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 息 肉
鼻 息 肉
[概述] .
概念 鼻息肉是指鼻腔内的赘生物,其状如榴子或枣肉、荔枝肉,光滑柔软,.色浇
半透明,带蒂可活动。又有鼻痔、鼻瘾肉、鼻塞肉、?鼻息肉等称。 、
鼻息肉为鼻科常见病、多发病,常为鼻渊和鼽嚏等的并发病,很少发生疼痛。本病
发生率较高,男女均可发病,多见于成年人。现多采用手术摘除。
[病因病机]
鼻息肉常为鼻渊、鼽嚏的并发病,因鼻涕长期刺激,鼻窍肌膜肿胀,渐大下垂而形
。成,故其病因亦与鼻渊、鼽嚏有关。
一、肺气虚寒 由于患者肺气素虚.卫表不固,腠理疏松,易受风寒异气的侵袭,
,肺气虚寒则鼻塞不利,津液停聚鼻窍, 日久鼻窍肌膜肿胀而形成息肉.
:、湿热郁滞 由于湿热邪毒侵袭,肺经热盛,肺气不得宣畅,湿热邪浊壅结积聚
.于鼻窍, 日久形成息肉。
[临床诊断]
症状:持续鼻塞.嗅觉下降.严重时张口呼吸,嗅觉消失,讲话时鼻音重,或脓涕
多。
检查:鼻内有一个或多个表面光滑.淡白如荔枝肉样,触之质软无痛可活动的赘生
物。严重者鼻梁隆起如蛙状.
鉴别诊断:鼻息肉应与鼻中、隔粘膜肥厚和中鼻甲肥大相鉴别。鼻中隔粘膜肥厚和中
鼻甲肥大表面颜色较红.基底较宽而不易活动,触诊时觉有较硬的基底而病人自觉疼
痛。
[辨证论治]
一、辨证
1.肺气虚寒
证侯:持续鼻塞,鼻流清涕,喷嚏多,易感冒,畏风寒。.检查可见鼻息肉色淡,透:
明度高,鼻窍肌膜色淡、湿润。全身或见面色苍白.四肤不温,舌质淡红,苔薄白,脉一
弦细。
病机分析:肺气通于鼻,外合皮毛,若素体气虚,屡受风寒侵袭.则肺气不和而鼻
为之不利,故持续鼻塞。津液不行,壅塞鼻窍.故鼻流清涕。邪结鼻窍致肌膜肿胀。寒
为阴邪,澄沏清冷,故鼻息肉色淡白、透明。肺气虑寒,卫表不固,故患者常感冒,畏
风寒。喷嚏多,四肢不温,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均为虚寒之证。
2.湿热郁滞
证候:持续鼻塞,脓涕多,鼻有臭味,检查见鼻腔有脓涕或引流.鼻息肉色淡红或。
暗浊.鼻粘膜暗红肿胀。全身或见头晕头痛,腹胀便溏,舌质红.苔腻,脉滑略数。
病机分析:湿浊之邪聚于鼻窍,凝滞不散,致鼻窍肌膜肿胀渐成息肉.故持续鼻塞。.
湿热灼腐鼻窍肌膜,故脓涕多而有臭味,息肉色淡红或暗浊。湿热邪毒上扰,故头痛头:
昏。湿热内困,故腹胀便溏。舌质红,苔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证。
二、治疗 、
(一)内治法 内服药物治疗,主要是帮助脓涕引流以减少鼻涕,改善鼻腔通气。
I.肺气虚寒
治则:温补肺脏,祛风散寒。
方药:选用温肺止流丹加减。方中以鱼脑骨.细辛温肺散寒,化痰除涕;桔梗、人
参、炙甘草、诃子敛肺益气固表;荆芥解表散寒。可加白芷、辛荑花等芳香通窍药。若“
患者体质素虚,经常感冒,可加玉屏风散,或用补中益气汤。
2.湿热郁滞
治则:清宣肺气,泻湿散结。
: 方药:辛荑清肺饮加车前子、泽泻、海藻。辛荑清肺饮中用黄芩、栀子清上焦郁热;
石膏、知母、百合、麦冬清热养津;杷叶清降肺气,升麻、辛荑花散上部风热之邪而通
窍;加车前子、泽泻、海藻利湿散结。或加冬瓜仁、蒌仁、.贝母、鱼腥草利湿排脓,化。
痰散结。或合二陈汤祛痰散结。湿热重用三仁汤。
(二)外治法
I。外用药末点敷 用腐蚀收敛、化湿消肿散结的药物粉末点息肉表面或根部,或将
其根部腐蚀,使之脱落。每日1次,7-14次为一疗程。常用如硇砂散、轻黄散、瓜丁散、
明矾散等。
2.中药熏鼻 用芳香通窍、活血祛瘀的药物或祛风通络的药物边煎煮边蒸气吸入或
超声雾化吸入,以减少鼻涕,使鼻腔通畅。 .
(1)当归10克、川芎10克、香附10克、细辛6克、辛荑花6克、荆芥10克,煎煮作
蒸气吸入。有温经通络,散寒通窍的作用,适用于肺气虚寒者。
(2)白芷10克,藿香10克、苍耳子10克、藁本lo克、薄荷6克、樟脑1克(孕妇忌
用或去樟脑),煎煮作蒸气吸入。有化湿通窍作用,适用于风湿热郁滞者。
(3)鼻窦灌注液作超声雾化吸入,有温经散邪,解毒通窍的作用。适用于肺气虚寒
,患者。 . ’
3.滴鼻 用有祛邪通窍作用的药物滴鼻,每曰3~4次。能清洁鼻腔,消除肿胀.
使鼻腔引流通畅,加快排脓,改善鼻腔通气。滴鼻灵具有解毒消肿、排脓通窍的作用,
适用于各型鼻息肉,鼻渊患者。 ,
4。手术摘除 为常用的较有疗效的方法,能改善鼻腔通气,加快引流。适用于息肉
渐生下鼻道,妨碍通气者。手术摘除一周后敷药,以减少息肉复发。 .
[转归及预后]
鼻息肉的病程较长,初起呈息肉样变时,可用外涂药末及蒸气吸入配合内服中药治
疗。如息肉较大,最好手术摘除。因鼻息肉是鼻渊、鼽嚏的并发症,若不注意治疗原发
病,往往有复发的可能。因此,在摘除息肉之后仍应彻底治疗原发病。
[预防及护理] .
注意起居饮食.积极锻炼身体,防止经常感冒。彻底治疗原有的鼻病,如患慢性鼻
疾,除治疗外,饮食应富于营养而易于消化,忌食寒滞肥腻之品. 以免加重病情或导致.
鼻息肉发生及复发。