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盗汗验方
2、盗汗验方。用防风二两、川芎一两、人参半两,共研为末。每服半钱,临睡时服。
3、再方。用龙胆研细,每服一钱,加猪胆汁三两(滴入少许温酒)调服。治小儿盗汗,可加防风。
4、再方。用酸枣仁、人参、茯苓,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5、再方。用豉一升,微炒香,放清酒三升中泡三天,取汁服(冷热均可)。如无效,可多服几剂。
6、盗汗、自汗。每夜卧时,带饥吃蒸饼一枚。几天后即可止汗。
7、再方。用韭根四十九根。加水二升煮成一升,一次服下。
8、治盗汗不止。用熟艾二钱、白茯神三钱、乌梅三个,加水一杯煎至作诚,临时温服。
9、虚劳盗汗,烦热口干。用青蒿一斤,取汁熬膏,加人参末麦站冬末各一两,熬至能捏丸时,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饭后服,米汤送下。此方名 青蒿丸 。
10、治盗汗、阴汗。用麻黄根、牡蛎粉,共研为末,扑身上。又方:麻黄根、椒目,等分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外用麻黄根、旧蒲扇,共研为末,扑身上。
11、痞症(发热、盗汗、胸背疼痛)。用甘遂包在面中,放浆水内煮十沸,去面。把甘遂在微火上炒黄,研为末。大人每服三钱,小儿每服一钱,临星时服,冷蜜水送睛。忌油腻鱼肉。
12、盗汗不止。有桃枭一个,霜梅二个,葱根七个,灯心二根,陈皮一钱,稻根、大麦芽各一撮,加水二盅煎服。
13、盗汗遗精。用鹿角霜二两,生龙骨(炒)、牡蛎(煅)各一两,共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盐汤送下。
14、虚损积劳(身体久虚或大病后出现盗汗、气喘、心悸、胃弱、多卧少起等病象)。用乌雌鸡一只,治净,以生地典一斤(切细)、饴糖一斤,放入鸡腹内,扎定,装铜器中,用甑蒸熟,食鸡饮汁,勿用盐。一月照此法吃鸡一次,极效。
15、遗精白浊,盗汗虚劳。用桑螵蛸(炙)、白龙骨,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服,盐汤磅送下。
16、气虚盗汗的治疗验方。用牡蛎粉、杜仲,等分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
17、产后盗汗。用牡蛎粉、麦麸(炒黄)等分。每服一钱,猪肉汤调下。
18、小儿潮湿、盗汗。用胡黄连、柴胡,等分研细,加炼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一至五丸,按年岁加减。丸子先用酒少许化开,再加水煮开多次后用药渣同服。
19、阳虚气喘,自汗盗汗,气短头晕。用人参五钱、熟附子一两,分为四帖。每帖以生姜十片,加月二碗,煎成一碗,温服。
20、小儿骨热(十五岁以下小儿遍身如火,盗汗、咳嗽、烦渴,日渐黄瘦)。用柴胡四两、丹砂三钱,共研为末,拌猪胆汁和饭蒸熟,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一丸,桃仁、乌梅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治疗盗汗之圣药:当归六黄汤 当归六黄汤出自《兰室秘藏》,并称其为"盗汗之圣药"。《医宗金鉴 删补名医方论》认为该方 用当归以养液,二地以滋阴,令阴液得其养也。用黄芩泻上焦火,黄连泻中焦火,黄柏泻下焦火,令三火得其平也。又于诸寒药中加黄芪,庸者不知,以为赘品,且谓阳盛者不宜,抑知其妙义正在于斯耶!盖阳争于阴,汗出营虚,则卫亦随之而虚。故倍加黄芪者,一以完已虚之表,一以固未定之阴。 吴昆认为杂证之盗汗 与伤寒盗汗不同。伤寒盗汗是半表半里之邪未尽,杂证盗汗则阴虚而已。彼以和表为主,此以补阴为主 。患者孙某某,女,42岁。于2010年3月2日就诊。
