友的倾诉。
她说她自己已经有一年多没睡过一次好觉。
生了孩子以后,她辞掉原先的工作,在家专心照顾孩子,可她后来发现,丈夫常常晚归。
虽然丈夫说是去应酬,但她心里还是十分怀疑。
为此,她经常偷偷翻看丈夫手机,聊天时也旁敲侧击地问点什么。虽然一直没发现什么问题,可她就是不能放心。
女人的直觉告诉她,丈夫肯定有问题。
慢慢的,她除了睡眠不好外,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大,动不动就抱怨丈夫太自私、只顾自己,不会去关心一下她。
她非常想跟丈夫促膝长谈一次,但丈夫每次都选择逃避。
软的,硬的,直接的,间接的,所有方法她都用过了,可丈夫就是不愿意跟她沟通。
后来,她实在承受不了憋在心里的怀疑,对她老公实施了长达一个月的跟踪,终于抓住了老公出轨的实锤。
抓到实锤那一刻,她甚至有点高兴,为自己终于找到了答案。
对她而言,不知道老公为何会对她越来越冷淡,比抓到老公出轨还令她感到难过和不安。
她想挽回老公,问我该怎么做。
我说,我没这方面的经验,而且婚姻是两个人的,光一方努力有什么用。你想挽回,也得人家愿意被挽回才行。
2
我收到的私信中,有大量提出这种问题的:对于那种有问题从不沟通、逃避、不回家(或出轨不断)的老公,除了离婚我还有什么办法没?我不想离婚……
我说,可以考虑跟你老公一起去接受心理或婚姻咨询。
她们回复,如果他肯这样做,我就不必来找你了。
这类型的求助,透露出了一种信息:两个人的婚姻出现了问题,但只有女方在挽回、在求助。男方既没有解决婚姻危机的能力,也没有积极解决的意愿。
于是,我忽然有点明白了那些宣讲“如何让男人回归家庭”“如何让老公再次爱上你”“如何让他重回你怀抱”之类的婚恋技巧咨询特别火爆的原因。因为比起离婚,挽救看起来似乎更容易,哪怕只是其中一方去挽救。
比起跟男人决裂,女人去妥协、去感化、去迎合似乎显得容易许多。
是的,只是“显得”。
她们不是不明白,感情光靠一个人努力是没有用的。婚姻幸福的关键,正在于那种迷人的交互感、互信感。真正的幸福,都是在互动中产生的,而不是靠单方面的掌控、维护或救赎。
很多身处婚姻危机中的女性,特别想去解决婚姻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到处去咨询、求助,寄希望于自己的挽救、努力,能让婚姻起死回、焕发生机。
但是,她们同时又觉得自己很委屈:明明有时候自己也是这场婚姻危机的受害者,甚至是过错比较小的一方,却还要主动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很容易让人觉得心理不平衡,毕竟夫妻双方都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和经营这段婚姻,为什么就只单单自己一方在努力呢?
心理求助机构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女性对心理求助态度更积极。
很多男性宁肯用服用药物、酗酒、乱性、出轨等极端方式去逃避问题、满足己欲,也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内心,去求助一次心理咨询师,从深层次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婚姻问题。
3
这样的现象看多了,很多人不免想问:为什么婚恋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是女人去求助,而男人往往表现得无动于衷?
从性别上来找原因,说男人普遍理性、女人普遍感性,男人情感内敛、女人情绪外放......这我是不同意的。
这是一种典型的性别刻板印象。
事实上,一个人到底是理性还是感性,是内敛还是外放,很多时候是被社会、制度、文化等等因素造就的,而不是天生的。
人类制订了一系列社会规范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刻板印象,于是,女人“被感性”、“被情绪外露”,男人“被理性”、“被情感内敛”。
哪天若是一个男人为情大哭、为情求助,他就被认为没出息;一个女人若是分手时表现得理智淡定,就被认为不温柔,缺乏女人味。
看吧?性别刻板印象不仅伤害男人,还伤害女人。其实,男性和女性或许生理上有差别,但面对婚恋问题时,心理感受上的差别能大到哪儿去呢?大家都是人,能体会到的喜怒哀乐也是差不多的。
那么,在我们这个社会,为何婚恋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是女性去求助呢?