自诉月经延期20余天,无腹痛,无厌食等症状。但每晚入睡困难,梦多,易醒,醒来时周身大汗。近几天头晕,乏力,腰酸。妊娠试验阴性。症见形体瘦弱,面红气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小。辨证属虚火迫津,灼伤冲任。治以补肾养阴填精。处方:熟地18克,生地15克,黄连6克,黄芩6克,黄柏6克,黄芪30克,当归12克,菟丝子3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桃仁15克,川断15克,桑寄生15克。7剂,每剂以水1600毫升煎至600毫升,留汁。每次200毫升,温服,日3次。
服完2剂,盗汗不仅未减轻,又添自汗,患者颇为急躁。嘱继续服药,切勿更医。7剂服完,欣喜告曰:盗汗、自汗俱已消失,睡眠颇佳。唯月经仍未来。嘱耐心等待。1周之后,患者电话告知月经已来,经量、色均正常。次月月经亦如期而至。病告愈。
冲为血海 , 任主胞胎 。 月事以时下 赖于冲任充盈,冲任充盈赖于肾气的旺盛。本案患者年过 四七 ,形体瘦小,加之劳心过度,暗耗心脾,虚火内扰,灼伤肾阴,虚阳外越,故失眠、盗汗。失眠、盗汗更加重肾阴的损伤,导致月经延期。选当归六黄汤意在 急则治其标 ,盗汗止,失眠愈,肾气才能固, 天癸 才有化源。加益肾活血之品,旨在使任通冲盛,则月经正常。 治盗汗妙方当归六黄汤当归六黄汤出自《兰室秘藏》,并称其为 盗汗之圣药 。《医宗金鉴》认为该方用当归以养液,二地以滋阴,令阴液得其养也。用黄芩泻上焦火,黄连泻中焦火,黄柏泻下焦火,令三火得其平也。又于诸寒药中加黄芪,庸者不知,以为赘品,且谓阳盛者不宜,抑知其妙义正在于斯耶!盖阳争于阴,汗出营虚,则卫亦随之而虚。故倍加黄芪者,一以完已虚之表,一以固未定之阴。 吴昆认为杂证之盗汗 与伤寒盗汗不同。伤寒盗汗是半表半里之邪未尽,杂证盗汗则阴虚而已。彼以和表为主,此以补阴为主。
病案:孙某某,女,42岁。自诉月经延期20余天,无腹痛,无厌食等症状。但每晚入睡困难,梦多,易醒,醒来时周身大汗。近几天头晕,乏力,腰酸。妊娠试验阴性。症见形体瘦弱,面红气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小。辨证属虚火迫津,灼伤冲任。治以补肾养阴填精。处方:熟地18克,黄连、黄芩、黄柏各6克,当归12克,菟丝子、龙骨、牡蛎各30克,黄芪、生地、桃仁、川断、桑寄生各15克。7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服完2剂,盗汗不仅未减轻,又添自汗,患者颇为急躁。嘱继续服药,切勿更医。7剂服完,欣喜告曰:盗汗、自汗俱已消失,睡眠颇佳。唯月经仍未来。嘱耐心等待。1周之后,患者电话告知月经已来,经量、色均正常。次月月经亦如期而至。病告愈。
本案患者年过 四七 ,形体瘦小,加之劳心过度,暗耗心脾,虚火内扰,灼伤肾阴,虚阳外越,故失眠、盗汗。失眠、盗汗更加重肾阴的损伤,导致月经延期。选当归六黄汤意在 急则治其标 ,盗汗止,失眠愈,肾气才能固, 天癸 才有化源。加益肾活血之品,旨在使任通冲盛,则月经正常。
盗汗食疗验方 六则 盗汗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尤其是久患各种慢性病、体质虚弱之人更为多见。中医认为,盗汗多由于气阴两虚,不能收敛固摄汗液而引起,若盗汗日久不愈,则更加耗伤气阴而危害身体健康。而采用食疗方法,不仅能防治且可益气滋阴而健身,下面就介绍几则家庭容易制作的药膳六则,供盗汗患者选用。1、龙眼人参饮 取龙眼肉30克、人参6克、冰糖30克。先将龙眼肉洗净,人参切薄片,然后与冰糖共放碗内,加水适量,置蒸锅内蒸一小时左右,取出后待凉即可食用,一天内分2次吃完,每天一剂,适宜于气虚盗汗者。
2、银耳红枣汤 取银耳30克、红枣20克、冰糖适量。先将银耳用温水泡发,除去蒂头,洗净后撕成小块。红枣洗净撕开。二味药共入锅内加水适量,用小火慢煨至银耳、红枣料熟,放入冰糖溶化调匀,即可出锅食用,每剂分2次食完,适宜于阴虚盗汗者。
3、参苓粥 取人参10克,白茯苓20克,生姜10克,粳米100克,食盐、味精适量。先将人参、茯苓、生姜加适量水煎熬后,去汁取渣待用,然后将粳米淘洗干净,下入药汁内用小火煮粥。煮至粥熟时加入食盐、味精调匀,空腹分2次食用,每天一剂,适宜于气虚盗汗者。