这个问题要分两方面来分析:
第一、 有些(不是全部)男性有心解决,但无力。
一直以来,我们这社会对男孩子的教育都是倾向于鼓励他们去拼杀、去社会上竞争,但处理家庭关系这一块的教育非常薄弱,几乎是放任他们野蛮生长。
很多事业有成的男性在处理与家庭成员关系时的“幼稚”或“不得体”,令人咋舌。
我就曾经见过一个事业有成的男人在处理婆媳关系时非常失败,他妈和他老婆对彼此有什么怨言,他原封不动地传达。婆媳水火不容,他只觉得“女人这种动物真是麻烦”。他甚至都懒得去思考,他在婆媳关系变恶劣的过程中究竟起到的是积极作用还是反作用。
相比之下,女性们不大一样。她们几乎从小就在琢磨这些事儿,因为社会就把她们设定在家庭这个小圈子里,即使能出去拼杀,社会无形中也会赋予她们比男人更多的处理家庭关系的责任。
这大概也是很多男人不擅长,甚至根本处理不了家庭关系的原因之一。
家庭关系处理不好,很多男性也深受其害,但他们不愿意向外界求助,主要还是面子问题作祟。这种面子文化,是在男权社会的土壤上疯长起来的。
他们生怕自己一开口,就被人认为自己很婆婆妈妈,就被人认为连家里的事都摆不平,所以,他们宁肯逃避、拒绝沟通和求助,任由家庭关系恶化,也要维持自己的大男子形象。
由于社会期许效应和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当婚恋关系出现问题时,很多男性为了表现出社会所赋予自己的坚强、勇敢等特征,不愿意向他人表现出自己像女性一样需要帮助,或者羞于让别人看到自己对专业性求助有同女性一样的积极态度。
第二、 有些男性无力也无心解决婚姻危机。
在很多西方国家,夫妻之间出现问题,夫妻双方都会去咨询相关方面的专家,大胆袒露和剖析自己的内心,由旁观者为自己指点迷津。因为夫妻双方都有解决问题的意愿,又乐于直面问题、学习技巧,这样的婚姻往往能起死回生。
而我们,似乎永远只有绝望的女性去求助,仿佛这桩婚姻只是女性一个人的。求助完了,女性依然绝望,因为丈夫们对形同僵尸的婚姻敏感度很低,也不在乎妻子身处这样的关系中会有怎样的感受。他们热衷于驰骋疆场,热衷于争名夺利,热衷于呼朋唤友,甚至热衷于培养后代,却鲜有人把婚姻幸福也列为人生的追求目标。
说到底,这部分男性面对婚姻危机之所以不会像女性一样着急上火、急得跳脚,是因为他们普遍把感情看得比较轻。相比之下,女性却把感情看得过重,所以才会在婚恋关系出问题以后表现出更强的焦虑感。
这么看来,是不是女性更依赖感情?
不一定的。
不止一个社会学家指出,没了婚姻这层保护壳,活得更狼狈的,往往是男人。
男权社会把男性惯得只擅长在家庭外拼杀,回到家里远不如女性会照顾自己、孩子和家庭。
走进一个单亲爸爸的房间跟走进一个单亲妈妈的房间,(大概率上)给人的感受是很不一样的:单亲妈妈没了老公,不会在衣、食、住等方面亏待自己和孩子,会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单亲爸爸却有些不同,家里可能会脏得落不下去脚,日子过得乱七八糟。
美国纽约罗切斯特理工学院的研究者分析发现,男性丧偶后短时间内死亡率会比女性高出30%。然而,女性丧偶后死亡率没有明显增加。
研究负责人哈维尔·埃斯皮诺萨教授认为,当妻子去世后,丈夫通常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也缺乏关爱照料,身体和情绪都失去了依托,导致他们更容易死亡。
怨不得寡妇的数量要远远多于鳏夫呢。很多女性丧偶后,带着孩子甚至独居也能过一辈子,有的还很长寿;而男性呢,只要丧偶或离婚,不出几年一定会再找一个妻子填补空缺。
也许你会问:明明婚姻对于男人来说也很重要,但他们为啥懒得去维护、去经营?
说到底还是因为对他们而言,“妻子”的可替代性太高。他们换人的成本比女性低太多,所以婚姻一旦出现问题,更着急的往往是女性。
如果把“配偶”比喻成一款产品,男人可选择的范围相对比较多,而女人可选择的太窄(在同一阶层中比较)。
举个例子,男人换个老婆,就像换一款饮料,市面上有可乐、橙汁、椰子水、矿泉水等可以选择;而女人换个老公,难度像是给车换能源(是用电还是用油)。
所有家庭内部的不平等现象,都可以去社会上找原因。若女性在婚姻家庭之外的出路、退路窄,若她们只有将自己的人生捆绑到男性身上,才有可能获得尽可能多的社会资源,那么,当两个人的婚姻出现问题时,永远只是女性单方面为感情着急上火的状况就越难发生改变。
如果哪一天,我们这个社会有大把的男人愿意去学经营婚姻的技能、取悦妻子的性技巧,愿意去体验女性孕产期的辛苦,愿意在婚姻出现问题时和妻子一起去求助专业人士,而不仅仅只学个泡妞技能,追到老婆后把老婆当个即开即用的冰箱供起来,只顾自己逍遥,或是婚姻出现问题了让妻子一个人去挽救,或许我们这个社会才真正进入更文明的阶段。
如果哪一天,我们这个社会的女性不把婚姻当成唯一的目的地和退路,能降低爱情和婚姻在自己生命中的比重,面对婚恋时能“拿得起放得下”“赢得了,输得起”“进可攻,退可守”,或许她们会过得更潇洒、更幸福。
也就是说,在基本实现性别平等的社会,如果男性能把感情看得重一点,女性能把感情看得轻一点,也许大家就能组成吉祥如意的一对对,共同奔向幸福的明天了。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