4、黑豆浮麦汤 取黑豆50克、浮小麦30克、莲米15克、红枣10枚、冰糖30克。先将黑豆、浮小麦分别淘洗干净,共放锅内加水适量,用小火煮至黑豆熟透,去渣取汁,然后用上述药汁煮洗净的莲米和红枣,煮至莲米烂熟时放入冰糖溶化,起锅后即可食用。每天一剂,分2次吃完,适宜于阴虚盗汗者。
5、黄芪二蜜饮 黄芪30克,糯稻根30克,麻黄根15克,蜂蜜30克。将上述三味药同放锅内,加水3碗煎煮,煮至l碗时,捞去药渣,加入蜂蜜溶化后分2次饮用,每日一剂,适宜于气虚盗汗者。
6、百合莲子饮 百合20克,莲子30克,冰糖30克。先将百合、莲子洗净,放锅内加适量水,用小火慢慢炖至百合、莲子烂熟,加入冰糖溶化后即可食用,每天一次,连服数天,适宜于阴虚盗汗者。
盗汗气虚阴火用当归六黄汤 在我们熟知、习用的名方中,较难理解的当推李东垣的方剂,当归六黄汤就是其中之一。
当归六黄汤见于《兰室秘藏》,由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柏、黄芩、黄连各等份,黄芪倍量组成,原书指出本方为 治盗汗之圣药也 。后世医家对本方倍加推崇,认为本方为治疗盗汗之主方。当代医家也有将其主治范围扩大到自汗以及其他杂病方面。
对于本方的主治,历代医家几乎众口一词,认为主治 阴虚有火,令人盗汗者 (《医方考》)。对本方的功用,多认为是滋阴泻火、固表止汗。对其方解,《医方集解》中的论述最具代表性: 盗汗由于阴虚,当归、二地所以滋阴;汗由火扰,黄芩、连、柏所以泻火;汗由腠理不固,倍用黄芪,所以固表。
笔者在学习、使用当归六黄汤过程中,不免生出些许疑问。如果说盗汗由于阴虚,那么用药时为什么多用苦寒(黄芩、黄连、黄柏)和重用甘温(黄芪)?毕竟,苦燥、温燥具有伤阴之嫌。汗由火扰,究竟是实火还是虚火?如属阴虚虚火,用药似乎应以甘寒为主,而不宜主用甘温(当归、熟地黄)配苦寒。如属阴虚、实火并见,火扰汗出,泻火即所以止汗,没有理由使用且重用甘温益气固表之黄芪,因为黄芪可以壅气助热。还有,如阴虚与实火并见,二者之间有无主、次和因果关系?种种疑惑,不得而解。
徐大椿《医略六书 杂病证治》中说: 血气两亏,三焦火迫,故营阴失守,盗汗不已焉 此清补之剂,为血气虚弱、火迫盗汗之耑方。 这一解释,一改单纯阴虚有火之说,明确提到了气虚和实火。吴昆在《医方考》中说: 阴虚有火,令人盗汗者,此方主之 伤寒盗汗是由于半表半里之邪未尽,杂证盗汗则阴虚而已。 这里明确提出本方主治盗汗非外感盗汗。难道本方证可以从李东垣内伤脾胃学说中得到破解?笔者重新学习东垣著作,又有新的认识。
当归六黄汤见于《兰室秘藏 自汗门》,自汗门开篇有一小节 自汗论 ,与《脾胃论 阳明病湿胜自汗论》几乎雷同。《脾胃论》中说: 或曰:湿之与汗,阴乎阳乎?曰:西南坤土地,脾胃也。人之汗犹天地之雨也,阴滋其湿,则为雾露为雨也,阴湿寒,下行之地气也,汗多则亡阳 《内经》曰:气虚则外寒,虽见热中,蒸蒸为汗,终传大寒,知始为热中,表虚之阳 在这段文字中,李东垣把汗证的病位定位在脾胃,病机可见到气虚、热中。沿着这一思路,我们可对当归六黄汤方证作如下解释。
脾胃内伤,初为热中。气虚不运,升降枢转失常,三焦郁滞,阴火内生。阴火内蒸,迫津外泄,而成盗汗。阴火耗气,也可伤阴;汗多 亡阳(气) ,也能 亡阴 。也就是说,盗汗之起由于气虚,盗汗之成由于阴火,而结果是阴血耗伤(也包括气伤)。治疗时,泻阴火即可止盗汗,但气虚、阴血耗伤也需同时顾及。何况 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 ,治阴火也需补元气。基于此,李东垣用生地黄、黄柏、黄芩、黄连苦寒、甘寒泻阴火,熟地黄、当归甘温补阴血,倍用黄芪甘温补元气,合而组成 治盗汗之圣药 。当然,苦寒、甘寒泻阴火之品只为 暂用 、 从权而用 ,得效之后转以恢复正气为要。
或谓黄芪减量或减去黄芪确可治疗阴虚有火之盗汗,但这属方剂加减应用,与原方证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